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春访盘龙山

作者:杨凤君 录入:杨凤君 来源:原创  时间:2022-4-11 18:02:47 点击:

              一颗简单的心,一份简约的情怀,就这样,我们出发了。

                                                                                 ——题记

      盘龙山, 位于延长县城东边约二十五公里处的张家滩镇。它,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仲春时节迎接了我。

     蒌蒿满地芦芽短,天公作美踏春去!在这个踏青的季节里,和十几个文友,开着车,一路哼着陕北信天游,来到依山傍河的盘龙山。携带一份简约的心情,尽情地让心流浪,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

     站在山脚仰望巍峨的盘龙山,心想盘龙山真有盘龙吗?带着这个疑问,沿着那不管是岁月的侵蚀还是人工的雕琢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向山顶爬去。

     在刚上山的道旁,一缕缕芬芳迎面扑来,满坡的梨树虬劲的枝条上,密密丛丛的花蕾,个个展瓣吐蕊,绽成了淡雅清素的花朵,一簇簇缀满了枝头、团团锦簇,花瓣儿衔露凝玉,孕香含苞。吸一口花香,沁人心脾。满坡的花海,远远看去犹如笼罩了一层白色的岚烟,又似弥漫着的清芬云霞!在这晴空暖日中,观赏着满山的梨花别有一番情趣。

    徜徉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满眼尽是春色,美不胜收。随处可见的大树,树梢上写满了春意。

      抬眼望见了几株亭亭玉立的桃树,毛茸茸的嫩芽儿,伴着一朵朵明艳的笑脸,真叫人喜欢。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长细柔,有的遒劲茁壮。看那桃花,有粉红的,有玫瑰红的,也有殷红的。桃香或浓或淡,淡的使人心旷神怡,浓的沁人心脾。桃花盛开各异,有的是花骨朵儿,红中透白,好似一只小铃铛,又仿佛一张羞涩的脸;有的正迎风开放,透出一股昂扬之气,别有“傲霜挺立,迎风怒放”的味道。

      感谢这个美丽的季节,感谢这一份简约的情怀!拍拍路边的野花野草,随着照相机一声声“咔嚓”的脆响,我们刻录了一页页美好的风景,定格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好像有那么一瞬间,自己忘了将来,忘了过去,忘了忙碌,忘了压力,只记得现在的山顶,现在的阳光,现在的自己。望着每一寸沃土到处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望着身边的每一颗露出笑脸嘻嘻哈哈的小草芽,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行至半山腰,离桃树不远,偶遇一方泉池,池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吹皱了平静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圆晕。有牧羊人,偶与他们交谈,耳边听到的是纯朴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声,山民的朴实、憨厚写在脸上。此时的我们,早已将那山、那水、那人联想到了一起,悄然将思绪绵延进那美妙的景致里!

     听同行者介绍,这方泉池叫“右泉”,以前西坡上也有一眼清泉,称之为“左泉”,左右两泉,相映成趣,被形象的称为龙眼泉。后人在左泉旁建了一座龙王庙,以求风调雨顺,不料文革中砸庙宇时毁坏泉眼,所以现在只有“右泉”现在还有水,得以保存。

      说起龙眼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北上准备重建政权,被叛军王莽追杀至此。千里奔波,马乏不前,眼看追兵将至,刘秀无奈,只得弃马北面山坡上,带领随从徒步翻越西坡,隐身于盘龙山中,王莽沿着北坡山道遁着马迹向北追去,这才躲过一劫。

      刘秀一时被困在大山之中,饥渴交加,想起堂堂皇族,竟落得如此凄惨,不由得潸然泪下。还好,在这座地势险要的山坡上,竟然意外地找到了泉水,刘秀的两滴泪珠落入泉中,竟形成了两眼清泉,从半山腰潺潺流出。士兵们大喜,饱饮一顿,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方才保住了性命。陕北地区自古缺水严重,尤其山上有水就会被看做为灵山。众人认为这是上天特意眷顾刘秀这个真龙天子,便更加坚定了追随刘秀的信念。山上的这两眼清泉,便被后人称之为“龙眼泉”。刘秀藏身的这座大山,就是现在张家滩镇东五公路处,前后王家河村中间地段有名的“盘龙山”。

       刘秀复国称帝以后,并没有忘记难中相救的盘龙山父老乡亲。他专门派人在盘龙山巅修建了大型庙宇,即光武大殿。

      在山巅的一颗千年古槐树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古庙残留的痕迹。绿色琉璃瓦残片、古神兽石像残骸、汉代的古砖……入眼满目疮痍,遍地残砖破瓦、杂草丛生。

     寺庙据说毁于文革。以前的盘龙山,香火鼎盛。每年的农历六月六庙会,周围的四邻八乡村民都会来这里上香许愿保平安,看大戏。就连黄河对岸山西的客商都会慕名而来求签打卦。如今,“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时,说不出是悲是怒还是忧,唯有沉思……

      听人说,山上原来有一个老道士守庙,庙宇遭破坏后,他不愿意离去,仍住在山上的破窑里。他死后,周围村民将他葬在了盘龙山的山坡上。

      光武殿遗迹,便是此山曾有过暮鼓晨钟的鼎盛香火的佐证。

      抬头远眺,此山山势蜿蜒如龙,方知为何起名曰盘龙山。大概是山形如龙,山有龙泉的缘故吧。!



作者:杨凤君 录入:杨凤君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