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吊脚楼夜景)
五一期间,我和老公及几位朋友一起到重庆游玩了几日,对这座城市的一些景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车窗外的风景
下了火车,我们直接上了轻轨。第一次乘坐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感觉十分新奇。轻轨的车厢和普通的火车车厢相比,似乎更加宽敞、明亮,玻璃窗很低,视野十分开阔,有利于乘客观赏外面的景色。车内本来有空调,可能因为天气热人又多的缘故,略微有点闷热。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非常发达,线网覆盖重庆主城九区及各大组团,最高日客运量达240万乘次,运营里程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当然发达的交通是为了适应强大的客运需求。车上的乘客非常多,其中不乏养眼的美女,皮肤白白的,腰身细细的,穿着清凉的夏装,一手抓着车厢上方的横杆,另一手对着手机轻快地说着抑扬顿挫的方言。每到不同线路换乘的地方,人流就像巨浪一样猛然从外面涌进来,在车厢内引起一阵轻微的震荡。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移动着身体,尽量缩小自己占有的空间,以减少与周围人的摩擦程度。
坐在漂浮于城市上空的列车上,想象着从低处看上去列车如在云间穿梭的情景,心中不由升起一丝童话般的浪漫。透过玻璃窗,眺望着外面应接不暇的景物,我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所特有的气息。
沿途有很多工业建筑,高大的厂房一栋紧挨一栋,很像排列整齐的集装箱。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大型广告牌,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嘉陵、力帆等本土的重工业品牌,外来的惠普、富士康等电子企业品牌,还有奥康,红蜻蜓等制造业的代表。看到它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亲切感和自豪感。正是在这些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的有力支撑下,我们国家的工业经济才会在近几十年里得到飞速发展,使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国力和民生都得到根本改善。而这些明星企业对当地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越来越繁华的都市景象中也可见一斑。繁华热闹的城市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随处可见的树木河流,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发达的南方城市,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北方小城。
重庆市作为有名的山城,果然名不虚传,很多楼房都修建在山上,一个个又高又瘦,紧贴着崖壁,很有几分“险象”。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听当地人说,很多二十层以上的楼房没有电梯,居民每天回家要一层一层爬上去,实在令人汗颜。所有的楼房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凡是向外敞开的阳台和楼顶上都种植着绿色植物,品种之多,数量之众,长势之盛,令人称奇。这些灰蒙蒙的植物在雾霾下顽强地伸展着壮硕的枝叶,并没有因为缺少阳光而显得萎靡不振,相反,它们似乎用尽全部的力气,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展示出自己独有的魅力。
我们坐了整整两个小时的轻轨才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位于渝中区的解放碑。走出车站,呼吸到第一口空气,我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之前留在心里
(解放碑)
我们游览的第一处景点就是解放碑。
夜色中,这座通体透着银色光亮的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广场中央,显得庄严而又华美。这座最早由国民党政府于1941年12月31日建成的建筑物,原为木质结构,四方形,跑楼式,高七丈七尺,有旋梯可达顶端,碑顶设有时钟、方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建碑的意义据说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勉励同胞当有抗战到底的精神,原名“精神堡垒”。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的原址上修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记录全国军民浴血奋战之功。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变为纪念重庆解放。如今,时隔六十多年的风雨,用一个中华民族后人的眼光去瞻仰此碑,它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我认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活在今天的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感谢先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的一切,尊重和理解他们曾经坚持的理想和信念,但是我们不能永远站在过去的立场上去看待今天的现实,而是要面向未来,站在整个国家和全民族利益的角度上去思考我们脚下的道路,重新定义敌人和朋友的界限。因此,解放碑,不仅是人民解放的纪念碑,还是一个关于真理和信仰的纪念碑,见证过民族团结力量的纪念碑。
(重庆歌剧院)
游完解放碑,晚饭后我们按照原计划开始了“两江游”。两江即长江、嘉陵江,二者在重庆城东北的朝天门处交汇。江面上波涛滚滚,堤岸边华灯璀璨,颇有几分夜上海的妖娆。周边的建筑物中,印象最深的是重庆市歌剧院,白色的欧式风格建筑,外形很像一艘周身镶满钻石的船舶。旁边不远处有两栋平行间距很小的高楼,外墙都是巨大的电子屏,两边的图案拼起来就是一副完整的图画,时而是展翅飞翔的白鸽,时而是造型夸张的川剧脸谱。白天看起来威严壮观的长江大桥,此刻化作两条朦胧的彩线,透着说不出的柔美与浪漫。洪崖洞具有巴渝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以其巧夺天工的木雕和古香古色的气息,吸引着众多游人的视线,就像T台上光彩照人的模特一样,被不停闪动的相机快门紧紧包围。
