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离开家乡三十年有余了,期间虽然隔段时间回去转转,但是更多的时间却在外面工作、生活,独自过着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年轻的时候,觉得离开家乡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那里的土地是贫瘠的,日子过得是贫困的,太阳是阴沉的,似乎没有吸引我的地方,总想着离开她,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也许是老天爷眷顾我,高中毕业后还真是天随人愿,离开了黄土地,离开了养育我的小山村,很荣欣地踏进了公家的门,成了一名让家乡人羡慕不已的国家公务人员。三十多年来,自己很多时候考虑的是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成长、职称的评定、职务的晋升等等,漂浮不定的心总是沉淀不下来,老在自我设置的小圈子里晃悠,总想过上高人一等的城市悠闲生活,换来的是对家乡的记忆慢慢淡化,甚至遗忘。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岁月的历练,浮躁的心慢慢开始变得平静起来,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渐渐地多起来,甚至占据了我的大半心思,特别是夜深人静的夜晚,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听着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儿时里的事情总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让人彻夜难眠,流恋忘返......
我的家乡是一个离县城10公里的川道小山村,村子不大,约300多口人,有山、有水、有平川,花草树木,鱼塘河流,一应俱有,还有勤劳、朴实、本分、善良的父老乡亲。
在村西头有一条小河,整天不知疲倦地哗哗流淌,水清澈见底,鱼、蛙、蝌蚪等各类动物游在里面看得一清二楚。儿时的我们非常喜欢这条小河,经常来小河玩,她自然成了我们嘻嘻的乐园。寒冷的冬天,水变成了厚厚的冰,在光亮滑滑的上面溜冰,夏天在清清流动的水里面游泳,是再幸福不过的好时光了。在小河的上游,有一个高约50公分,宽60约公分天然形成的“石头旋水窝”,上游的水流下来聚集在这个石窝里面转一圈,然后水在慢慢流至下游,两边是高高、大大、圆圆的石头群,小河两边的大石头足以把清水窝包围的严严实实,非常隐蔽,上边的人只能听见哗哗的水流声,却看不见小河的真面目,我们称它是我们女孩子的“天然澡堂”。我们每次下河要小心翼翼摸着石头爬下去,稍不留心人就像球一样滑进水里,身体受伤是经常的事情。这个“天然澡堂”,虽然是天然形成的,不美观,时间长了,石盆变得光滑,不像现在家庭里的浴盆,但是在当时没有洗浴条件的我们来说有这么个“浴盆”,是再兴奋不过了,它的水是哗哗流动的,很干净,发出的声音非常好听。闺蜜们毫无忌讳地经常在一起游玩,让我们这些爱美害羞的女孩子非常亲睐。
在炎炎夏日,太阳像一个火球一样照在我们的头顶,火辣辣的,热得人满头大汗。午休时间,孩子们是没有睡意的,我们几个姊妹约好,端着一盆脏衣服,结伴来到“清水窝”,坐在热乎乎的石头上洗衣服,洗衣棒在衣服上面不停地捶打,脏乎乎的水顺势流下,完了顺便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一同洗干净,然后晾在烤烘烘的石头上面,大家一丝不挂,幸灾乐祸地钻进“天然澡堂”,感觉就像钻进温泉似的,舒服极了。一边洗澡,一边打水仗,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快乐极了。当然也有调皮的男孩子,他们身体沾满泥土,黑不留求,贼眉鼠眼,就像赖蛤蟆似的爬在石头后面偷偷窥视,时不时地把碎石头仍下河里,白哗哗的水珠顿时溅的高高的,调戏女孩子,嬉皮笑脸地说:“俊女子们,要不要我们下来给你们搓背,亲亲嘴,相好相好一下吧?”吓得我们连喊带叫,抱胸遮脸,连羞带气,恨不得一头钻进石头逢里,嘴里不干不净地乱骂一通。那些顽皮男孩子光着膀子,掉着“雀雀”,自讨没趣一溜烟地跳进清水窝下游的大水滩里游泳去了......
光阴似箭,四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闺蜜发小们都变成了年过半百的老太婆老头了,唯有小河还在那里静静流淌着。每每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那条伴随我们一起长大、留下多少美好记忆的小河,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难以抑制的留恋。记得有位诗人说过:“为什么我的眼睛里总是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对于记录我成长,给我带来欢乐的故乡来说,在这里用多少苍白的言语都难诉对故乡的那份情意、那份眷恋。还是用歌手费翔的《故乡的云》来结束对故乡的追忆,童年的回味吧!
2015年5月5日于办公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