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微风,轻抚起柔软的嫩芽;四月的细雨,吟唱着柔婉的春曲。悠悠香草、浅浅作序,迭迭花语、细细品味,隽咏着岁月流转的主题。春风无意,却唤醒了满冬的沉寂,也吹开了满地新绿;细雨无声,却润美了山川原野,也染洗了满怀的旖旎。一场春雨过后,冬天的故事被彻底封印,梅花随春风吹落化作了春泥,衔放在归燕的巢窝里,阳光柔柔,缕缕温馨透过了已封尘一季的冷窗,爬上眉梢,也汇入心田,任温暖在心底漫散。
屋外的世界早已是一片春光正好,山水正娇,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柳暗花明的季节,正适合去踏青。“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场景令人憧憬,“芳草拾翠暮忘归”的意境惹人向往。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踏青却独在春季才有,只因度过严冬,我们企盼春天里希望、前进、向上的力量。那山水花木的返青将绿色的生机带来,在“青”一色的海洋里徜徉,一看一听,一书一吟,于花草中远足,于蓝天下嬉戏,陶醉在万物复苏的世界中,游走在桃红柳绿的天地间,踏出一份情趣盎然,踏出一份悠闲自得。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一行文友来到了黄河畔,黄河水随春风泛起层层声响,似是迎接春的欢奏曲,水声与风声相互映唱,静静聆听,所有的烦扰愁绪仿佛都可随风远去,只余下惬意和舒适。
看黄河的地方很多——在马头关,看的是黄河浪涛喷薄而起的苍茫烟雾;在乾坤湾,看的是黄河龙行蛇曲的奇丽神姿;在鹳雀楼,看的是黄河入海流的豪放壮;但在凉水岸边去看黄河,则是透过奇丽雄伟的外表去探索和挖掘其深处的底蕴。
马头关是明代的黄河古渡与重镇,曾经的官署、商铺、客栈、庙宇等遗址依旧矗立,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逝去的繁华。而黄河似乎也沾染了历史的沉静,这里的黄河一反常态,没有别处那般的暴戾与强悍,那般清凌的黄河就在这春天的早晨,在我的面前静静地流着,像一位温柔文静的少女,刚从那座山间醒来,身上还蒙着雾纱,温温柔柔扯一条玉带步入大自然里,泛起一朵朵金灿灿的笑靥,舒缓地慢慢向前流淌。沿河数十米高的长廊石壁,浮云堆积,屋舍参差,人影浮动,万象丛生;向南半山石龛中,悬空一座精美小庙,秀丽端庄的黄河仙子面对黄河静坐。攀上危耸的黄河大桥,细细观瞻探寻,无数书精美细致的石像映入眼帘:仙子祠旁有曾与仙子演绎人间美好爱情的黄山石像,大桥山脚有拯救黄河不灭的黄河老人石像,这些古像静静挺立,缓缓讲述着独特而动人的传说,演绎着天上人间地老天荒的美丽故事。
这里曾为军事要塞,商贾云集,店面林立。上古时期,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活动区域,有尧舜访贤、大禹治水和黄河仙子的众多传说,现存禹王庙和渡口遗址,有天然石林450亩,黄河湿地1200亩。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河防保卫战的主战场,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现场,是边区政府和第二战区的一个重要通道,大批爱国人士和重要物资都是通过这里到达延安的。现存有河防保卫战、光华商店等遗迹。
黄河保卫战
1937年冬,国民党军队一个营从华北战场溃退,由山西大宁县曹娘娘滩渡口过河,于马头关入境,驻扎呼家川,抢掠财物,奸污妇女。警备第五团迅速出击,派出一个连奔袭呼家川,激战两小时,歼灭其部。
1937年12月31日晚,日军300多人在凉水岸强渡黄河。当日军渡至河心,驻守在凉水岸边渡口警备第5团第2营的战士猛烈射击,打死日军200多人,日军余部调船东逃。第2营营长高启甫率领一个连乘胜追击,驱赶日军至山西大宁,缴获大量武器。
1938年,50多名国民党军队,由一副团长带队,从华北战场溃退,经凉水岸到延长县城,被警备第5团缴械。
1938年,日军从山西大宁县曹娘娘滩炮击马头关,炸毁关口庙宇。
