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 说 >> 内容

苦难亦是财富

作者:白晓娟 录入:白晓娟 来源:原创  时间:2015-9-14 11:38:54 点击:

   杨银鹏出身于陕北黄河边沿的贫苦家庭,自幼双目失明,但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他靠自己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断奋斗,用一曲曲悠扬婉转的笛声奏响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2014年冬季的一个清晨,我去学校送完女儿,缩着脖子去延安革命纪念馆附近锻炼身体。刚到纪念馆门口,就隐约听见一首婉转动听的笛声顺风飘来。这声音如同小河流水,缠绵委婉,令人心旷神怡。

出于好奇,我穿过纪念馆,顺着笛声传来的方向寻觅,一直走到革命旧址后面的半山上。在这里,我看到一个似曾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破旧的居民小院,院子仅三四米宽,砖块围墙,彩钢封顶,走进去暗乎乎的,墙角处还堆积着许多横七竖八的杂物,看起来凌乱不堪。那笛声就是从我面前一孔简陋的土窑洞里传出来的,感觉与周围的环境及不搭调。为了弄清楚是谁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吹出如此美妙动听的音符,我径直向土窑洞走去。

开门的是一个操着延长县口音的中年男人,他看见我大清早站在他家门外缩脖搓手直打冷颤,不问三长两短便把我请进家门。走进土窑,一股温暖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好像回到了老家一样。见我进门,一个中年妇女急忙放下手中的抹布,笑嘻嘻地端来一杯水,请我坐在热炕头上。我谢过阿姨,瞬间环视了一下这个温暖的土窑,一个长条子土炕加一张双人床,占去了家里三分子二的空间,剩下的地方除了放着一个音响与一个布衣柜,就是农家户常用的大水缸和一个破旧的木柜子。炕上有两个孩子,一个正端坐在炕上听曲,一个还在母亲怀里酣睡,估计只有三个月左右。音响旁边站着一个大约二十三四岁的小伙,他在音乐的伴奏下吹得正起劲,好像完全没听见屋里进来一个陌生人。为了不打扰他,我轻轻地坐在炕沿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个小伙,他端站在那里,一双眼睛紧闭着,白皙的长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双手握着竹笛,随着喉结的上下滚动与细长的手指不断弹跳,一曲清脆柔和,委婉感人的音符拨动了我全身的每一根神经,使我情不自禁地跳进了这音符的海洋,与之一起欢跳、激动、思念、伤心……不由得也想起了我的过去——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盛夏。我因病被迫休学在家,整天饱受病魔的折腾,仍紧咬着牙爬在炕头上翻看着当年的课本。那是一本语文书,里面有一篇课文写的是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我一边阅读,一边流泪,原来总感觉自己的命运好悲惨,但和张海迪比起来,那算什么呢?再和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起来,又算什么呢?想着……想着……眼前一片模糊……

“孩子,你怎么了?”一声关心的问候突然打断了我的沉思。

“没……没什么。” 我听到问话顿时回过神来,急忙擦去流在脸颊的眼泪,这才发现耳边的笛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止了,年轻小伙正在往一个小盒子里放笛子。

“娃娃,你……你来我家有事吗?”那个中年大叔望着我疑惑地问。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我……也没什么事,就是刚才在纪念馆那听见有笛声传来,感觉特别好听,所以……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

“哈哈哈……看你这娃说的,都是老乡,有什么打不打扰的?”大叔好像从我的口音听出了我们是同乡。接着又问:“你是延长哪里人?”

“我是张家滩女子,出嫁到罗子山了。”

“哦——你现在住在延安?”

“是的。他是您儿子?”我指着眼前的小伙子问他。

“恩。他就喜欢吹笛子,天天吹,天天吹,吹得孩子都睡不着觉。你看这娃娃,只要听见他爸吹曲,兴奋的连饭也不吃。”大叔指着坐在炕中间的小男孩说。

“他……”我不好意思直接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他是个盲人,两岁失明到现在了。唉!这娃娃命苦,可就是不肯认输,硬是要坚持学习,每天都这样,嗓子……”

“大,看你说的,人家帮咱,咱还不得好好学习?”小伙听见大叔和我的谈话提到了自己,急忙插嘴打断了父亲的话。接着又问我:“呀!你也是延长人?这么说咱们都是老乡,这真是太好了,我就喜欢和老乡聊天。听声音感觉你比我大吧,你姓什么?”

“我姓白,三十多岁了。是你的笛声吸引了我,所以冒昧前来打扰。”我不好意思地下了炕沿,握住这位盲兄弟的手,感觉他就像自己多年未见的亲弟弟一样特别亲切。

“哦,我叫杨银鹏,比你小。那我就叫你白姐。白姐,你也喜欢笛曲啊?”他兴奋地问我。

“我不懂,但挺喜欢这样的氛围与感觉。你吹得很棒!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吗?”我好奇地问。

“嘿嘿……上过几天学,学了点皮毛,现在还在学习,因为从小就喜欢,所以一直坚持。”银鹏挠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

我们就这样一问一答兴致勃勃地聊了一整天,感觉时间过得特快。这一天的时间,我从这个年纪不大阅历不凡的盲兄弟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使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离开那个简陋的土窑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不禁又回到银鹏兄弟坎坷的生活经历中……


                                             二

那是一个深秋,陕北高原的黄土地里瓜果梨枣飘香四起,五谷杂粮点头哈腰,林间百鸟放声高歌,农家百姓咧嘴欢笑。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太阳公公也变得无比亲切,它笑眯眯地俯视着延长县南河沟乡的东至村,照亮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沟沟岔岔,让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堂,暖呼呼的。

这一天,是村民杨玉强家大喜的日子。他的媳妇杨秀梅又生孩子了,这次终于生了一个健康的胖小子。这消息传出门外来,乐得全家老小像捡了金砖似的个个满面开花。前几年,媳妇生了个女孩,虽然长得娇俏玲珑,惹人喜爱,但两岁时突然视力渐渐下降,导致至今双目失明,令全家老小煞是痛苦忧伤。如今家中添一男丁,反应正常,身体健康,真是老天开眼,让老杨家终于有点盼头了!杨玉强高兴地为儿子起名叫:“杨银鹏。”

银鹏生在农村土炕头,长在母亲怀抱中,他是爷爷奶奶的心尖肉,爹娘手心的宝蛋蛋。家里条件虽然不好,常常以粗粮为主食,但自从小银鹏降生,婆家人尽量把家人过年才能吃到的一点白面都做给杨秀梅吃,他们希望这个宝贝疙瘩不会像他姐姐一样令人担忧。不过,银鹏小时候身体也很争气,从来没什么病,小脸圆圆的,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像夜晚的星星一样惹人喜爱,村里人见了都羡慕杨秀梅生了个俊小子,全家人听在耳朵里,喜在眉梢梢。

岂知,人在窑里坐,祸从天上来。就在银鹏两岁多的一天,他发高烧了,爷爷奶奶急得又是呐喊又是跺脚,母亲不停地用自己满面泪痕的脸贴着孩子的额头,父亲杨玉强急忙从柜子里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瓶老玉米酒,倒在碗里,拿棉花蘸着给儿子擦洗脚手心、额头、前胸后背等。两个小时后,儿子出了一身冷汗,体温终于正常了,全家人这才松了口气,把提在嗓子眼的那颗心放回了肚子里。

就在那次高烧后不久,平时活泼可爱的小银鹏渐渐变得动作迟缓,走路跌跌撞撞。这可急坏了杨玉强夫妻,因为他们的女儿,两岁前也是健康的,两岁后不知何因,视力就渐渐下降。由于那时候家里穷,没钱进医院,所以导致孩子最后彻底变成了盲人,这件事让他们至今悔恨莫及。儿子如今又这样,这次就算砸锅卖铁,他们也要吸取教训想办法带着孩子看医生。于是,他们带着孩子从乡镇医院走到省城医院,见了很多大夫,每次都失望而归。大夫说孩子是先天性视神经腺发育不全,没有任何治愈的希望。这话一出口,杨玉强听在耳朵里就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棒子似的。尤其是妻子杨秀梅,她得知儿子也变成盲人后,整天哭哭啼啼,日不能食,夜不能眠。好多知情人明着不说,暗地里都在议论,说他们家两个盲娃娃,等长大了女子嫁不出去,儿子娶不到媳妇。这话,传进杨玉强的耳朵里,气得他们夫妻二人直打哆嗦,全家人常常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

