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兴
—记青年盲艺人杨银鹏
这个世界好怪,有些看似应由健全人顺理成章获得的成绩,却神使鬼差出乎意料地被残疾人奇迹般独占鳌头,或许是上帝同情人类弱势以使其像正常人一样维持生计的缘故吧,可为什么又让残疾人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幸降临人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打拼着自己的打拼磨难着自己的磨难!25岁盲艺人杨银鹏就是以自己顽强的意志见证着彩虹总在风雨后的人生瑰丽。
笛声悠悠医室传情
当走近盲人杨银鹏的康源盲人按摩室,间或会听到徐徐悠扬的笛声从室内婉转飘出,顺风入耳沁人心脾,自不自觉地顿足聆听,仿佛一壶开启的陈年酿酒迎面扑香,使人沉醉如天仙……
杨银鹏康源盲人按摩室,地方是租赁的,外观不起眼,室内是窑洞接口,面积不大,不足20平方,集居住、饮食、按摩为一体,简单装修后布局合理,简陋整洁,2015年银鹏从洛阳职业推拿学院大专毕业后确定从这里起家,这就是他走向养家糊口稳定收入的开始。
杨银鹏总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位要求按摩的中老年人,问病人生病年限,拉家长话里短,在说笑中按摩,使人轻松愉悦没有丝毫的紧张,推擦揉捏搓按摩拍抖拿滚掐弹刮等手法他样样过关,尤以拍打技法娴熟过硬,一年里有200多人来这里接受治疗,反映很好,实效显著。银鹏好结交但有选择,从不马马虎虎,来找他的人也多在吹拉弹唱方面有一技之长。他只要闲暇就举着心爱的笛子打开伴奏自娱自乐,动人的笛律好似仙音引凤招来围观的众人,他经常被请出去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节目过后人们每每惊奇万分赞不绝口,相互打探着这个青年的人生经历。做人难,做盲人更难,做盲艺人难上加难,杨银鹏自然也有着自己不平常的人生道路。
童 年
延长,南河沟东至村,一个远离县城的穷乡僻壤,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仍然没有通电,拖拉机偶尔的突突声显示宁静的村庄还有劳动气息。一九九一年盛夏的一天,简陋的窑洞传出婴儿的啼哭,伴随着这哭声的是屋子里忙出忙进合不拢嘴的人们的笑声,新生降临的喜讯无疑给这寂静的大山带来一时的欢腾,婴儿一对明亮的眸子喜坏了杨玉强夫妇,孩子起名叫银盆,日后有望能支撑家业,纳财聚宝。
斗转星移,聪明伶俐的银盆已是两岁,很讨人喜欢。可天有不测风云,银盆感冒发烧烧坏了双眼,劈天的压力使父母雪上加霜,因为比银盆大两岁的姐姐本来就双目失明,真是屋漏偏又连阴雨。
母亲很要强,面对着残酷的事实只是默默承受着家庭的一切,农闲时经常上山掏些药材换钱用。银盆五、六岁时,家里在集上给他买回一个皮球,玩的时候皮球一脱手小银盆就无法找回,他好奇皮球为什么能奔起,于是就把皮球咬成两半来“研究”,类似这类的天真在小银盆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回,父母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但只能还是默默地劳动养家。
黄河边淳朴农民总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规律,每天大人们出工银盆和姐姐就同村上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爷爷奶奶住得和他们有段距离也不好照看。姐弟凭着从小跟父母学得扎风车手艺吸引着村上孩子,他俩把麦秸杆和纸扎糊成风车与其他孩子换废书纸再做成纸宝在地上扇,银盆靠听力辨别着输赢。有些不懂事的小伙伴常常把银盆姐弟当异类挑逗戏弄开心,甚至拳脚相加,常使姐弟鼻青眼肿,父母心疼得只好把他俩锁在自家仅仅是用篱笆围成的院里,姐弟只得在院子里相互玩耍,要么堆土和泥,要么和小羊牛犊为伴。一天,牛犊被银盆逗得恼羞成怒,用犄角把银盆顶了一段距离后甩出好远,好在地上有些玉米杆才使小银盆安然无恙。幼小的银盆把对牛犊的报复看成是自己最大的事情。村子里好强和游手好闲的懒人反倒讥笑银盆父母生了一对无用的废物,有的侵吞他们家的院基,有的伸手想跟他们要钱,银盆父母也无力和这种人计较,仍然是默默地操持自家光景。
求学初探
时光一天天前行,山里人照旧一天天重复着一样的活动,已是九岁的银盆还是一天天贪耍。村子里有见识的人提醒杨玉强叫银盆学个啥手艺最好,据说榆林靖边有家私立盲人学校,专教算卦说书,银盆父亲就开始到处张罗着挪借资金并把想法告诉了银盆爷爷,爷爷听了心情很沉重,奶奶在一旁擦着眼泪唠叨“娃娃这么小走出去怎么活呀”,家里母亲低头不情愿地准备着银盆上学要用的所有东西,姐姐拉着银盆的小手一刻也不松开……