1939年1月1日,占领黄河东岸马头关、圪针滩渡口的日军,以大炮、机枪向黄河西岸的警备第5团阵地猛烈射击,随后出动10架飞机轰炸、扫射河防阵地。当日军集结河岸准备渡河时,警备第5团以猛烈的火力向其射击。日军也以炮火还击,并发射毒气弹数十发。 警备第5团击毁日军部分船只,杀伤日军100多人。日军渡河失败,缩回山西。遂构筑工事与警备第5团驻军隔河对峙。在河防驻军的袭击下,日军被迫于4日晚撤退。警备第5团一部乘胜渡河追击,消灭日军一部后撤回河西。
6月4日至5日,日军1万余人再次进占山西军渡。6日晚,大宁县日军一个连队占领河东马头关和圪针滩。以炮火袭击河西的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阵地。在留守兵团猛烈的火力阻击下,日军未能接近河岸
黄河仙子祠
这是流传在沿黄流域山西大宁一带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故事。
黄河仙子,名曹仙媪,俗称曹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据说曹仙媪是黄河流域唯一的神,大宁县重修曹仙媪庙后,改名为"黄河仙子祠"。 相传,她是女娲的亲生女儿,王母娘娘的养女,黄河流域唯一的女神。她三次下凡,助母造人,降妖除魔,济世救民立下盖世奇功,被玉皇大帝封为"黄河之主"。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选福地。地址选在芝麻滩,黄河仙子来帮忙。
相传,黄河仙子最初是天上的女神,下凡成了女娲的女儿,帮助母亲造人。大禹治水时,她三变老媪,以五指梳理一头长发给大禹启示,帮助大禹疏洪入海,平息了黄河水患。明朝时,她再次下凡,化身黄河西岸延长县曹家河村一个平民的女儿。从小父母双亡,长大后与小伙子黄山相恋,却不得成亲,遭到兄嫂凌辱囚禁。后在好心侄女的帮助下,逃出魔掌,来到黄河东岸的马头关村,为民造福,惩恶扬善,直到在半崖的石龛中坐化。 附近老百姓将其用黄土和泥裹塑真身,建了庙宇,称为曹仙媪祠,并把仙子坐化的正月二十二日作为纪念日,每年都祭奠祈福。这一风俗一直沿袭到现在,每年的这一天,黄河岸边人山人海,纷纷纪念这位守护黄河儿女平安幸福的仙子。
且不说,黄河仙子是否曾经与女娲一起造人,是否曾帮助大禹治理水患,仅从其真身遗骨来看,曹娘娘应该是确有其人的。不过,她更可能是元明时期,一位治理黄河水患不幸献身,而被百姓拥戴的女性。人们颂扬其功劳,于是将她化身为仙子进行供奉,成为黄河流域唯一的女神。目前,黄河仙子的传说已经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行走在黄河岸边,看到这平稳流淌的河水,我竟然疑惑了。这就是黄河吗?这就是我常常魂牵梦绕的黄河吗?这就是那条闻名于世的母亲河吗?我所向往的黄河,完全不是这样的。那是何等壮观的气势,那是何等美妙的乐章啊!汹涌澎湃,一泻千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山鸣谷应,气象万千,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而在这里,黄河表现的却是那样的宁静,恰似一位恬静温柔的母亲,静静的等待着她的儿女们。
远看黄河,气势磅礴,因为它的河道很宽,黄河的左侧是山西,右侧是陕西,两边的高原如同孪生姐姐守候与提携着她们的婴孩,黄河像是极为安稳的睡在一个摇篮里。
沿着黄河滩,我向下游走去。一块块巨石错落有致地撒落在河滩上,这些石头形态各异,风情万种,有的像卧牛,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城门,有的像渡船,有的像山峰,有的像一张大床或者书本,这些大大小小的黄河石组成了黄河滩石林图,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看罢温婉恬静的黄河,我又来到黄河沿岸的凉水岸,品味杜甫笔下“古渡寒花依夕阳”的风情,体会那些被时光仔细珍藏的澎湃回忆。