银鹏七岁那年,村子里别的孩子到上学年龄都进了学校,而银鹏却不能。他成天在家里哭闹,说自己也要上学,杨秀梅几次去学校给老师说好话,想满足孩子的心愿,可老师说她家孩子双目失明,没法照顾自己,更没办法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这话听得她心都碎了,只恨自己命不好,这辈子害的子女都不能像人家孩子一样过正常生活。

银鹏所在的小山村虽然地处黄河附近,偏僻贫瘠,但那里的村民个个热爱自己的家园,受死受活也不愿意离开这片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黄土地。他们能把自己对这片黄土地的情与爱,用当地盛为流传的民歌唱得有声有色。银鹏上不了学,孤单寂寞。杨玉强夫妻俩有时间就带着他去村子里转,听那些村民们唱山歌,吹曲子。孩子很聪明,每首歌曲只要听过三遍,就可以一句不错地唱下来。要是村里来了说书艺人或遇上红白喜事来了唢呐乐队,他就更兴奋,总是缠着大人带他去听,回来后就不停地哼哼曲调,有时候做梦都在唱。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就喜欢上了音乐。

八岁那年,他再三请求父母为他买一支笛子,说他要跟着村里的崔玉杰学笛曲。当时,家里穷的叮当响,哪有闲钱给他买那玩意,但为了孩子不再孤独,杨玉强还是托人四处打听,在附近村子里为他借来一支别人用旧了的笛子。有了那支笛子,他就不停地往崔玉杰家里跑,有时还去村子里一个叫崔志民的家里(那人爱唱)。他俩见银鹏酷爱音乐,有空就教他练习吹唱,一天……两天……三天……孜孜不倦,直至他练熟学会为止。银鹏学得也很用心,自从有了笛子,他就把它随身带着,走到哪吹到那,村子里只要有他的地方就能听到他的笛曲声。后来杨玉强又为儿子买了一个小单放机,再去亲戚家借了些陕北民歌与当时的流行歌曲磁带。那时候,银鹏白天想听歌了,就自己拿出来放着听,晚上睡觉就把那些东西放在枕边。说来也怪,他每次听歌,总能在二十几盘磁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盘,村子里爱开玩笑的大爷常常笑着说:“我看这孩儿,看不见是假的。”其实全家人何尝不希望宝贝儿子的失明是假的呢!

两年下来,只要是他听过的歌曲,都能吹得像模像样,据说方圆几十里都出了名。村里大人娃娃有空就来听他吹曲表演,银鹏见大家都喜欢听他吹曲,心里美滋滋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神奇的音乐细胞彻底在他小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银鹏十岁那年,村里来了下乡干部检查工作,正好路过杨玉强家,听见美妙悦耳的音乐声,就不由移步登门。当他看到一个十多岁孩童拿着一支破旧的笛子吹得那么起劲时,心里既震惊,又难过,不仅掏出五十元钱,塞进孩子那破了个洞的衣兜里。说:“让爸爸妈妈去县城为你买一支好点的笛子吧!如果有可能,再让他们送你去上盲哑学校……”这话让当时的银鹏听得心里直痒痒,他很想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怕她们不同意,后来实在憋不住,就鼓足勇气请求父母送他去盲校学习。母亲当时就拒绝了。说他小小年纪,双目失明,在外面没人照顾,怕吃苦受罪。他告诉母亲,只要能学到知识,吃再多的苦也愿意。一次……两次……三次……杨玉强夫妇经不起儿子的软磨硬缠,最后终于答应了。听说西安有个盲哑学校,就是学费很贵,每学期1750元。但为了能让儿子学到知识,他们就投人借债,贷高利息贷款,也要凑够学费送孩子去西安盲校学习。

                                    

2003年秋的一天凌晨,鸡还没叫头遍,杨玉强就叫儿子起床。银鹏当时迷迷糊糊地从被窝里钻出来,母亲为他穿上她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再把几颗鸡蛋塞进他的衣兜里,拉着儿子的小手含着泪说:‘儿啊!你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妈不能陪在你身边,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天冷了记得多穿几件衣服,千万别感冒了,还有……’她还说着,丈夫就拉着儿子出了家门,他说再啰嗦一会就赶不上客车了。银鹏被父亲拉着一步步远去,背后传来母亲万般无奈的哭喊声,她一遍遍地叫着儿子的名字,那声音一直回旋在银鹏小小的脑海中,想起心里就如同有无数只小虫子在撕咬肺腑五脏一样难受。

秋风呼呼地吹过头顶,银鹏冷得直打哆嗦。父亲拉着他的小手说:‘孩子,走快点,走快点既能赶上客车又能暖身体。’他跟在父亲身后,行走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受了多少伤,四十华里山路,他们父子俩整整走了八个小时才到达宜川阁楼镇。坐在前往县城的客车上,银鹏突然发现脚趾头很痛,脱下鞋用手一摸,粘糊糊的,估计是临走时穿了一双新布鞋,刚才走路太多磨破了脚,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他又咬牙忍痛悄悄地把鞋穿在脚上。与父亲一起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杨玉强是农村人,没出过远门,带着孩子下车后不识东南西北,走一路问一路,遇上心肠好的人还给指个方向,遇上那些专门拉客挣钱的,说的倒是挺热气,话音刚落就伸手要钱,还有的干脆把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愿意和他说。他们父子俩经过千辛万苦,几经折腾,两天后终于到达西安市盲哑学校。杨玉强去教导处给儿子报了名,向老师们细说儿子的自身情况与生活习惯,再留了一些生活费就返程了。临走时,银鹏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眼泪扑扑地流个不停,嘴里还说:“大,你不用操心我,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回家给我妈说,我在这里上学挺好的,叫她不要担心我……”看着儿子那么懂事,杨玉强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但还是狠下心来松开儿子的手离开了。

回家三天了,还没传来儿子的消息。那天晚上,夫妻二人在炕上翻来翻去像烙饼子似的怎么也睡不着。母亲杨秀梅自从儿子走后,天天眯着血红的眼睛,看着村子里别人家的儿子活蹦乱跳,自己心里像被谁挖去了一块肉似的空唠唠得痛。她夜夜梦见儿子在外面挨饿受冻,常常半夜哭湿枕巾才醒来,那一天的日子啊……比一年还长。这会,她再也忍不住了,狠狠地在老汉脊背上捣了几拳,扯着嘶哑的嗓门边哭边骂:“呜呜……你这没用的东西,把娃送去也不说多呆上几天,等娃娃熟悉了环境再离开,现在倒好,几天过去了,学校那边音信全无,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呜呜……”

“哎呀!你烦不烦?哭、哭、哭,哭能顶屁用?儿子是去上学了,又不是被我卖了,人家老师说了,把孩子交到学校他们会好好照顾,你放一万个心,一定没事!他这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也许是学校刚开学好多事情还没理顺,再等几天,儿子一定会打电话的。”杨玉强嘴上在安慰妻子,其实心里比她还急,这几天他说是出去有事,实际天天往乡镇邮局跑,可总是接不到儿子打回来的电话。

这不,天亮后他心急火燎地吃完早饭又径直往邮局赶去。急慌慌地等了一整天,眼看太阳落山了,一点动静也没有。这会。他懒洋洋地抬起屁股拍拍土正要起身离开,忽然邮局电话铃声响起,他顿时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一扑跑向电话机旁边,迅速抓起电话,只听见听筒里传来两句标准的普通话:“您好,麻烦您通知一下东至村的杨玉强……”

