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那村,那城,那人

作者:南国 录入:南国 来源:原创  时间:2020-6-16 18:01:26 点击:

那村,那城,那人

                                   

                                那 村



    那村,是方圆一代有名的文化村,秀才村。

    村口高大巍峨的石牌楼上,“物富民熙耕读第,光今耀古秀才村”两排篆刻大字,被鲜艳的油漆描画的啧啧生辉。整齐规划的一排排新修房屋,横纵交错的水泥硬化巷道,掩映在一棵棵古老的参天大树繁荫之下。

    古有,“上了那村坡,秀才比驴多”的说法。也许是后人嫌弃“驴”字难听,就在新修的村庄山坡照壁上,改题成了“上了那村坡,秀才比星多”。

    星星虽有光辉,但是却很遥远。农村勤奋的毛驴子倒是挺接地气,不过现代农村人都已经卸磨杀驴,也不见了踪影。不管什么样的比喻,那村以前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那村地处汾水河畔,川宽地肥,是古往今来通往省城之大道,也是兵家争夺之要地。村塬汉代古墓群的发现,更加侧面印证了那村的历史悠久。湮没的道教黑鹰寺、白云庵;红军、八路军三五九旅驻地遗址;体系化的建国后灌溉渠。无不处处流露出那村曾经的无限辉煌。

    那村作为首批“秀美乡村”的入选村庄,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民间历史文化沉淀。一栋栋举人宅院、秀才福祉、葛同书院就是古代文化昌盛的见证。近代那村出现的数十名厅局级,县处级官员都在无时不刻挂念着故乡的家园。当地第一个农村文学社,第一部民间文学油印报。充分说明了那村在新社会“路遥时代”,继续传承发扬文化村的风骨底蕴。

    那村高大精美的石牌楼,就是众位“出门人”牵头集资建成。新修的漂亮文化小广场,更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沧海桑田,山乡巨变,那村确实是个好地方!那村即将退位的老干部们,还有个更美好的心愿。组织村里的文化人,编著一部文化村的厚重村史,要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那村人几经兴衰更替,现实中已经变得有些庞杂而松散。年轻人更感兴趣的就是,那些有人脉资源的三叔公,二大爷,能否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好处和扶贫资金。对于不能当饭吃的所谓文化则是嗤之以鼻,早已抛之脑后。真正能拿动笔的“秀才”们,仅剩年近花甲的寥寥数人,还在呕心沥血,做着最后的吃力挽救。

   不得不说,这个所谓的古老文化村、秀才村,现在已经徒有其表,后继乏人。汉代古墓群已被年轻人盗窃一空,肥沃的平川地懒惰的不再精心打理;村里的麻将馆白天黑夜响个不停,谁家能当上了建档贫困户羡慕不已。昔日无限辉煌的村落,逐渐变为了以打临工为主要收入的贫困村。

    社会在进步,那村却似乎在堕落。颓废的年轻人,抱着金饭碗,等着掉馅饼,人心陷入了金钱的陷阱。任何悠久传承的“文化村”也好,精心打造的“秀美乡村”也罢。以前深厚的文化底蕴,只不过是先辈们的美丽传奇故事。一旦失去了团结奋斗的人文精神,失去了继往开来的传承理念,华丽的空壳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注定会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被逐渐淘汰。

    抬头望着那村高大的文化村牌匾,经济社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词忽然跃上天平,堵在心头,挥之不去。山坡照壁处的红旗迎风飘扬,全民新文化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那 城

    那城不大,只有区区四五万常住人口。

    那城人世代以农业为主经营生存。在经济大潮到来时,文化思想转变的相对滞后,却逐渐被沦为了西部贫困小城。扶贫攻坚的艰难困苦,让不服输的那城人知耻而后勇!

  “治贫先治愚”。那城人并不愚昧,只是保留着诸多的困惑。明明有着诸多的光辉历史和文化传承,怎能岂甘人后?

    陕北地区第一批闹红的那城,拥有着大陆第一口油井,第一家县办钻采公司。那条革命光辉的延河水,就是从这里汇入黄河母亲河,“泾渭分明”、清黄交汇、相映成趣。革命的重大决策“东征会议”从那城半山坡的土窑洞里召开;保卫大后方抗日的河防保卫战,就在那城的千年古渡口打响。小小的那城,曾经涌现出多少的英雄先烈以及省部级官员。陕军东征的《最后一个匈奴》赞歌,慷慨激昂的从那城唱响!