在中国地图上,凉水岸渡口的位置都清晰可见,作为在延长三大古渡中之一,凉水岸渡口曾在历史的洪流中发挥着浓墨重彩的作用,既是陕西与山西交流贸易的纽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遗憾的是,凉水岸古渡始建于何年早已无法考证,经历了几代的艄公已失去记载。唯有古渡遗址和河岸沙滩停放的破木船能证明时间痕迹。一直在河旁静静停靠的木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巨变,成为先民生存期盼与对外联络的渠道,四角的铁铆钉虽已是锈迹斑斑,但仍清晰可见;船身破烂不堪,满布裂痕,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荡然无存,唯有陪伴它的野花迎风招展,诉说着春意的到来,也记载着码头曾在春风中历经的无数岁月。
站在凉水岸,眼前一片开阔,奔腾的延河水融入黄河后,平缓流淌,平静如镜,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新修的渡口被绵软的沙滩和堆积的石块包裹,驻足于此,眼前的河水清浊难分,泛起层层波澜,不时伴有哗哗的流水声,河水静静地流淌,亘古不变的潮起潮落,犹如艄公手中的船篙,一上一下地拨碎平静的水面。
抬眼望去,昔日商贾云集,樯帆如林的繁华盛景已无处找寻,只有这古渡对面山峁上的哨楼在战争的硝烟下依然清晰可见,那看似高低起伏、杂乱无章的土寨子都曾是历史上各路队伍的哨楼,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当年人来车往的繁华盛况和八路军、游击队抗击倭寇的壮烈场景,而如今他们静静在此处安静的休憩,伴随着春风阵阵勾起人们心中的回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这一季的春风中古渡的水依旧如昔日般流淌,无言地倾诉着多少一叶舟楫的故事。“游子归航倚栏杆”,那无数的相思忧愁,都随着曾经的岁月和历史,浓缩进每一声水流中,书写成一部绵延不尽的史诗。
站在黄河边的古村落凉水岸村,举目四望。黄河岸边整齐的农家小院,一户挨着一户。蓝墙灰瓦式的房屋,整饬而又庄严。村子很美,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只是在树丛的空隙处,偶尔会看见几处墙角或屋檐;村子也很特别,周围房屋建在七八米的高台上,好像建在一个个山头上。
以前地形为波浪形的黄河滩,几经村民的整饬和修理,缺少了起伏,现在一平如砥。每当秋末冬初时节,绿油油的麦苗钻出泥土时,黄河滩像一张绿毯子铺排在堤南。
老一辈人说过:黄河是真正经过淬炼了的一条河,从天而来,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道湾,八十一次的撞击,八十一次的回旋,八十一次的磨难。它孕育了华夏文明,传承了中华文化,承载了历史变迁。它身似流动,心却如磐石一般。
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黄河大侠》,这真的就是电影里那位粗犷,略带野性的西北汉子。“由于地壳的造势,这突然形成的峡谷,乱石林立,造就了水流瞬间聚积,一泻而下的气。,遇石碰撞,飞花溅玉,水雾升腾,待遇河风起时,这股水雾,随风摇曳,却有 翩翩起舞之势。再看观者,秀发,睫毛,脸皆是水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向天涯。”这些都是古人留下对黄河的赞美。
我想着延河畔上的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想着领袖毛泽东等伟人的丰功伟绩,想着陕北的红枣小米,还有传说中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想着那神圣的窑洞和那永不熄灭的油灯;还有啊——那巍巍宝塔山……“踏青”之乐重在“寻春”,春辉耀地,云曲采绿,在踏青途中发现新事物,放飞心灵、迸发灵感,从大自然的空灵维妙中领悟人生真谛。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梦幻,无数华丽唯美的诗文将它描绘,万千传世不朽的文章将它诉说,我虽文采不及前人,但也想用拙笔临摹它的雏形,用独钟的心意倾诉它的相貌,尽情陶醉在这春日的美梦中。浅踏初春忆芳华,迎面轻抚的春风,含苞吐绿的嫩枝,都是这一季的春天赠予的礼物,与风景中的历史相互交融,谱写出属于这一季的未完待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