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昌君,在延长这个地盘上也算是有一号的人物!从09年起就拜读他以“焦点客栈”发表在空间的文章。越看越觉得此人不同凡响。要说这算是一种结缘和相识,我和此君就是老相识了,但在2015年前从未谋面。只是从他的文章里领略此君的文风和个人魅力。
其人写文章不遮遮掩掩,任何丑恶事物若遇见他,就会被真实地,用其独特的视角,用其犀利不留情的语言和盘托出。这大概就是文昌君在延长说大不大,说小还不小的地盘上成为一个有着响亮名号的人物有关吧。
延长从解放后至今文学上虽然没出几个像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这一类文学大军里的顶级大师,但从宣传部有了吴广斌起就开始重视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对文学爱好者的帮扶和培养。就有了后来的张思明老先生开创的文学阵地。在张思明老先生的旗帜下慢慢就聚拢了延长地域老老小小的写作大军。也有好几位将帅级的作者著书立说。如学会了《聊斋志异》叙事方法和语言风格精髓的李世心老师、文字结构和段落严谨的刘虎林老师,以及古诗词造诣深厚的王文秀、胡生辉老师。最最让人敬佩的长者、慈眉善目的大儒谢石。他出版的《我们曾爱过》,让人觉得他写的就不是文字,而是火热的青春岁月里滚烫的生活符号。文字朴实厚重,文风儒雅。还有很多只见过其著作还没拜会的很多延长的新老作家们,每一位都那么出色。再后来就又有了后起之秀《陕北女人》的作者,也是吴广斌的妹妹吴莲女士。她是延长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就像她书的封面的山丹丹一样红格艳艳的彩。2016年市里同时给予文昌君和吴莲女士文学优秀作品大奖。这也给延长文学爱好者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也值得我们好好向他俩看齐和学习。说到这里就又得回到文昌君这一块,此君所著两部作品,十年磨一剑。就像延长文学军工厂的新型核弹,能量巨大。尤其《家丑外扬》,更是利剑出鞘,光芒四射。使人读来捧腹大笑之间又觉得说了有良知和良心没有完全腐烂掉文人心中敢想而不敢说的话!不觉之间心气顺畅,仿佛六月酷暑当下,也敢站在正午的太阳下喝冒着沸腾之花的开水。也敢在寒冬腊月满天飘雪时坐在南山悬崖下拽着冰揪吃冰棒。这些都是文昌君文章把人给兴奋得发了疯。也给文人壮了一点虎胆,补了不少钙。
真正进一步深交文昌君是从我参加延长作协开始,初见此人不敢主动接近,见其说话像陕北人描画的——彆麻子(音:bie,ma,zi,口语),语速很快,句子很短,气势很强。说话之间或瞪目摔拳,或扬眉吐气,内外完全一致,把内在也全部表现在外表。一看就是文如其人,语言犀利之人,但凡这类人都很倔强,脾气就是一根筋,主观意识形态是主流,认准的事对错都会坚持到底。就像斗牛场的大公牛,弄不好把人一脚踢飞或者一个触角就可以把眼前一切征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对文昌君有了很深的了解,从开始喜欢他的文章到了现在喜欢和他交流,从叫他焦文昌,到了现在只爱称他焦点,因为焦点不要伪装,焦点文章敢写玉皇大帝徇私舞弊,也敢写东海龙王渎职。就这一点不作假就是真汉子!
