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父亲·家风·名望

作者:杜秀 录入:杜秀 来源:原创  时间:2015-12-26 13:06:18 点击:

 

    每当我听到或看到“名望”这两个字,父亲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人活一世,名望二字”,父亲常说的这句话便在我的耳畔久久回荡……

    四年前的春天,父亲因心肌梗死悄然溘逝,因为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为此我们姊妹七人(大哥和我们同父异母)常常难以释怀。我作为住在县城离他最近的女儿,也曾一度因为他老人家当天早上只吃了我做的圪坨,没吃我送去的葱花饼而懊悔不已。我不相信,父亲就这样离我而去……

    回忆父亲,思绪万千,父亲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行。他的一生虽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的,如“人活一世,名望二字”便是我们姊妹的座右铭 。我们缅怀父亲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带领我们创下了 “积善行德,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的家风。这股巨大的合力把我们兄弟姐妹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我们每个人都终身受益无穷。

    父亲杜聿明,(与国民党将领同名)1933年5月22日生于子洲县杜家湾乡杜家湾村,年仅8岁就痛失父亲,与奶奶杜王氏孤儿寡母、投亲靠友、走街串巷来到五百里之外的延长县黑家堡镇沙家沟村得以寄人篱下。六大叔(到延长后结下的异父异母哥哥)和同伴学堂读书,父亲却替人揽工上山种地,每逢遇集天,父亲就把事先砍好的柴火担到三十里外的甘谷驿镇上卖钱。由于赤脚打来回,父亲的双脚过早的打起了厚厚的老茧。十五岁时,为了躲避抓壮丁,父亲又与奶奶回到老家子州,加入了王大叔(与父亲姑婊兄弟)的马帮走西口,进鞑子地(内蒙一带)贩盐巴、皮货、烟叶。他们几次误住黑店,被父亲识破,连夜启程才幸免于难,父亲的脊背上终生留下了被盐巴腐蚀的又硬又痛又痒的死皮。解放后父亲又回到沙家沟,1956年,父亲与朴实善良、命运多舛的孤儿母亲张桂芳结为伉俪,才在七里村队安下了自己简陋的小家。接着,我们姊妹六人先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到来虽然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和喜悦,可也把更加沉重的担子强压在了父亲瘦弱的肩膀上,饱经风霜的父母只能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含辛如苦地抚育我们成长。 

    我曾是个爱做梦的女孩。儿时,七里村油矿和七里村农队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一起上学,只是油矿工人子弟穿得比我们农村孩子好。我常常羡慕女同学穿的裙子很漂亮,而我却只是一只丑小鸭。很多回,梦见自己也穿着粉红色的连衣裙,扎着蝴蝶结,蹦蹦跳跳地唱着歌去上学。也因为就想要一条花绸裙子,我几次和父母讲一条裤子只穿一夏就烂了,一条裙子6块钱就能穿四夏顶四条裤的“大道理”。每当这时父亲总是唤着我的乳名说:“秀,人活一世,名望二字,你想要什么得靠自己,不要和同学们比吃比喝,要和他们比学习,等你学下本事将来挣上钱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那才叫亮堂”!那时自己虽不大懂“名望二字”和“亮堂”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但就觉得那一定是句好话,一种能经常吃上肉格蛋饺子的好日子。“名望”和“亮堂”能给我力量,撩得我心里痒痒的、暖暖的。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名望二字”让自己“ 亮堂”起来,也就顺从地点头作罢了。1985年7月,20岁的我在郭旗乡文化站参加工作以后,给自己买了第一条称心如意的格子裙,我骄傲地自我欣赏了无数回,这才深深地领悟到父亲这段话的真实含义。

    父亲虽然是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在1958年延长县举办的全县扫盲班里,他得过扫盲状元;在乡上(沙家沟)组织的打豹队里,他是打豹子能手(老来很爱看动物世界),受到县级奖励;60年代修延马公路(延长县—老虎沟),他被领导看准当上了管理员;人民公社,他当过上至严家湾下至白道木沟的大队长。他爱祖国,爱集体,为了交公粮,三伏天中暑,晕倒在县城路上,被骡子磨了几百米,是路过的学生把他救起才送到县医院,醒来后他依然念叨着要交公粮,当时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学生、医生和病人。父亲观念解放。71年他几次去黄陵贩卖烟叶,虽然最后一回贩烟秤杆和一麻袋烟叶被红卫兵合盘收走了,但也锻炼了他的才干。75年父亲是延长县第一批生产队手扶拖拉机驾驶员。81年,已卸任多年的父亲几次去延安政策研究室讨论,带领社员在全县第一个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2年父亲又亲自组织和参与打官司,为七里村队赢得了土地,了结了与邻村地界不清的问题。后来即使卸任多年,村里的大事小事依然向他请教。父亲心灵手巧,编筐子,打席子,熟皮子,织毛衣,织袜子,修缝纫机,自行车、拖拉机,自裁自缝羊皮大衣,经营各种农桑活。父亲爱好音乐,弹三玄,拉二胡,吹梅笛,唱道情,五音行里信手拈来,随意舞弄(最爱听唱秦腔和道情)。父亲热爱教育,93年至99年,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父亲在七里村街道兴办幼儿园,当了多年的农民校长,家长们都非常尊敬他。父亲聪明能干,1980年父亲用500元(当时可算是一笔天文数字)到县政府买来了一辆旧吉普车底,(仅有四个轮子和车底盘)历时两个月修改出了一辆前驾式自制帆蓬翻斗拖拉机。创造了奇迹,轰动一时,也是这辆翻斗拖拉机改变了我们家的贫困生活,解决了我们家的温饱问题,至今我们仍念念不忘,为父亲感到自豪。