“我就是,我就是。”不等对方把话说完他便急不可待地说明自己的身份。接着传来儿子的声音,听说他生活过得很好,老师们对他非常照顾等等。几句简单的通话像给杨玉强打了一支强心剂,他放下电话,一路跑回家,把这个喜讯报告妻子,杨秀梅听后高兴地笑出了眼泪,心里总算踏实了。

之后的日子,为了多挣些钱供儿子上学,他们放羊种地,不论严寒酷暑,都拼命地劳动,下雨天还在家中整理从山上挖回来的药材。村里人都说他俩是憨憨,一个盲娃娃,送去上学,能学个啥知识?还不是瞎浪费钱里,还不如一家人吃了喝了来得现实。那些话听得他们心里像被刀子刮了似的。谁家的孩子谁心疼,自家孩子再不好,在父母心里也是宝疙瘩,能不能成器,他们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只是每到晚上,看着女儿入睡,他们的心就又像扭麻花一样绞在一起。一来为自己苦难的命运落泪,二来为孩子们未来的生活担忧。好在女儿懂事不与弟弟争宠,要不然,他们真得找根绳子上吊不行。但愿儿子能争口气,日后学业有成,可以自食其力,不用沿街乞讨,再被众人笑话……

秋天的校园,微风渐起,片片黄叶慢悠悠地荡在空中,又落于脚下。一群大雁高歌在瓦蓝的天空,向南方飞去。只见一只个头较小的跟在雁群身后,孤零零地飞翔,看后让人难免有几分悲伤之感。

刚进学校的银鹏首先遇到的是语言沟通方面的困难。大家都说普通话,就他一个人说地方方言,老师同学都听不懂。有一次课堂上老师问他,奶奶和妈妈是什么关系?他回答:“奶奶是长在妈妈身上的两个肉疙瘩”。气的老师哭笑不得,还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大家都说他智力发育不全要么就是精神有问题。于是,每次课外活动他都被大家推向圈外。还有,宿舍同学多,他又双目失明,每次放好的牙刷、水杯、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等下次再找时,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有一次,连他的被褥都被同学偷偷调换了。他放学回来拉住身边的同学,问:“你知道是谁换了我的被辱吗?”同学狠狠地搡了他一把,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你的私人管家,我怎么知道?”他去找老师,老师说:“同学多了,生活老师有时候也照顾不过来,以后自己注意点。”那天以后,大家统一认为他就是一个傻子,连自己的东西都看不住的傻子。

那段日子,他听不懂老师讲课,还受同学冷落、笑话,心里感到既委屈又孤单。每次被同学们丢在游戏圈外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的姐姐。在家里的时候,每天都有姐姐陪在身边玩,姐姐帮她穿鞋,喂他吃饭,和他捉迷藏……还有村里的那些朋友,他们放学后都喜欢到他家来陪他玩,听他吹笛子唱歌,也给他讲故事……如今,那一幕幕亲切感人的场面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在他眼前,使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与朋友,伤心难过的泪珠也悄无声息地在他瘦小的脸颊上狂奔……这些,他从来没向家中父母透漏过半个字。他知道父母在家种地不易,还要照顾姐姐,如果他再说出自己的困难,他们一定会担心,所以,他宁愿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每当此时,他就默默地拿起自己带在身边的笛子,一个人站在学校的墙根下吹曲解焦。一天……两天……一个月后的一天,他婉转动听的笛声被从他身边路过的校长听到了。校长问他:“你是哪个班级的?叫什么名字?”

他胆怯地回答:“我是一年级三班的,叫杨银鹏。”

校长听后摸着他的头笑着说:“你小小年纪,笛子吹得不错!是谁教你的?”

他说:“是从老家农民伯伯那里学来的。”

不久的一天,他被老师叫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笛曲独奏。当时,他吹的是陕北民歌《黄土高坡》。一首笛曲,激情高昂,吹出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听得台下同学目瞪口呆,掌声四起。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大家昨天眼里的傻子,今天竟然能吹出如此婉转动听的歌谣。一次……两次……三次……时间久了,同学们终于发现,原来他不是智力发育不全,而是深藏不露!从那以后,大家渐渐愿意和他相处,有时候还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糖果分给他吃,做游戏时,也叫上他一起玩。

银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深知村子里十户九穷,父母在家辛苦劳动,能供他上学实属不易。所以他夜里睡在被窝里,常常在心里盘算着:“再痛苦也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好好学习,让家人放心。等将来自己学业有成,有能力了,一定尽全力孝敬父母,争取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第二年春天,百花婀娜多姿笑开颜,香味阵阵扑鼻醉神仙,校园里外树木葱郁,百鸟齐欢。站在西安盲哑学校的操场上,感觉身边的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让人心里暖呼呼的。

这一天,学校组织大家去大众洗浴中心洗澡。安排一个聋哑人带一个盲人,大家相互配合帮助对方。同学们各自带上自己的洗漱用品起身了,银鹏因为是第一次洗澡,什么也不懂,所以啥也没带就跟着大家走进了大众洗浴中心。进澡堂后,同学们掏出自己的洗漱用品各自调水温、搓背、洗头……只有银鹏呆若木鸡似的站在水龙头前一动不动,他左看右看,眼前全是黑乎乎一片,只听着身边沙沙的水流声与热闹的欢笑声。他好想问问同学们,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洗个痛快,可又怕大家笑话他是个傻子……前思后想,正在为难之际,一个亲切的声音从身边传来:“小兄弟,你是第一次来洗澡吧?”

“是啊!哥哥,你是不是经常来这里?”

“是的。看你站了一会了,是不是不会使用水龙头开关?我来帮你……”那位好心的大哥哥说着帮他打开水龙头开关,调好水温。

一股热乎乎的水洒在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银鹏高兴地双手合起,低头哈腰,感谢大哥哥热心帮助照顾。那位好心的大哥哥,见他什么洗漱用品都没有,就把自己带来的拿给他用,还帮他搓背洗头。银鹏平生第一次感觉到出门在外被人照顾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激动的泪水夹杂在自来水里唰唰下流,心里却暖呼呼的。他问大哥哥哪里人,在哪里工作?大哥哥告诉他自己老家是云南的,在西安部队工作。大哥哥一边帮他洗澡,一边和他聊天。临走了还问他在哪个学校上学?他说自己在西安盲哑学校,但不知学校的具体地理位置。大哥哥告诉他,有时间一定去学校看望他,还鼓励他不要泄气,好好学习,长大了要有出息,这样才能出人头地。那天,他把大哥哥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

一天早上,银鹏起床洗漱完毕,拿起碗筷,正打算与同学们一同去打饭,突然老师打来电话让他别出宿舍门,在那里等着,有家中亲人来看望他。这一消息让银鹏顿时血液沸腾,心跳加快。他揣着一颗急切的心等啊……等啊……等了十几分钟还不见亲人前来,心里着急不已,就私自下楼,准备去校门外等候。谁知刚到楼下就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喊:“银鹏兄弟,我在这里!”