2016年5月11日,在文联、作协、影协共同筹备下,文昌君带一行十九人就文昌君书中涉及的村落,故事相应的建筑,以及风土人情进行了一次采风。第一站是延长特色养殖——鸵鸟养殖基地。在张家滩刚上山的大路边有个村子叫下罗坪,村里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刘雄,养殖了60多只鸵鸟。文昌君在他的家乡附近人缘很好,所到之处把他带来的人都当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情得让人都不好意思。刘雄一家就是很热情接待我们采访团的人。我们采访刘雄后得知,鸵鸟抗病能力强,不需要特殊设施,不关春夏秋冬,鸵鸟都是露天养殖。每只成年鸵鸟养殖成本大约一千多不到两千元,每只鸵鸟每年下蛋60颗,每颗蛋淡季卖240元,逢年过节行情上涨,每颗蛋不下320元。这也是延长特色养殖值得发展的一个好项目。
文昌君一边带队,一边介绍沿途民间传说和各村情况。就像讲他家的存款一样,特别详细清楚。尤其讲到他的出生地——焦村碾子河,更是滔滔不绝,站在当年焦姓贤人办过的私塾大门前一手叉腰,一手比划着,旁听者就被他带到了远古,带进了那个民风淳朴、文风晴朗、干干净净的时代。文昌君就像他口中的黑白老虎文武双全。总的来说,焦村真的不平凡,就像现在从焦村走出去的焦村焦姓人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成绩又给焦村争光添彩。文昌君就是闪亮的一颗焦村焦姓人的星星。
文昌君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出版的书畅销一空,他为答谢写作期间向村里老年人咨询过的恩情,就给村里60岁以上的人每人赠送了一个保温杯。就连我们一起采风的人也沾了光,每人也收到了同样的礼物。不过文昌对我不是太好,我和和他神交多年的朋友,他也没来得及赐赏一套他的书就被抢购一空。他收入了十六万多,从丰厚的回报里也反映出他这套书在读书人眼里的份量。社会也算给了笔耕不辍的文昌君一个公平的答复。也说明不是社会抛弃了文人,只要文人有了能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好作品,回报也会很丰厚的。
从碾子河离开时突然有点恋恋不舍,不知是因为那里的老大爷热情好客,还是那里山青水秀,也许是厌烦了喧闹和虚假,在这个安静、干净的古村落突然就想返璞归真,做个与世无争的隐士。
正午,细心善良的谢石开始又操心大家的温饱问题,就赶忙召集大家留影后回焦村吃午饭。我们去的是焦村文昌君的姑舅家,他一家人把大路扫得一根杂草都没见,顺着栽了云杉树的路走进院子,一排陕北特有的石窑洞在清水刚刚洒过的院子前整整齐齐,窗子玻璃很明亮。一看就知道文昌君的姑舅也是个知书达礼的有心人。在古代,迎接王公大臣才用清水洒街,黄土垫道的礼仪。午饭在文昌君预备的各色饮料和啤酒、白酒下开吃。凉拌苦菜、腌小蒜、蒜泥水萝卜、盐韭菜闪亮登场,惹得采风团一群平日里吃惯了白米白面,大鱼大肉的先生女士们一阵狂欢。只有我不甚欢喜,心里还偷偷责怪文昌君涩皮(陕北方言,同小气,吝啬),不给我准备几个大猪蹄。我没吃了大家肚子都半饱了,就一边喝酒一边才艺表演。午饭就吃了两三个小时。
文昌君书中有篇特写焦村龙王庙庙会的。这里的老人们也不记得从那个朝代就有了焦村龙王庙庙会,只知道爷爷的爷爷就会唱陕北道情,焦村除了在每年初五庙会上表演给南来北往的遇会客商,还曾被邀请外出表演。我们吃过午饭就随文昌君去参观了焦村村委会党教室,村委会办公室。村委会领导班子也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村里的果树发展和村民这几年来的致富经验。并请村里老艺人为大家演唱了原汁原味的焦村道情,原生态的说唱韵味十足。用字很讲究,仔细听过觉得值得保护和挖掘这一类纯民间的非物质文化。从老艺人道情的唱词里也听到了从未听过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用词。受益匪浅!
文昌君这一路的带领和解说让我们真正领会了他对家乡的感情,也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焦村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也培养了一大批就像文昌君这样令焦姓人骄傲的人士。我衷心希望文昌君的家乡——焦村,所有人民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