    父亲一生总是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他总是用单薄的身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常常给乞讨的人、过路歇脚的人递上一碗热水和热饭。村民领养的亲侄儿是在我们家里长大,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街上农民的菜底子卖不掉,叫一声老杜你买吧,父亲准能给人家买完,即使回去后自己吃不完倒掉,也不愿买菜的太辛苦回不去家。我们常常调侃父亲是学雷锋做好事呢,父亲只是笑笑而已。1963年在大姐刚出生几个月的时候,队上一名社员突患疾病,古道热肠的父亲挺身而出,献出400cc殷红的鲜血,社员得到了及时救助,父亲却因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而大病一场,为了不连累家人,父亲远走黄龙深山老林,他乡躲避一年才回家。

    父亲一生刚正不阿。1975年,在我10岁的时候,父亲学会了开拖拉机。队上要搞副业,为了生产队,父亲背井离乡去延安修飞机场搬石头拉沙子。为了给队上多赚几块钱,自己掏1.8角钱买了两盒羊群烟给了工头。可是,当时由于正搞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父亲却被油矿的一名懒学徒知青“告发”遭到了迫害,扣上了莫须有的“贪污”罪名,蒙受不白之冤。尽管大会小会站凳子、挨批判、绑绳子,父亲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县委、公社革委会主任,大队书记,苦口婆心地劝说父母亲,让他们都承认“贪污”罪名。母亲坚决不承认,父亲义正言辞地说:“我没贪污,为什么要承认,公家的钱不是土疙瘩,想拿就能拿!”父亲不屈不挠、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腰板,任凭被煽动起来的无知农民用无情的绳子摔打他羸弱、单薄的身躯,即使一次次昏厥,一次次被踢跌倒,全家人口粮被扣一年……被逼无奈的母亲只得拖着病体去到地委行署上告,终于,苦熬了一年零三个月艰难岁月的父亲,等到了冤案昭雪的那一天。我知道父亲的毅力来自于 “人活一世,名望二字”,是这个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挺过了磨难。

    父亲为儿女上学汗尽力干。70年代,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村里有的农民劝说父亲不要供大姐和我上学,父亲当即给予反击,还说他就吃了没上学的亏了。1981年,姐姐考上延安卫校,因为学费凑不齐,父亲就变卖了自己学木活打造的一只三抽屉双开门橱柜(80元),供姐姐上学。姐姐也是个十分懂事和孝顺的孩子,每月在仅有的19.88元的生活费中节省钱粮,半年省下60元,45斤粮票给贴补家用,几乎把自己身体拖垮。父母亲知道后,心痛的流着泪多次制止。父亲常说就算砸锅卖铁,沿街乞讨,也要供养我们姊妹每一个人读书上学。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1978年秋季,我在延长县西校读初一(在亲戚家住)。星期天,父亲常常步行十几里路,肩挑背扛,为我送粮、送柴送炭、送衣物。那时,父亲在石子路上(当时还没铺设柏油路)默默地走着,我穿着邻居送我的衣服,挎着装满咸菜和玉米面干馍的书包后面跟着。看着父亲时不时换肩、歇脚,我一次次上去要抢过来自己背,父亲都笑着说“不要,你还小,背不动,这不是你干的事,等你长大了学成了我就不背了”。父亲那弯着腰背着东西艰难前行的身影,在我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激励着我发奋学习。

    父亲虽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也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聪明智慧、渊博知识,人生阅历和看待问题的真知卓见,却远远高于我们这五个大学才子(五个儿女相继上了大学)。他爱看电视,他甚至能从政治的、长远的、国家的利益方面总结性的看问题,想问题,立意很远很大,村里人和我们兄妹都很佩服他。他用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着我们,使我们六人都有一个精神快乐、幸福美好的童年,都能自由健康的成长。他以自己的言行品德教育我们公道正派,诚实善良,赋于我们健全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使我们兄妹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勤勉工作、尽职尽责,成绩出色。他以坚强不屈、勤劳朴实的个性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每个人经受住了人生的风雨,生活的磨砺。每天晚上父亲都用电话询问我们上班情况,教育我们不要打麻将,玩牌,要对得起公家给的工资,不要让领导说上。我们也都非常听话,忠于事业,都喜欢被他老人家 “查岗”,即使听听他的唠叨也觉得心里很踏实。

    父亲一生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平时家具都凑合着用,衣服烂了补起来。父亲老了,兄妹们的家境都比以前好了起来,不论谁给他买件新衣服,他总免不了要训斥我们太浪费,给他买点好吃的,他总说自己吃得好嘴上不受罪,让我们不要为他操心。

    父亲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他经常教育我们“人活一世,名望二字”,他把“名望”看的比金钱和生命更重要。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十里八乡,上下川道,到处都有他的赞叹声,这是对他的“名望”观的最好的回报。

    父为子女尝尽苦,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纸短情长,笔拙意远……

    追忆父亲的点点滴滴,长歌当哭!父恩儿女当何以报呀!

    父亲去世后,因为过于思念的缘故,我隔三差五就能梦见他。现在,我们常常能把父亲、家风、名望联想到一起,看到或听到其中的任何一个词,都对我们的事业生活有一种潜在的推动力。

    我们兄弟姐妹将会把父亲的精神和品质发扬光大,我们会恪守家风,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建好家园,为社会积极奉献。让家风凝聚成更大的向心力,惠及子孙,代代传承;让家谱家训发挥更大的血统效应,激励子孙,勇于担当,奋发图强;让家族的“名望”更加 历久弥新,久久高悬,光芒四放,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永不褪色 !

作者:杜秀 录入:杜秀 来源:原创
  • 上一篇:我有一串美丽的项链
  • 下一篇:煤油灯下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