这亲切的声音,他太熟悉了。原来老师说要来看望他的亲人就是那位好心的大哥哥。他做梦也没想到,大哥哥真的会前来看望他。他向银鹏的班主任请了假,要带他去校门外吃顿羊肉面。银鹏低着头不好意思跟着大哥哥前去,但还是被他硬拉着去了一家饭馆。那顿饭,是他出门在外吃得最香的一次。临走了,大哥哥又专门从商店为他买了一些零食,说让他夜里饿了垫垫肚子。

之后,大哥哥每次看他都带好多朋友一起来,那些好心的大哥哥不光帮助银鹏,还帮助学校与他一样可怜的孩子们。给他们送来吃的、穿的、用的,让大家感觉他们的爱就像春风一样温暖。为了表示对那群好心的大哥哥们的感谢,只要他们前来,银鹏就拿起自己的笛子,为他们表演自己亲自编词作曲的笛子独奏,也让他们感受一下爱是有回报的。他的这一行动,一时间在学校引起全校师生的注意,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一个有才能、有爱心的好孩子。校长在学校大会上还亲自点名表扬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与爱心回馈的行为。

                                   

学无止境。要想像雄鹰一样飞得又高又远,就得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杨银鹏就是这样的孩子,他虽然由入学时的孤苦伶仃变成了目前学校小有名气的“笛子高手”,但他仍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说普通话。他觉得学会普通话,是保障他与身边朋友沟通的必要条件。

起初,他不会说,就模仿老师和同学们的语音,咋说咋难听。惹得宿舍里的同学捧腹大笑,说他南腔北调,不知说的是哪国语言。说真的,其实他自己说起来也觉得很别扭,但为了自己以后走入社会不受语言交流困难的影响,他还是暗暗地学着。

有一天,那个好心的大哥哥又带着一批朋友来看望他们,他发现他们当中有人拿着不知叫什么名字的东西,那里面传出音扬顿挫,优美动听的标准普通话。那个不知名的玩意,引起了银鹏的兴趣。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找到它的主人,问:“哥哥,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能播放这么好听的声音?”

“小兄弟,你摸摸。这是一个小收音机,我给它装上电池,打开后,通过调台,就可以收到好多广播电台。电台里播放的每个节目,我们都可以听到,挺实用的。你要是喜欢也买一个用。”大哥哥耐心地说。

“哦!这东西贵吗?”银鹏胆怯地问。

“不贵,十几元就够了。你想要,下次再来时,我送你一个。”

“不!我不喜欢。就是随便问问。”银鹏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回答。

几天后,住在西安的三爸来看他,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三爸得知后用十元钱为他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摸着这小家伙,乐得银鹏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这玩意,真神奇!个头不大,分量也不重,但能说会唱,还可以听到全国新闻,简直就是他们农村人说的“百事通”。有了这个新鲜玩意,银鹏有空就把它捧在手心,听里面的说书、唱戏、交通新闻、音乐点播等。两个月后,他从这个小小的收音机里不光增长了要闻见识,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有一天晚上,他听到《陕西新闻广播电台》里的播音员说 ,哪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打电话到电台报名参加广播节目演唱。这消息传进银鹏的耳朵里,就像有人给他的眼前放了一大堆金砖似的,爱的他喉咙发痒把唾沫咽,心口发热满地打转,他想:“如果自己也能走进陕西广播电台,在那里表演一次笛曲,那该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另外,他还想通过这样一次表演,感谢那些好心的大哥哥对他们的热心帮助,还有……想来想去,咋都想去。”于是,第二天一早,他伸手摸出随身衣兜里仅有的二十元钱,交给朋友十五元,让他带自己出去购置了一张lc卡并教他如何如使用。学会了使用lc卡,他迫不及待地走进路边的公用电话亭,在那里向《陕西新闻广播电台》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他的这一请求,受到了电台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他们同意银鹏去那里表演,让他回学校等候通知。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校长把全校学生 都集中在操场上。表情严肃地问:“是哪位同学给《陕西新闻广播电台》打电话了?”

同学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吭声。银鹏心里慌得像打鼓一样,双腿发软,直打哆嗦。想:“是不是自己那天那个电话给学校惹事了?要不然校长为什么要把全体同学都集中到操场来……”

就在这时,校长又接着说:“刚才《陕西新闻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我们学校有人报名要去他们台里表演节目。不知是哪位同学有这么积极的勇气,想去参加?”

这话一出,银鹏一颗紧绑着的心终于像女孩子手中拉开的皮筋回归原位一样,舒服多了。这会,他把两条胳膊高高举起,对着台上校长讲话的方向使劲挥手呐喊:“是我,是我,是我报的!我叫杨银鹏。”

校长听到他的呐喊声,喜笑颜开,缓缓地走到他身边,牵起他稚嫩的小手来到台前。当着众同学的面又一次表扬了他……

                                   

 

这是一次很难得的表演机会,银鹏双手紧握竹笛,坐在电台主持人身边,头上冒着冷汗,浑身直打哆嗦,真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他当时的心情,高兴、激动、紧张、害怕……如果是在学校表演,对他来说那就是家常便饭。可是面对陌生的主持人与无数热心的听众,他此时此刻真的胆怯极了。主持人几次问话,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回答的声音颤颤巍巍,言语不清。但为了给家乡的父母争口气,为了不让那些热心帮助他,支持他的人们失望,他还是努力鼓足勇气,稳定情绪,顺利地录完了那天的节目。当他说出自己要以刚才的曲子,特意感谢那些自愿帮助他的好心人时,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银鹏羞红了脸。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在那么多观众面前露脸,也是他平生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陕西新闻广播电台》赠送的与他同期录制节目的一盘磁带。这盘磁带后来一直陪伴着他度过学生时代的春夏秋冬。

爱的奉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爱的传播精神,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杨银鹏进了一次《陕西新闻广播电台》引来了好多国营企业与个体老板的同情与关注。他们通过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得知这群可怜的孩子因老师太少照顾不过来与学校条件简陋孩子受苦后,就纷纷打来电话,多次向当时银鹏所在学校捐款捐物,为学校扩建操场、装修教室、换新桌椅等,大大地改善了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他们的爱心奉献,让这群可怜的残疾人娃娃们更加体会到,住在学校也有家的温暖。

而当时的杨银鹏也因此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与关注,得到好多外界同学的羡慕。一次几个学习按摩的中专生,跑来告诉他:“你现在所在的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呆着也学不到什么实用的知识,还不如转学跟着他们一起学习盲人按摩。那样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出去挣钱养活自己……”

银鹏听后,心里痒痒的。他知道父母在家很辛苦,如果自己能早点学到一门专业技术,就可以自食其力,说不定还能帮助家中亲人减轻生活负担,让姐姐也……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银鹏把自己的想法打电话告诉了老家的父亲杨玉强,叫他到学校来帮他办理转学手续。

杨玉强从小家中务农,虽然三十大几的人了,但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更不了解城市人的生活技巧。听儿子说了好一阵,觉得也很有道理。尤其是,银鹏每年的学费就得三千多元,这笔费用,对目前的他来说才是最大的难题。思前想后,他终于决定——安顿好家里的农活,来到儿子所在学校,找到银鹏的班主任,要求为孩子办理转学手续。

父子二人,突然的到来,让银鹏的班主任感到非常吃惊。他绞尽脑汁也没办法想到,平时表现非常优秀的银鹏,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为了搞清楚原因,他拉着银鹏的小手问他:“你生活与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银鹏低着头回答。

“那你是觉得老师和同学们对你不好吗?”老师又问。

“不是。”银鹏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那你告诉老师,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银鹏小脸憋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难过极了,伤心的眼泪小溪一般流在他高高凸起的脸颊。

杨玉强见儿子难过的样子,心里实在不忍让老师再追问下去,就一口气说出了他们家里的具体情况与银鹏懂事的想法。

老师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语重心诚地说:“银鹏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学校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今年才上三年级,就有为家人减轻负担的想法,很值得表扬。但是你不懂,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力非常强烈的年代,许多大学生就业都会很困难,何况你还是个盲人?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生活,走向成的功最初阶梯,你小小年纪,就放弃文化课去学习按摩,你知道按摩有多少讲究吗?比如说……”

老师的一番话,听得银鹏父子二人像被春雨洗脑一般恍然大悟。这会他们才真正明白了,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

老师又说:“如果你家庭困难,我可以把你家的特殊情况反映给学校领导,看能不能帮助你们免去一些借读费、课本费之类的费用……”

“谢谢,谢谢,谢谢老师!谢谢您能体谅我们的不易。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人至死都不会忘记!”杨玉强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使一个身在异乡的盲童少年,忍受了多少抓心的思念与牵挂……

今天,他终于等到了小学毕业的这一时刻。银鹏收拾好行李,把自己这几年获奖得来的布玩具、生活用品等,包括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东西,全部送给了同校的低年级学生。一来是因为他家离得远,自己身体不好,不便于携带,二来是因为每当他遇到那些新来的学生,就想起自己初进学校时的那些伤心事。所以他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他们送去一点温暖。

