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游子归根(征文)

作者:刘坚 录入:刘坚 来源:原创  时间:2016-2-24 16:46:35 点击:

       游子归根(征文)

         弟媳妇打来电话说,我们预定在延安新城的楼房今年开工了,让我内心无比地激动和感慨,整夜辗转难眠,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1993年,我没能考上大学,当时很多外地企业来招工,我也随着这股打工热潮,来到了渤海湾的一个孤岛。
        初到这个黄河滩的盐碱地,是1994年正月,放眼望去只有荒凉的芦苇和肆虐的海风。厂长看着我们几个延安来的同学,就给了一个冷脸,原因是有的同学穿着当年流行的时装,留着当时流行的“郭富城头”。在厂长眼里,延安人都应该穿露着棉絮的破棉袄,腰里系根麻绳,蹲在门口端着盆一样的大碗吃面条。他说一看我们几个就不是干活的料,从此百般刁难,出口就骂,有时动手就打。厂里养了两条狗,吃的是切割的鲜猪肉,我们顿顿吃清水煮大白菜,没有一点油腥,没两个月同学们就各自回家了。
        业务往来时,很多人问我哪里人,我说是延安人,他们便轻蔑地说,“你们延安很穷,很落后啊!”然后呵呵地笑着。那种笑声与我而言,好似刺骨一样的疼。我经常倔强地抬头挺胸,义正言辞地回答道,我们延安穷但绝不落后!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支持抗战13年,解放前是多少热血青年向往的梦想之地,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哪怕隔千山万水,甚至牺牲生命都要投奔这里。不信你们等着瞧,再过几年、十几年,延安同样是人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的圣地。
        记得二十年前回趟家,需要三天两夜的颠簸,下了客车还有5里土路要走,没有通讯工具,没办法通知家里人来接,老公只好在邻村借了一辆拉板车,拉着我和孩子。路上刚下过雨,泥泞不堪,一脚下去稀泥就漫过脚脖子。2000年以后,村里都有了电话,想家了一个电话就能听到父母的声音。2013年回家,村里通了柏油路,侄子开车来接,车一个油门就到了家门口。
        自退耕还林后,站在山头放眼望去,以前光秃秃的山,如今:春天满山遍野是桃花、梨花、苹果花,花香沁人心脾;夏天满眼都是绿意盎然,蝉鸣如歌;秋天,瓜果飘香,层林尽染,各地商贩蜂拥而至;冬天白雪皑皑,峰峦层叠,野鸡成群野兔结队。四季都有着不同的美丽画卷。我们延安人创造了又一个奇迹,又一个“新的陕北江南”。
        农村告别了担水吃饭的历史,一排排崭新的窑洞,双玻璃的门窗,窑里围墙和地面都贴着瓷砖,落地的窗帘,时尚的家具、电脑、冰箱、太阳能热水器,一点不比城里人的楼房逊色。
        2012年,我带着女儿回延安。一下车,就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女儿激动地说:“妈妈,咱延安好繁华,就像小香港似的。”回想起之前在渤海湾时别人的奚落,我竟被女儿的这句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牵着女儿的手,徜徉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和名胜古迹。延安的变化之大,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十分震惊。女儿一路赞不绝口,不停地拍照留念。站在宝塔山上,望着整座延安城,看着美丽的蓝天白云,女儿说:“妈妈,延安空气真好!咱把房子买在延安吧,延安好美呀!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我噙着眼泪,一个劲地点头。
        女儿说出了我的心声,在外拼搏了这么多年,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回延安。
2013年,弟媳妇打电话说延安在建新城,在文友的空间看到了新城采风的图片,心中莫名激动。7月份,我亲自上新城看了一下: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和忙碌的大型装载车,就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样,平沟填壑,硬生生造出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广阔平原!我被这种宏伟壮观的场面深深震撼了。这是延安人史无前例的创举,是一项伟大工程,新城建设一定会载入史册,成为延安又一个不朽的传奇!
        身为延安人,我想为新城建设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就和广东打工的两个兄弟商定,在延安新城的同一个小区买套房子,以后互相有个照应。
        无论我们在外面多么风光,最后总要落叶归根的。而延安新城就是我们游子最后归根的家……

作者:刘坚 录入:刘坚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