    英雄的后人们,不应该老沉浸在昔日祖先的辉煌。全国劳模“气死牛”郝树才,全国优秀教师王思明,一代代延续着那城的光荣。

    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开发。轰轰烈烈地经济建设攻坚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重新打响。苹果产业基地,西瓜、红薯、辣椒等知名土特产,在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及时地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发展经济也不能忽略了文化建设。经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问题,再次迫在眉睫的摆在了那城人的面前。无论那城这城,不能只注重经济财富的积累,而忽略了文化精神的空虚。那城人不应该只侧重了当代的吃喝享受,却忽视了道德文化的缺位,影响子孙万代的昌盛久安。

    高楼大厦的空壳,更需要道德文化氛围的填充。有房有车有余钱,有酒有肉有小三;赌博吸粉梦一场,吵架离婚家分散。为什么经济条件好了,反而人们却变得越来越浮躁了?唯一的答案就是,空虚!一手硬一手软的偏瘫,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并不只是那城一家的软肋。

    最显明的例子,那城东部山镇罗子山,地贫山高路遥远,可恰恰却是那城最知名的乡镇。罗子山是古往今来有名的文化乡镇,祖祖辈辈的耕读传家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那城现在的文化人,估计罗子山人占据了一大半,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神深层次的宣传,鼓励,颂扬!罗子山的风情地貌,人文典故,特产收入,都一步步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有许多外地人,知道罗子山,不知那城,更不知那城中部其他大镇。

    那城一个个人才的无奈流失,一家家学子被迫的“孔雀东南飞”,已经为那城人敲响了警钟。那城的文化建设,不应该老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也不能只肤浅的体现在表面。一个城市,就连举办一台文艺晚会,都需要请来“外来的和尚念经”;所谓的“城花”紫丁香,那城的大街小巷又能见到几丛?城中唯一的摩崖石刻蒙尘已久,旅游局的红漆又能用了几斤?西山洞的宋代石窟,本该和延河碧水相映成辉,何不恢复原来的空中栈道,少作一些其他面子工程。“作协”的老人,自发摆开了地摊,艰难推销着本土书文,风雨中一头头的白发苍苍,道不尽文化低落的后继乏人!

   一座缺失文化底蕴,忽视文化传承的城市,很难匹配川流不息的现代新城称谓。“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人文情怀,民生根本。多搭建一些台子,多关注一下文化精神深处。新时代文化建设,就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更是当地经济建设、道德文化、精神面貌的一张靓丽名片。


    经济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硬盘,文化建设就是城市运行的软件。没有时常升级更新维护的软件,再昂贵的电脑也会卡顿、死机、淘汰。进一步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关系着那城人的长久发展。祝愿那城人传承着先辈深厚的文化底蕴,齐心协力继承发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那 人


     那人,我并不认识。只是经常从媒体文章发表的作者简介里,知道他叫——白长安。

     同样作为一名写作者,总是文人素有的清高在作祟。虽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写作者却一般都很少崇拜别人的文章。白长安却是我很推崇的作家之一。

     刚开始读他的文章,还以为是一名出道多年的老风骨名人所作。文章中总是洋溢着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对人生社会的敏锐见识,以及视文学为生命的无限执着和热爱。

   “文学是一碗强人吃的饭,我常常感慨地说,谁选择了文学,谁就选择了悲剧性的命运,谁就把自己当做一件祭品,为缪斯之神作祭。”这是白长安给当地小城作协主席写得书评。谁曾想到,他确实一语成谶,步着文坛巨匠路遥先生的后尘,把自己亲自献祭追仙而去。

    长安,长安,愿君安息!在这座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小城,文化气氛相比还是非常的浓郁。拥有着像他这样优秀文笔的作家就有数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兼《长征》杂志的主编李尔莉女士,也是其中之一。从白长安出事后,她连续发长文纪念,办专期为文友开辟提供悼念平台。充分说明了小城文化人的团结,热情,淳朴,互助的优良作风和深厚友谊。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每个人的作品里都会有自己的影子。苦难也许会是文思的源泉,屈原如是,曹雪芹如是,难道在现代社会的白长安也步入了后尘?

    白长安离异,失业,仅仅依靠着写文章艰难生活,确实把个人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文学,其实早已经变成了一种富贵人的职业,只有保障了基本宽裕的收入条件前提下,才可能静下心来潜心创作。作为一个现代草根,如果只依靠文学这种精神食粮为生,恐怕是很难填饱贫穷饥饿的肚子。白长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文学小径,倾其全部身心的投入文坛大海,冥冥之中似乎早就注定了悲哀的结局。这不是白长安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我们所有为文者的悲哀;也是现代社会只重视金钱,而忽略文化现象的人类悲哀!

    白长安孤独的走了,也许从此走向了美好的天国。十来天后才被人发现的腐烂凡身,早已经解脱了灵魂。白长安的落寞的走了,又触动了多少为文之人心头的柔软,内心的伤感!

    有人曾经说,只有文章才是不朽的。就像《离骚》,就像《红楼梦》,就像《平凡的世界》。白长安的文章能不朽么?听说他早就准备出书,可总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而半路夭折。也许那些文本,从此以后渐渐就会湮没,泯然众人!

  《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毛阿敏唱到: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皇城古道,远去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作者:南国 录入:南国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