往年回家,他都是被住在西安的三爸送到通往延安的火车上,再由住在延安的舅舅负责接送,最后由等候在宜川阁楼镇的父亲接他回家。一路上三四天的时间对于一年回两次家的银鹏来说,那简直就比三四年还要漫长许多。说句实话,有好几次回家的路上,银鹏急的几天都没合一眼。回到家母亲看见儿子戴了一副天然“墨镜”后,心疼的眼睛都哭肿了。这一次,他小学毕业,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理了,省得再劳烦亲人们接来送去的。

这天,银鹏高兴地背起行李,向老师道别后,跟着一个聋哑好友去了西安汽车站。那里有好多拉客的司机。好友把他交给一个跟着榆林客车的跟班。他说去榆林就路过延安,一定能把他安全送到延安汽车站。好友扶他上车坐稳后就离开了。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汽车在一声长笛后,缓缓地离开西安长途汽车站。银鹏怕晕车,把自己身边的车窗拉开一条小缝,一路上只听见呼呼的风声与同车客人的打鼾声,偶尔也可以听到一两句谈话声。银鹏人在客车上,心在家中炕头上。他想着,这个时候,正是一年一季最热的时候,不知道父母是不是还带着姐姐在地里劳动?家中的小狗是不是正卧在姐姐身边为她做伴?还有家乡的那些朋友,他们是不是也放学回家了?这几年,他一边学习基础文化,一边练习吹笛子。虽然受到很多关注,也获了不少奖,但他总觉得自己吹得不够专业,下学期……“下车啦,下车啦。”杨银鹏正想着,就被一个人拽着胳膊拉了起来。听声音,此人就是那个一再保证能把他送到延安汽车站的跟班。

“到延安汽车站了吗?”银鹏疑惑地问。

“到了,到了,赶快下车,还忙着赶路呢!快点,快点。”那人连拉带拽就把银鹏拖到了车门处。

银鹏凭感觉发现这里并不是汽车站,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听到汽车驶过的呼呼声。于是,又问:“叔叔,真的到了吗?为什么没有一个和我一起下车的乘客?还有……”

那人不等他问完,也不回答他的问题,就拉着他下车,把他放在路边的一棵小树旁边,愤愤地离开了。

可怜的银鹏,紧紧地抱着那棵一把粗的小树,只听见路边车辆呼呼穿梭,偶尔也有行人路过的脚步声。他使劲喊救命,希望路过的行人可以帮帮他,可是几十分钟过去了,他喉咙都喊哑了,还是没人搭理他。突然,他感觉到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于是,就凭感觉抓住那人的衣服,请求他为他给舅舅打个电话。可是那人狠狠地搡开他的手,嘴里还说:“神经病!装什么可怜?”可怜的银鹏,像被遗弃的孤儿一样,孤零零地站在路边,一次次被人搡开小手,一次次失望流泪。他只是想让他们帮自己打个电话,没想到会这么讨人厌?这会,他流着眼泪,失望透顶,想着自己今生恐怕再也见不到亲爱的爸妈还有姐姐了……“孩子,你哭什么?”突然,一个亲切的男中音从耳边传来。

“我……我坐西安通往榆林的客车回延安,被跟车卖票的那个叔叔半道扔在这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银鹏说着委屈的泪水流得更欢了。

“他好像是个盲人,我看他站在这里很长时间了。”又一个稚嫩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听声音好像是个小女孩。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家是哪的?”来人又问。

“我老家是延长南河沟东至的,离这里很远,不过我有一个舅舅住在延安,您能不能帮我给他打个电话,让他来接一下我?”

这个不知姓名的中年人,根据银鹏提供的电话号码,给银鹏的舅舅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后就拍拍他的肩膀离开了。

大约两个小时后,银鹏被舅舅接回家中。那次是他出门以来遇到的最危险的事。从那以后,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争气,一定要靠自己的实力生存,靠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陕北的黄土高原虽然地广人稀,干旱贫瘠,但每当春季到来,这里的花草就使劲地挣扎着探出头来竞争开放,树木也不甘示弱地吸收天之精华,地之灵气,长得葱葱郁郁惹人喜爱。这时节,百姓扛着䦆头,赶着牛羊,带着妻儿,唱着山歌,忙于田间地头,山塔沟洼,到处都是一片勃勃生机的繁荣景象。

最美家乡山,最甜家乡水,最依恋不舍的还是父母家人。银鹏在家乡呆了一个月,吃着父母亲自耕种、加工、烹饪入锅的饭食,心里有一股甜丝丝的感觉,既温暖,又踏实。他热爱这片养育了他十几年的土地,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更离不开为他出人头地拼命劳动的父母。可是他酷爱音乐,听说山东淄博有个盲哑学校,那里不光学习条件好而且费用低,正是他急需求教的理想去处。离开学再有一个礼拜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原因是那里离家太远,又无一亲信可依,大人出门前去连门路也找不上,咋敢把一个十几岁的娃娃送去那个陌生的城市里?再说了,学校离得那么远,咱又不知底细,谁知道传言是真是假?还有……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每走一步都牵着爹娘的心。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把儿子送去那里学习。

这事一被拒绝就使银鹏万分苦恼。他理解父母的不舍与担心,可他还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自己美好的音乐梦想。只有那样,他才能对得起辛勤培养他的父母与热心帮助扶持过他的那些好心的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们。为了解除家人的担忧,他当着父母的面向山东淄博盲哑学校打电话咨询学校生活环境、收费标准、教学效益等详细情况。杨玉强夫妇听后得知,初去第一学期借读费只收 300元,以后分文不收,另外还每月补助100元生活费,直至毕业。条件很好,很符合他们的需求,诱惑力不小,但还是不太放心。后来在儿子的再三请求下终于勉强答应了。

临出门了,母亲杨秀梅把前两天收拾好要带给儿子的枕头被褥、四季衣物、生活用品……全部集中在四个大化肥袋子与两个布包里。面对一大堆包裹,父亲杨玉强又是后背,又是前搭,双臂还要再挎,银鹏小小年纪也要肩背手提,还得拉着父亲的衣襟。看着渐渐远去的银鹏父子,杨秀梅抹着眼泪,感觉他的心尖肉疙瘩不像是去求学,倒像是逃难一般恓惶。

这次求学路途遥远,行程艰难。父子二人肩背手提,汗流浃背,行山路几十里,坐汽车几百里,好不容易进了火车站,还被众旅客左推右搡,前拥后挤,不时还被大家连包带人架在空中,上下不得自由。银鹏紧紧地拽着父亲的衣襟,挤死也不敢松手。眼看火车就要开走了,好不容易挪到车门前,又被前心后背的包裹卡在车门外,急得身后的旅客直嚷嚷。情急之下,杨玉强急忙卸下包裹,把它们逐个扔进车厢,这才拉着儿子的手气喘吁吁地上了火车。坐在火车上,银鹏肚子饿得咕咕叫,杨玉强几次试着去掏包里的干粮,都没从那一大摞包裹里抽出自己的那个装着干粮的包裹来。父子二人只好就那样饿着,等着……

好不容易熬过21个小时的行程,才来到山东淄博。下车后,他们东南西北不分,只听见所有人说话都像外国人似的,叽叽咕咕,南腔北调,一句也听不懂 ,想找个人问路都十分困难。无奈之下,只好给出租车司机写好自己要去的地方,谈好价钱,这才启程来到淄博盲哑中学。

到了学校门口,父子二人深深地舒了口气,全身酥软如泥,两眼大冒金星。“扑通”一声,银鹏躺倒在地。杨玉强看见儿子突然倒在地上,小脸刷白,一动不动。赶快扔下包裹,抱起儿子,撒腿就向不远处的饭馆奔去。他知道儿子和他一样,差不多两天一夜滴水未进了,现在一定是饿晕了。

当他来到饭馆,走进去告诉店员要一点白开水时,饭店老板见他抱着个不省人事的娃娃,立马沉下脸来,叽里咕噜,连声嚷嚷,双手还在不停地推搡着他们。一次……两次……三次……可怜的杨玉强,抱着昏迷不醒的儿子,就这样一次次被饭店老板推出门外。

这会,他沮丧这脸,瘫坐在地上,双手紧抱着儿子,泪水瓢泼一般流在这个陕北汉子黝黑的脸颊上。他悔恨万分,当初真不应该顺从儿子的心意,来这么远的地方求学。如今倒好,儿子还未进学堂就昏迷在怀,生死未卜,他既找不到医院,又弄不来一口开水,这可如何是好?难道……

突然,有人用手碰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扭头一看,一个白发老太太向他递来一瓶矿泉水,嘴里好像在说把水喂给孩子喝,可他一句也没听懂。无论如何,这瓶水倒是来得及时,正好可以给儿子嘴里灌点,试着救救这苦命的孩子。

一瓶水连倒带灌,十几分钟后,银鹏微微睁开眼睛,带着沙哑的声音说:“爸,我刚才咋一下子就睡着了?”

