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夏日炎炎话窑洞

作者:焦点 录入:焦点 来源:原创  时间:2015-8-24 11:22:08 点击:


   “他妈的,热死人啦”!有人骂娘了。。。。。

   当你出门遇到认识的人,听到第一句话,几乎多是一个字 ----- 热! 。热是真实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你看看,在西安居住的陕北人,最近,很多都掉头北上跑回老家了,不就是热的受不了啦!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可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丕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要是追寻祖先,说来话长。

   土穴窑洞居住形式最早发生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两岸的黄土高原上。距今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文化,为标志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新石器早中期文化,和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为标志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新石器晚期,黄土高原窑洞不单成为这两种文化的内容,而且发育得相当成熟——“吕”字形窑洞居室已经出现。在陕北,发掘出的穴居遗址已发展到具有内外两室的“套间”性质,呈“吕”字形,石板铺地,料礓石粉抹墙,还建有我国最早的壁炉。在山西省石楼岔沟有仰韶文化穴居遗存,平面呈方圆形,中央有灶,入口处小,已有了门的雏形。新石器时代正是恩格斯所说的从母权走向父权,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激烈的革命之一”,是“一切文化民族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此也正是以陕北轩辕黄帝陵为标志的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先民们就这样经历了从原始穴居到人工穴居、半穴居,最后酿成了土窑洞的出现。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娶了妻,才算成家立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耕作,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陕北窑洞冬暖夏凉,防火,防噪音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窑洞古之因山而修建,现在多用砖石和现代材料修造,但唯一不变的都有一盘热腾腾的土炕。在炎热的夏天,自然要比水泥森林中的房子凉快多了,也不会因空调而引发的“空调病”。特别是中午,你在窑洞午睡不遮盖点东西,往往会着凉感冒,当然夜里睡觉也是一样的。有专家说,窑洞地气充足,利于身心健康,增强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陕北人创造了窑洞,窑洞为他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周易讲个乾干地坤,阳阳八卦,金木水火土,土生万物,土养人,土聚气,人人都离不开土。陕北人的坚韧和耐性,确实与窑洞息息相关。住过窑洞的人,生性厚实,脚步稳,胆子大。李自成是土炕上生,土炕上长。他从土炕上跳下来便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推翻了大明王朝当上了皇帝。毛泽东长征到了陕北,住进土窑洞,便成功了革命。陕北窑洞给了毛泽东的不只是豪气,还有诗情画意,他在土窑洞里写下了不少意满乾坤的雄文诗篇。习近平陕北插队,也是居住在土窑洞,和最底层的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七年多,奠定了他执政爱民为民的思想基础,同样也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

   陕北窑洞优点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连阴雨天容易潮湿。而且室内光线、透气较差。暴雨冲刷,秋雨渗透,容易滑坡塌方,地震来临,容易倒塌等等,所以后来很多做法是在土窑洞外接一圈砖石拱洞,这样既加固了窑洞,又比过去的土窑美观了许多。 这就是乡下常说的接口子窑洞。

   我老家就是土石接口窑洞,我终生难忘那年盛夏的一个下午,突然,乌云翻滚,黑云压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山洼里的洪水,很快从我家的窑背上冲开了鼠洞和土石接缝口子,窑顶上流下来的洪水飞流直下,烟筒里灌下来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从灶堂口喷涌而出。发出的声音好似天际的雷声,让人毛骨悚然,炕上和地下好多东西,很快被泥水浸泡冲刷的一塌糊涂。妈妈开始还不停地往出刮水、倒水,后来感到根本不解决任何问题。妈妈猛然抬头看见我们弟妹三个,在一声接一声炸雷声中哭成了泥娃娃,当时,妈妈最担心的就是窑洞会不会塌下来,把我们活活地压死在里面,她果断地把我们带到大门洞里僻雨,院子里的洪水根本流不出去,满院都是都是漂浮杂物的水面,洪水越过了大门口的石门墩,从我们脚下流过发出哗-哗-的声音,妈妈死死的抓住我们,担心我们随时被洪水冲走。。。

   天晴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被大风刮断的树枝丢在地上,院子里到处都是淤泥,萝卜窖里也灌满了泥家里的被褥和其他东西两天还没有清理完。后来村里有人说:看见我家窑背后的水路是堂哥挖开的。妈妈去找他说理,他和妈妈打起来,堂哥已经是大后生了,有的是力气,揪住妈妈的头发把妈妈压在地上,妈妈毫无一点办法,当时只有十岁左右的的焦点,急红了眼,像头发怒的小狮子,掂起一根硬柴棍子,照着堂哥的脊背就是两下,堂哥放开手向我扑来,被劝架的人把堂哥拖走了。

   光阴荏苒,社会变迁。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陕北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土窑洞多闲置坍塌了,几乎被新建的砖石窑洞和平房代替了。在市区各个城镇,高楼越来越多,窑洞越来越少,可是,很多人还是留恋窑洞的舒适感。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尤为突出,我的父母大街边上单元房不住,偏要住在城郊拐沟的窑洞里,还说空气好,空间大,夏天凉快,冬天暖和,院子内外还可以种自己的菜园子。是的,他们作务的菜园子,完全是绿色食品,自己根本吃不了,来家里串门玩麻将的人几乎没有空手走的,每次我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种的菜送给他们一些,还解释说:我们根本吃不了,要不都坏了。看见人家把菜拿走了,才感到踏实了。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然而,随着工业快速发展,森林减少,环境污染,地球开始变暖,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每年少不了的夏天,已经开始惩罚人类了,我老在想,那些“火炉大城市”里的穷人,他们家里有空调吗?有冰箱吗?有冷饮吗?他们将是怎么熬过这个夏天的?




作者:焦点 录入:焦点 来源:原创
  • 上一篇:徒步“延水行”
  • 下一篇:故乡的小河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