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网络)
我本来嗜酒,去年十月做了动脉血管夹层手术,出院通知中戒烟戒酒四个字放大加粗,特别醒目。离开时,医生嘱咐:戒烟戒酒,切记切记。从此与酒绝缘。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了半年,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日常生活逐步进入正常,就想着喝点小酒。六月底,我回到老家拓家塬村,和家人们一起讨论《家谱》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家人们的热情令我感动,大家很认真,提出不少修改意见,对一些不确定的事件重新进行了核对,对一些遗漏的人和事进行了查遗补缺,工作非常的顺利。第二天在七里村采油厂召集几位在外工作者,继续进商讨,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中午,我请大家吃饭,拿了两瓶酒,表示对家人们的感激。我不能喝酒,家人们都知道,没人劝我,提出今天不喝酒,我好激动,这就是家人,因我不能喝酒,他们也不喝。我于心不忍,慢慢打开酒瓶,给大家斟上,自己也倒了一杯,象征性的端起酒杯抿一抿。当带着酒香的辣味经过喉咙,一种久违的味感传遍全身,酒液通过肠胃,进入毛细血管,驱赶着赖在身体各个旮旯里的惰气,有一股力量向外散发,全身舒畅。第一杯酒喝完,第二杯刚添上,侄儿走了进来,他也是编委会成员,见我面前放着酒杯,严厉地说:二大,不准喝酒。把酒倒入分酒器中。目光紧紧盯着我的眼睛,毫不避让,好像我不把酒倒入分酒器,他就要自己动手了。我转眼一想,侄儿也是为了我好,就把酒倒入分酒器中,大家继续吃饭喝酒。侄儿露出笑容:“二大,你要记住,你的身体不是你一个人的,关乎咱一大家子人。” 我也笑着对侄儿说:谢谢你,我记住了,我再也不喝酒了。
后来回想,我有点过分,几次家人聚会,大家都安顿我不要喝酒,可以以水代酒和家人们碰杯。特别是当医生的弟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多次讲喝酒对我关乎生命,不是对身体的一般伤害。现在自己为了口爽,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就不顾家人劝阻,偷着喝酒,真有点自私。家里父母去世,大哥因故也早已离开了我们,我这个二大,成了家人心目中的中心,每年侄儿外甥们都要找各种理由组织几次聚会,如果我因喝酒出点意外,家人们再聚怎能开心。我暗下决心,为了家人,一定不再喝酒。
诚信的建立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家人们一旦知道我和朋友在一起,肯定要提醒不要喝酒,有时竟然达到朋友电话,让监督我不要喝酒。那时,有人关心的幸福就会流变全身。8月上旬,姑舅儿子订婚,邀请我充当介绍人的角色。这事不知怎么就让侄儿知道了,他打来电话,我想一定是安顿我不要喝酒。可他没有提喝酒的事,只是提醒我年龄大了,暑期出门要注意的事项。我暗暗窃喜,侄儿终于相信了我。出发那天,我刚走到车站,姑舅电话响起,是侄儿打来的,问我在哪里。我接过电话,听见侄儿说:二大,记住不要喝酒,你答应过我的。我眼睛湿润,喉咙发涩,强忍着没有哽咽,强装笑声:好的,我记住了。我把电话递给姑舅,听见侄儿强调:姑父,你要照住,不要让我二大喝酒。
时间过去几天了,可这一幕我无法忘却。亲情是无价之宝,是任何感情都不能代替的。对亲情,我们一定要珍惜,不能浪费,不能抛洒,更不能肆意践踏,不珍惜亲情,会伤亲人们的心,那时永远是无法弥补的。
作者简介:
拓永祥,陕西省能化作协会员,爱好文学偶有散文、小说见诸报刊。著有新闻作品集《千万吨一个世纪的追求》,纪实文学《延油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