“憨娃娃,你那是饿晕了。”杨玉强哭笑不得地回答。

这时,父子二人耳边又响起了老人叽里咕噜的说话声,他们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看手势,意思是让他们去那边买点东西吃。

杨玉强扶起儿子,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个躬,背起包裹,拉着儿子鸡爪似的手,蹒跚着向不远处的饭店门口走去……

                                      

出门在外三辈小,不求舒坦但求温饱。杨银鹏父子二人进饭店后与店老板语言不通,交流困难。随便一点,老板就上了两大砂锅煮鸡蛋,二十个“黄金塔”(其实就是窝窝头)。他们一阵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再喝了两大壶白开水。惊得邻桌几位客人目瞪口呆,连连摇头。

银鹏连打两个饱嗝,伸了个懒腰,拉着父亲的衣襟来到山东淄博盲哑中学。听父亲说,这里高楼大厦,风景如画,踏进校园内不用再担心风吹雨洒。现代化教学设备电脑、电子琴、古筝、手风琴……应有尽有。老师待人亲切和善,同学个个热情大方。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三人一间宿舍,代课老师全是专业学校毕业生。这回他总算是如心所愿,来对了地方。父亲走后,银鹏被分班就位。老师待他如亲子,同学待他似兄弟。大家在一起生活学习轻松愉快。

那天,银鹏下课后拿起竹笛独奏了一曲《喜洋洋》,引得附近班级同学围圈侧耳细听,班级老师前来观看。大家知道银鹏学习成绩好,没想到他的笛子也吹得这么引人注目!一个老师听完后主动过来握住银鹏的手问:“你学过笛子?”

“学了一点,没经过专业老师指导。老师,我是不是吹的不好?”银鹏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

“很好,很好,你吹得很棒!老师很看好你的才艺。我们学校有个《校园民乐队》,我看你很适合参加。如果想去,我帮你报名。”老师很热情地说。

“好啊,好啊!老师,你人真好!我最喜欢吹笛子了,有你帮我报名参加《校园民乐队》,我真是太高兴了!”银鹏高兴地握着老师的手,感觉自己一颗兴奋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不久后的一天,银鹏在那个老师的推荐下,通过考试,顺利地加入了《校园民乐队》,成了那个乐队里的正式学员。老师要求他,每天来音乐班参加学习两小时,银鹏高兴地答应了。从那以后,每次学校有校内外巡回演出,银鹏都可以参加表演。有一次,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一个《金蛇狂舞》的曲子,老师要求三周内交作业。大家都抄了曲谱下去慢慢练习,银鹏不会抄曲谱,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师。于是,就跟着老师学了几遍,凭记忆练习了三天,就通过老师考试了。急得同班同学全身冒汗没办法(那个曲子其他同学练了一个月才完成作业)。

第二学期,学校组织的元旦民族器乐类节目比赛(六校合一),银鹏荣获一等奖。那次他不光获得了荣誉证书,还拿到了300元奖金。这是他上学参加演出以来拿的数目最大的一次奖励。银鹏心里美滋滋的,他想如果父母在身边那该有多好!为了感谢父母这么多年对他的支持,银鹏第二天请朋友带他去邮局,把三百元钱全部寄回老家。那一夜,他彻夜未眠。想到瘫痪在床,神志不清的爷爷,想到天天围着锅台伺候一家老少几口人,在繁重的家务劳动与精神压力下急白了满头乌发的母亲,想到了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太阳晒得像非洲种族人类一样的父亲,还有与他一样双目失明,不知世间五彩缤纷的姐姐……他们都是他今生最亲的人儿,也是他们那一带农民中最恓惶的一家人。他发誓:“一定要趁此机会好好学习,争取顺利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十一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杨玉强扛着䦆头打算去整修农田地畔,正好碰上同村的崔玉学经过。他好奇地说:“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一样的地种一样的庄稼,你家的总是比我家的长得好?”

杨玉强听后把吸完了的旱烟把儿扔在地上说:“啊呀!这有什么巧套?我瓷怂苦大,在庄稼地里跑得多,苗儿自然就长得好了。咱受苦人只要肯吃苦,地皮总骗不了肚皮……”

“杨玉强,这里有你一封信。你拿去吧。”俩人正聊的起劲,一个骑自行车的邮递员把一封信塞进杨玉强手里,说有事要忙,转身就离开了。

杨玉强,一看信封,上面整齐地写着:“陕西省延长县东至村杨玉强收,下面是山东淄博盲哑中学杨银鹏。”他看到儿子寄信回来,心里万般高兴,不知儿子这次又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他。他急不可待地打开信封,只见里面装着硬铮铮的三张一百元钱和几张折叠整齐的信纸。他不明白儿子是从哪弄来的这三百元钱,急着打开信纸,只见里面写着:

亲爱的爷爷、奶奶、爸、妈、姐姐:

你们好!

离开家乡一年多了,不知道你们过得怎么样?爷爷的病好点了吗?你们两个是不是还在拼命地干活?姐姐身体还好吗?有没有生病?我好想你们,好想回家!

那三百元是我在我们学校组织的元旦民族器乐类节目比赛(六校合一)中获得的奖金。我这里有每个月有学校补助的100元生活费就够花了,这点钱寄给你们,给家里买点油盐酱醋什么的。我这边一切都好,老师同学都挺照顾我的。今年国庆节期间,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一个人留在宿舍,班主任隔日就来看望我,每次都给我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同学们也来陪我玩。美术老师很喜欢我,她教我折叠的蝴蝶工艺品还在学校获得了一等奖。还有,我的笛子坏了,校长知道后,花了六百元特意给我买了一支新笛子,说是对我的奖励……你们不用为我担心,干活别太累着,好好保重身体。

放假后我就不回来了,路途太远,回一次家挺不容易的,还得花好多钱。假期时间我打算跟着当地的艺术团出去表演节目,不过你们放心,团长答应好好照顾我,一个月时间还给我挣二百元钱。这样,不光锻炼了我自己,也可以挣点钱 。等收假了,我就把钱寄给家里,希望你们的生活能过的好一点。儿子不孝,让你们费心了……

祝愿家人:身体健康!

                                                 爱你们的:杨银鹏

                                                                                                  2009年1月2日

看完儿子的这封信,杨玉强黝黑的脸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着银光。他做梦也没想到可怜懂事的儿子,会凭自己的成绩拿到这么多的奖金,而且一分不少地寄回家中。他还说假期不回家,要去打工赚钱寄于家用……想起儿子在异地他乡瘦小而孤零零的身影,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路边,双手狠狠地揪住自己毡片一般的头发,嘴里愤愤地骂起了自己:“你真是没用的东西!自己没本事挣钱供儿子上学,反倒要儿子操心……”

看着杨玉强痛苦的样子,身边的崔玉学安慰道:“杨哥,别难过,你家孩子懂事,你应该高兴才是,你别看咱村里十几个娃娃,个个都在上学,活蹦乱跳,可谁有你家银鹏懂事?”