这座美丽的不夜城其夜景之美就在于各种绚丽的灯饰。一想到美丽的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我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在游玩的整个过程中,我的鼻腔里始终呼吸着令人窒息的空气,里面既有汽车尾气、轮船废气,还有工业燃气等气体的混合气味,让人有一种类似晕车时所产生的那种轻微的恶心感。这是真正的美吗?我的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诚然,当地发达的工业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确实给我们的民族经济增添了不少活力,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却给子孙后代留下无数后患。
被重庆人自诩为“大城市大农村”的发展格局,说白了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一边是居住在城市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富人,一边是生活在偏远山区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民。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是决定未来地区发展方向的关键性问题,但愿我们的政府能尽快破解这个难题。
不和谐的美,同样让人难忘。
翻开历史的记忆
一提到白公馆、渣滓洞,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沾满了血迹的皮鞭和镣铐,阴冷潮湿散发着恶臭的地牢,苍白失血的面孔,呆滞无光的眼神。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血腥恐怖的人间地狱居然隐藏在重庆市最繁华的地段——沙坪坝区。从表面上看,这里是多么平静而美丽!白公馆,有名的“香山别墅”,是一座用高贵典雅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高级私人寓所,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院外,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可惜如此美丽的人间天堂,在刽子手们的精心装扮下,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涂炭生灵的阴森墓地。外面巨大的喧嚣声遮掩住了高墙内声色俱厉的拷打声,尖利刺耳的皮鞭声,痛苦凄惨的呻吟声。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这座高级监狱里关押过数百名高级“罪犯”,他们在这座“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内,见识过中西合璧的“特殊技术”,也享受过人间少有的“特殊待遇”。如今,血雨已止,腥风远去,然而,历史留在一个民族内心的疼痛与思考却依然难以抹去。
当我踏着这块被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浸染过的土地,在萧然肃立的花草树木的陪伴下,向山上攀爬的时候,喉头仿佛被什么东西哽住了,胸腔憋闷得几乎无法呼吸。站在当年的刑场上,面对罗世文和车耀先烈士的塑像,我注意到,那是两张分外英俊潇洒的脸庞,一个四十岁左右,一个五十刚出头;一个儒雅中透着几分刚毅,一个威武中透着几分刚烈、几分傲气。像他们这个年纪的男人,正是儿女绕膝夫唱妇随、年富力强大干事业的时候,然而他们,却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为了后世子孙的幸福与安宁,被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了。也许是为了发泄对革命者坚强意志的仇恨,为了平衡扭曲变态的心理,刽子手们用汽油焚烧了他们的尸体。
其实,对于死亡,革命者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选择了革命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坎坷而充满危险的征途。
罗世文烈士在他的遗作《过通江城》中这样写道:
履霜自信有同情,
泾渭何愁不晏清。
肺石光辉照日月,
熊熊烈火验忠贞。
他生前的照片上,淳朴甜美的笑容久久难以忘怀。他是多好的一个人啊,为什么会遭到别人的迫害?我很难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
转眼又想:那个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心中构筑着一个理想的家园。正是在这个美好信念的鼓舞下,他们抛家舍业,出生入死,勇敢地与一切反对势力作斗争。生得平凡,死得伟大。
然而,让人悲哀的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许多生活在和平盛世的人们,已经逐渐地忘却了先辈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和信念,金钱和名利腐蚀了年轻的灵魂,山河依旧在,人心如洞开。想起这些常常忧心似焚,彻夜辗转。
最让人心疼的小萝卜头,才8个月大就和妈妈一起被反动派关押到牢房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幽暗生活。他瘦削的脸庞上大大的眼睛特别可爱,看着格外让人心疼。什么营养,什么娱乐,什么学前教育,对他来说,都是天方夜谭。他的爸爸宋绮云烈士和妈妈徐林侠烈士,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对烈火中的鸳鸯涅槃之时,距离新中国成立仅仅二十四天!在得知艰苦卓绝的奋战即将迎来曙光,结出累累硕果时,关押在监牢中的人们是多么激动,多么欣喜!那面用红缎子被面坐成的红旗,用黄纸剪成的五星,美得叫人心碎,让人颤栗!
面对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曾经含着滚烫的泪水精心绘制过的旗帜前,我们怎么能够无动于衷地去直视它,用自私自利的灵魂去亵渎它!
再去看看验证过革命者的忠贞,磨砺过坚韧的意志,让刽子手们曾经嚣张过、发狂过、绝望过的刑具吧!铁链、钢索、皮鞭、竹筷、老虎凳……这是人对付人的工具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心里发出这样的疑问。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强权和暴力虽然可以摧残人的躯体,夺取人的生命,但是却无法摧垮人的意志,改变人的思想。在任何时候,不管任何人任何国家,妄图用强大的势力和残忍的暴力去征服他人,都是非常愚蠢的卑劣行径,注定要失败。渣滓洞里空荡荡的牢房和被人合力推倒的墙,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