出发那天,一声不吭的爷爷用不舍的目光盯着心疼的孙子,长满老茧的手反复抚摸银盆的头,奶奶老泪纵横冲着父亲嘟囔着没完,母亲尽量克制抽泣,一会儿摸摸银盆的手一会儿抚弄银盆的衣服,姐姐出声哭着,要银盆出门小心被人打,银盆眼含泪水只是答应,其实他根本就没听见他们说了些什么,父亲愁眉不展,一言不发,不得已地扛起行礼,手里还提着其它,难过而低沉地说声“走”,银盆就牵着父亲的衣襟从院门出来,村子里见到的人都给银盆打声招呼,不免说上几句安慰宽心鼓励的话,银盆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正月的早晨春寒料峭,从村子到学校翻山也得20公里地,路途陌生、荒无人烟,崎岖陡峭、时遇河水。父子二人带着家乡土,是为银盆换水土用的,一把三弦,是学校要求的由家里请木匠做的,被褥枕头衣服鞋袜还有口杯等零用东西。父子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路上父亲不断地鼓励银盆要坚强,做个男子汉,又语重心长劝导银盆遇事要学会宽容忍让,人生都不容易,银盆听着记着,领会着父亲的话语,体会着父爱的温暖。
正月的河水带着冰渣子瘆冰瘆冰,银盆父亲挽起裤腿先把被褥衣服背过,再回来背起银盆趟河,银盆背着三弦,双手围过父亲的脖颈一手提鞋,一手提土。河水湍湍从父亲腿下流过,河石不稳,父亲身体失重,轻一脚重一脚,激起的水花打溅到银盆脚上,银盆感到紧张,死死地抱紧父亲的脖颈,过了河银盆笑着对父亲说我要像大鹏鸟一样能展开翅膀飞过河该有多好啊,父亲也笑着说那你就把名字里的“盆”改换成大鹏的“鹏”不就有希望了。说笑中“学校”已出现眼前,银盆就以“银鹏”的名字报到。
这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高等院校般富丽堂皇,而是一个租赁的小院,有几孔窑洞。刚过罢年,有的学生还未返校。
当银鹏父子出现在院子时,十几个聋哑人突然围住他们神情异样地点点划划,像是有所激怒,甚至其中的一个返回去端了一盆水出来泼到银鹏身上,银鹏父子还反应不来是怎么回事呢。当晚有一个也是双目失明的同学在银鹏面前吹奏了一曲笛子后让银鹏试试,银鹏说自己吹不了。
夜里,杨玉强辗转反侧回想白天的一幕,反复盘算后认为不能让孩子独自待在这缺乏温暖的环境中,不准会闹出什么后果,第二天带着银鹏回家。
村广场是才艺展示的第一个舞台
杨银鹏回到家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个吹笛子的同学,悠扬的声音在他脑子反复响起,他就跟父亲反复提谈,要学笛子,父亲欣然答应便四处打问谁家有笛子,有一天终于在外村搞来一把旧笛子,可银鹏拿着怎么也鼓捣不响,只好放下玩去了,过几天经父亲一督促,他心血来潮拿起又练,练不好再放下,就这样练练停停、停停练练折腾了一段时间,期间银鹏可没少为练习笛子遭父亲训斥。父亲把村上会吹笛子的人叫到家里给银鹏指点,要么把银鹏带到会吹笛子的人家中讨教,就这样不断地摸索,终于有一天银鹏简单完整地吹出点名堂了,奏出《学习雷锋好榜样》、《世上只有妈妈好》、《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爷爷听了高兴地夸奖他有出息,父亲最为高兴,来人就鼓动儿子吹,出去就把儿子领着,到哪那吹,银鹏也一经有所收获就来了劲头,每天除了练吹奏还是练吹奏,村民处处都能听到他的吹奏声,坚强的苦练已至于激起了村上两位不爱音乐的老人的强烈反感,嫌银鹏的笛子声聒噪。而到了这个分上银鹏更有进步的信心,可惜没有电的村子自然缺乏音乐,他无奈只好试探听曲子,偶尔听到村子里谁在哼唱,就循声上前听,熟悉调式,然后回家靠着回忆吹奏出来,往往好不容易走近时人家就有意无意地不唱了,令他扫兴。苦练半年,虽然能吹出音声,但不能有大的长进,这可急坏了他,村上有个爱唱歌的叔叔,看到银鹏渴求迫切很是怜惜,主动带他到村广场教曲,银鹏哪里奏错叔叔就豪不客气地训斥指教,叔侄二人一唱一奏,博得村民阵阵掌声。还有一个叔叔虽然唱不好,但笛子吹得很好,看到银鹏的进步也乐意带他,给他教笛子吹奏技巧,教有一定难度的《花蛇》曲,和银鹏伴奏,处处都获得喝彩声,在吹奏方面银鹏已有了质的飞跃。他露头最多的地方便是广场,那是大家的聚点,每次吹奏到人们回家吃了饭再来,他还仍在练习,一首曲子多则练到几十、上百次,总之不停地练,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村子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已知道杨银鹏吹笛子的能耐,下乡干部到村爱看他表演,外地生意人进村要求他露手,谁家有事情就请他助兴,哪里有欢乐肯定就有他的参与。几年中,他足迹遍布村子角角落落,用村民的话说“村子下雪打扫后银鹏挨家挨户走一圈鞋上不会有雪”,他的名声红遍全镇,真是山沟出了金凤凰。听了银鹏演奏后没有不夸耀的,村里孩子羡慕的不得了,谁家大人管教孩子非拿银鹏做比较不可。此时的银鹏13岁了,水平足以顶上教过他的老师们,教他的老师也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银鹏也有了自己理想——要走出山沟寻老师。这时候村子接上了电,杨银鹏听了陕西广播电台《杨芳热线》栏目后,通过村民建议并帮助书信,在没有寸照情况下就寄上全家福投递《杨芳热线》信箱,请求帮助寻找有盲人学校,但泥牛入海,没有回音。杨银鹏没有气馁,埋头苦练,顽强摸索,一直打拼,不断进取。又几年中先后经过西安、淄博、洛阳等各院校的培养并取得可喜成绩。