“唉!你是不懂大哥的心啊!这孩子从小命苦,双目失明,十岁就一个人离家在外独立生活。我几次送他上学,亲身经历过身在异地的不容易,我一个大人都觉得出门在外受罪多,更何况……你说这娃娃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上学,他吃了多少苦?还有……呜呜……”平日里性格坚如钢铁一般的杨玉强今天再也说不下去了,居然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了起来……

                                  十二

 

祖国的幼苗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惹人喜爱。一个礼拜天的下午,淄博市某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们,来到银鹏所在的盲哑学校,看望这里的哥哥姐姐们。老师要求大家自愿为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表演几个节目。同学们得知来者是一群小孩子,都不愿意前去。银鹏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拿起竹笛,摸着盲道来到孩子们中间,为他们吹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世上只有妈妈好》、《两只小蝴蝶》等,十几首歌曲。乐得小朋友们连连拍起小手高呼:“大哥哥吹得真棒!”还把自己兜里的糖果纷纷掏出来塞进银鹏手中。银鹏握着满满的两把糖果,虽然看不见这群小朋友长的什么模样,但他感觉到了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临走了,有个女孩突然跑过来把两张壹佰元现金硬塞进银鹏的衣兜里跑开了。银鹏掏出那两张钱,急得又是呐喊又是跺脚,可女孩早跑的无影无踪了。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校园民乐队学员为学生家长表演节目。台上同学们的表演花样繁多,精彩不断,台下家长们的掌声赛过锣鼓震天。把整个校园笼罩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这一次,银鹏又被学生家长评委团评为第一名。

活动结束后,他心情舒畅,就一个人站在校园的操场上吹笛子。突然一个叔叔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问:“你笛子吹得这么好,我家孩子想拜你为师,你愿意教教他吗?”

“我……我恐怕不行。”银鹏停下吹曲,红着脸回答。

“为什么?我会给你出教学费的。”

“不!叔叔,您误会了。我说的不是有没有学费的问题,而是我能力有限,怕耽误了您的孩子。”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没事,孩子喜欢你吹的笛子,你就抽空教教他,我看你吹得挺好,学好学不好都不怪你。如果可以,你就放心教吧!”

见那位叔叔说的挺有诚意,孩子也跑过来抱着他的腿一个劲地叫他老师。他就痛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那个叫浩南的小孩每天下午都来跟着银鹏学习吹笛子。一天……两天……三天……半年过去了,小浩南跟着银鹏掌握了一些吹笛子的基本功,还练会了十几首曲子。他亲切地称呼银鹏为大哥哥,说大哥哥是他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有一天,浩南的爸爸在校园的林荫路上找到银鹏,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谢谢你教我家孩子,自从跟着你学习以来,他性格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邻居们说他成了我们小区里的小‘音乐家’了。”

“是真的吗?叔叔,要是浩南真有那么大进步,那就太好了!”银鹏高兴地说。

“是啊!我说的都是真的。不过我们搬家了,以后住的地方会离这里很远,所以……浩南以后就再也没机会跟着你学习了。今天我是来向你道别的,搬家的事,我没敢给他说,怕他舍不得离开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着去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浩南爸爸说着把一叠钱塞进银鹏的裤兜里。

银鹏听到浩南爸爸说的话心里暖呼呼的,可当他发现叔叔为他裤兜里塞钱时,急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他一把抓住叔叔的手,掏出他塞进自己衣兜里的钱打算再退还给叔叔,可是,还没等他把钱递到叔叔的手中,他就使劲挣开他的手,风一样不见了踪影。

银鹏呆呆地站在那里,一颗心在肚子里像七个水桶打水似的忐忑不安,这可该如何是好……叔叔把钱硬塞给他就走了,他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他刚才数了一下,这叠钱整整一千元。天哪!这是他有生以来接触过的最多的钱数。怎么办呢……他拿着钱双腿打着哆嗦。想退还给叔叔,找不到他家的住处;寄回家给亲人用,觉得不妥;上缴给学校,老师会不会批评他……他想啊想,脑袋都快想炸了,也没办法给这一千元钱,还有上次的那二百元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

杨银鹏是从贫困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他平时出入校园穿着一身灰溜溜的衣服,从不乱花一分钱,大家都知道他出身贫寒,可他的精神是很富裕的。两天后,他终于决定,私自把这些钱分给身边那些和他一样家庭困难的同学们,与他们一起分享被关心的感觉。

 

十三

都说学无止境,艺多不压人。杨银鹏就是这样一个很谦虚,愿意不断学习的孩子。也许正因为这样,上帝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在山东淄博盲哑学校读完中学后,被老师推荐又考进河南洛阳中医学院。在那里,他学习盲人按摩。

初进校园,十天军训结束后老师要求大家表演个节目庆祝一下新学期开学。大家你推我搡,面面相觑。银鹏见没人愿意当台表演,自己就壮着胆走上台前,代表全宿舍同学为大家唱了一首歌,还吹了一首曲子。

他这一当台表演,不光为同宿舍的同学们和同班师生争光了,也提高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知名度。再加上他人长得白白净净,十分帅气。从那以后,好多男同学都争着和他做哥们,女同学也找机会和他套近乎,有些胆大的干脆直接问他有没有女朋友,要不要给介绍一个等。银鹏自知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又是个盲人,还在上学期间,哪敢有那样的想法?他一次次红着脸拒绝了那些热心的女生们,使她们感到无比失望。有些脸皮薄的当场就哭着离开了,弄得银鹏也挺不好意思的。

银鹏的同桌是一个叫吕思嘉的女孩,她是山东淄博人,生于九三年二月,长得白白净净,说话做事落落大方。父母双职工,就这一个宝贝女儿,送来这里学习康复护理专业。她见银鹏双目失明,生活、行动不便,就经常帮助他剪指甲、倒水、打饭、搽桌子……凡是能帮到的,她都尽量帮助他。银鹏虽然不知道她长什么模样,但感觉她人很好,是一个既热心,又细心的女孩。有几次,他在下课后,趁同学们不注意时,偷偷也问过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思嘉每次都笑而不答,之后就“咯咯……”地笑着跑开了。

临毕业了,同学们都相互给对方在笔记本里留言或是留联系方式。银鹏最想拿到同桌吕思嘉的联系方式,他想等以后有能力了,好好报答她三年以来对自己的热心照顾与帮助,但又羞于开口。眼看就要分手了,还是没等到她主动提出赠留。那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主动前去向她索要。没想到平时落落大大方的思嘉同学居然拒绝了。这令他十分意外,下午连吃晚饭的心思也没有了。

放学了,同学们都各自拎着行李离开学校。银鹏因没拿到同桌的联系方式情绪有些低落,最后一个背起临出家门时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大帆布包,灰溜溜地走出学校大门。

突然,有人从他背后跑来,拉住了他的胳膊,使银鹏吃了一惊。他惊奇地回过头,问道:“你是……”

“我是吕思嘉。”不等银鹏把话说完,思嘉同学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你为什么还没回家?”银鹏满脸疑惑地问。

“我想跟你走。”

“跟我走?”

“是的。我想跟你走。”

“你都不留联系方式给我,现在为什么又要跟我走?我是回老家去,又不是去上学。你跟我去干什么?”银鹏这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明白思嘉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我不给你我的联系方式,是因为我想跟着你一起去你的老家生活。你……你愿意带我回你家吗?”可爱的思嘉,羞红着脸,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会,她紧紧地拉着银鹏颤抖的手,眼巴巴地望着他红红的嘴唇,急切地盼望着他的回答。

“这……这怎么可以?你家里人知道吗?他们也同意你和我一起去陕北生活?我只是个盲人,你一个健全的姑娘,跟着我生活,这对你来说公平吗……”银鹏一口气问了一连串问题。这一刻,他有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

思嘉等不到银鹏把满肚子的疑惑问完,就一把按住他的嘴。说:“你什么都别问了,也别管我的家人是否同意我跟你在一起,你只需知道,我为了你可以放弃一切就足够了。你愿意带着我回家吗?”

银鹏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冲得飘飘欲仙,全身血液都沸腾了起来。他放下包裹,紧紧地把可爱的思嘉揽入自己温暖的怀抱,两横激动得热泪涌泉一般不断地流淌在思嘉滚热的双唇间……

十四

 

迎春三月桃花开,银鹏家中喜气来。这是一个令银鹏父母家人吃惊的一天,也是令冬至村好多农家户羡慕的一天。就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银鹏背着行李,拉着女友思嘉细嫩的小手喜气洋洋地走进老家冬至村。当大家知道银鹏身后这个看起来像鲜花一样水灵的姑娘就是他带回来的女友时,他们都惊愕了!大家怎么也想不通,这个看起来水灵可爱的南方姑娘,为什么要来陕北这种穷乡僻壤的干圪梁上生活?难道她……所有得知此消息的人都在绞尽脑汁猜测着这个陌生的姑娘。

见儿子带回来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杨玉强夫妇喜得嘴也合不拢。他们又是剥葱又是捣蒜,还杀了家里仅有的一只大红公鸡为新来的姑娘接风。

吕思嘉虽然是来自南方城市的小姑娘,而且是父母唯一的一颗掌上明珠,但她本人一点也不娇气,第一次走进银鹏家就帮着银鹏的母亲收拾碗筷,铺床扫地。

几天后,杨玉强见两个孩子出双入对,卿卿我我,聊得非常投机,就把儿子和思嘉叫在一起,问了他们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俩是真心喜欢,愿意相伴一生,还是赶流行玩玩而已?”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真心相爱。”

“思嘉,叔叔问你,你家里人知道你和银鹏在一起吗?”

“知道。”思嘉点头回答。

“他们也同意你们交往吗?”

“这个……我一年前就和他们商量过,他们坚决不同意。”

“那你就这样走了,想过他们的感受吗?”

“想过。可是……可是我真的离不开你家银鹏。我们在一起坐了三年同桌。每天都在一起,我陪他学习,听他吹曲,也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说真的,我也试着听父母的话离开银鹏,可是试了几次,我都做不到。看不见他的日子,我寝食难安,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晚上做梦都站在他面前……”思嘉的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

杨玉强听得真真的。看到思嘉满脸的泪水,他既心疼又不安。心疼的是思嘉对儿子的一片痴情惹人怜悯佩服,不安的是,人家父母不同意孩子嫁入他家,如果他就这么帮孩子完成婚姻,总感觉心里很对不起思嘉的父母家人。这可该如何是好?成全了孩子们,对不起没见面的亲家公婆,顺了亲家公婆的意思,不忍心两个真心相爱的孩子被活生生拆散……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杨玉强终于决定成全两个年轻人的心愿。在村子里摆了几桌酒席,按当地乡俗为两个孩子办理了婚礼仪式。让他们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恩爱夫妻生活。从那一刻开始,思嘉就把自己一颗善良的心,深深地种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也种在了银鹏温暖的心窝里。

在这里,思嘉起初不会干农活,就跟着婆婆杨秀梅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两周后,烧火做饭,收拾家务,饲养家禽……她都能干的像模像样。农忙时她还跟着公婆下地劳动。三天不过,白白净净的小脸蛋被太阳晒得像火烧云似的,狠狠地脱了一层皮,洗脸时抹上粉皂火辣辣的疼。手上也磨起了几个大血泡,晚上吃饭握筷子都有些吃力。这些,在双目失明的老公面前她只字不提。看得公婆直淌眼泪,几次叫她在家歇着,休息几天,她都不听劝。太阳出来后仍旧默默地劳动,照顾银鹏的生活起居。银鹏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比针扎猫爪还痛。

                                      十五

 

思嘉对银鹏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加坚定了银鹏一定要争气的决心。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负担很重,不但要报答亲生父母与岳父母多年来对他们夫妻二人的养育之恩,还要靠自己的实力让思嘉也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为此,他托人打听,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延安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笛子演奏员王相见。王团长得知情况,听他吹曲后,对他的笛曲演奏功底十分满意,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于是决定不收一分钱学费教他吹笛曲。为了银鹏能跟着王老师学艺,思嘉陪着他来到延安,租了一间十二平米的简易房,用砖块支了一扇破门板,铺上被褥。再用几十元钱从旧货市场买来煤气灶,锅碗瓢盆……就这样,一个简陋的家就算是收拾好了。他们二人省吃俭用,双出双入,过着十分简单,但幸福甜蜜的小日子。

银鹏日学夜练,十分用功。思嘉耐心陪伴,从不嫌烦。再加上王老师的辛勤指导,几个月下来银鹏的笛曲演奏技巧大有提升,后来在王老师的推荐下,银鹏渐渐走向舞台,出席各种演出活动和比赛。每次都会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鼓掌与领导们的一致好评。2013年12月,他的笛子独奏曲《秦川抒怀》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全国)比赛中荣获银奖,此曲还在陕西省教育厅、文化厅、广电局和省残联举办的第八届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9月,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杨银鹏正式参加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考级,获得竹笛拾级优秀证书。同年,杨银鹏又在延安治平凤凰城首届举办的《梦想达人秀》中荣获亚军及奖金5000元。这点滴成绩是杨银鹏的光荣,也是王老师的骄傲。

为了表示对他的鼓励与支持,缓解他的生活负担,王相见老师想方设法推荐他去了延安市宝塔区残疾人艺术团工作;个体老板续海中先生给他送来了价值三千多元的新笛子;住建局局长陈金虎个人出资为他买了价值几千元的音响,另外市残联副理事长姬涛还特意为他拨发救助金2000余元……提起多年来的不易经历,银鹏流着泪说:“这一路走来,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也受到了许多好心人无条件的帮助,使自己亲身体会了,黄土儿女一家亲,人间处处有真情。”

在众人的帮助下,杨银鹏在延安王家坪附近的半山上租了一孔土窑洞,把老家的父母也接来一同生活。从此,他不光有了像样的演奏工具,而且不用再为家里罪,大家也一起同甘共苦。现在,他月收入可达到一千八百元,再加上父亲出去打工,两个人工资加在一起,每月可收入3000元左右,也勉强可以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这样一来,他再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学习起来也感觉轻松愉快,信心十足,演奏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进步。

再加上这两年来,思嘉先后为银鹏生下两个健康可爱的胖儿子,乐得银鹏睡觉都能笑出声来。杨玉强两口子更是乐在眉梢喜在心上,他们觉得全家人的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一点,但儿子争气,媳妇孝顺,孙儿健康,家庭和睦,人口兴旺,这就是人间最大的福气了!如今,他们见人就夸:“老天总算开眼了,我家银鹏从小失明,被众人耻笑,现在新媳妇进门连生俩胖小子,个个壮实得跟个牛犊子似的,我们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丝丝的……”

2015年新年之后,杨银鹏又给自己制定了许多新的计划,他打算继续跟着王老师学习,向笛子演奏的高难度进军。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还想在《中国梦想达人秀》的舞台上表演节目或是开一次个人演唱会,让更多喜欢音乐的人都能听到自己的笛曲,也让所有能听到他笛曲的人都能放松情绪,感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另外,他还想抽时间,带着思嘉与两个可爱的儿子去一次岳父母家,向两位老人赔礼道歉。如果他们不嫌弃,他愿意像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岳父母,并从自己的两个儿子中任意挑一个随思嘉姓吕。这样,一来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二来也让岳父母心里踏实一些。

和健康人相比,银鹏是个不幸的年轻人,可不幸的命运正好炼就了他自强不息的性格,使他在艰苦的生活面前比别人多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
 

                                                                                        

作者:白晓娟 录入:白晓娟 来源:原创
  • 上一篇:哑巴
  • 下一篇:小北打工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