人间处处有真情
杨银鹏在村上那会儿,下乡干部和来村做生意的人只要见过他的演奏对他的技艺无不敬佩有加,只要听到他的处境都会伸出同情的手由衷地捐赠几到几十元的现金,有帮他购置零用的,有愿意送他电子琴的,一次一个下乡干部的司机听了他的吹奏激动地把他抱在自己小车上让他听笛子独奏的磁带录音,银鹏还是第一次享受坐车待遇,事后司机把磁带送给银鹏,母亲很是感动,把亲手纳的鞋垫作为回赠,银鹏自然感到由衷的幸福。
杨银鹏离家在外环境陌生,吹笛子打发寂寞成为银鹏到各个新地方解闷的唯一办法,而每一曲笛音之后自己的状况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西安盲哑学校的一次联欢会上银鹏演奏一曲《青藏高原》,引起了热爱钢琴的校长重视;大学生志愿者听了他的演奏特意找他问有何需求,他说盲人看不见大千世界渴望能听到外面的声音,于是经过志愿者网络号召,爱心市民给学校捐赠了一批收音机,送到学生们手中;在银鹏建议下志愿者又运来一车旧挂历纸便于他们书写盲文;有个记者给家人讲杨银鹏的故事,深受感动的父母积极主动联系省电台和西安教育台找银鹏做视频节目,银鹏一曲《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被老家全村人在电视中看到激动得奔走相告,邻村有个人找上家门送来10元钱表示赞贺。媒体的宣传使银鹏收到上百封关爱的信件,有要求交友的,有问寒问暖的,高中生罗昭多次到银鹏所在学校找他,临走以实物赠送。云南籍士兵浴室中认出了上电视的他立刻主动为他搓澡,赠送糖果和现金200元。社会上处处都有好心人,一个阿姨到校找他时正遇银鹏家里拿来的铺盖里缺少枕头,便及时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枕头;校长了解他的家庭后决定每月发生活费补助金70元;陕西省交通广播电视录完银鹏的节目后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盲人也抱着美好的旅游梦,于是交通广播电视台就成全了他的梦,领他参观山西永济普救寺鹳雀楼,景区工作人员为他一路大开“绿灯”,临别又送他葫芦丝作纪念。延安歌舞团领导王相见得知银鹏的处境,免费并提供食宿辅导他进修,从吹奏笛子的姿势到握笛子的动作要领,从笛子演奏的基础要求到演艺欣赏,为杨银鹏今后施展才技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个从偏远乡村出来的孩子且又看不到世界,银鹏自然也有着令他自己难忘的趣谈,曾有记者问他所演奏曲子的名称,他竟然回答不知道,只说是从《笛子独奏珍藏版》上学的;又有记者采访他感到过自卑吗,他说我只是东西掉地上找不到的时侯感到好自卑!这是多么朴实的感受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
杨银鹏在西安盲哑学校少年才艺大赛中自编《盲人心中的黄河》和《希望的明天》获一等奖;在全校师生音乐赛中得第一名,学校让他由盲人一年级直接跳到三年级,而且校方希望他留校执教。在校期间婉言谢绝过请求做家教的家长。陕西省少儿节目《金色年华》录制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获两个一等奖;陕西省第三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得三等奖;在西安百灵艺术节上又以《扬鞭跃马运粮忙》获一等奖。山东三年的乐理知识学习和残疾人艺术团笛子基本功修炼,使他能参与河北燕赵残疾人艺术团有酬演出,洛阳的学习使他喜结良缘,延安黄土人家电视剧《都是好人》真实再现了银鹏的这段经历。
现在,杨银鹏是宝塔区残疾人艺术团里的一员,经常在外开展表演活动,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拥有国家、地方演出奖项数十个。他的父母很健康,而且他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全家人虽然生活尚不宽裕但也是其乐融融。
杨银鹏正在他的按摩医疗室以自己顽强的意志见证着彩虹总在风雨后的瑰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