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那一年,我亲历了那场雨灾》刊登于《延长摄影.2013抗洪救灾重建家园专刊》
那一年,我亲历了那场雨灾
延长,有着黄牛般埋头苦干的精神,有着“石油故里”、“瓜果之乡”的美称,1936年1月,毛泽东来延长召开了著名的东征会议。多少年来,一方百姓沿着延河安居乐业,养育了十五万的延河儿女。朴实的延长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代代沿袭,源远流长!
然而,2013年,那个黑色的七月,老天,用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眷顾”了延长!给这片热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时间,大雨连绵,没日没夜,淅沥沥、淅沥沥,断断续续弥漫了整个七月。这片厚重的黄土地终于不堪重负,无奈地倒下了,道路毁了、窑洞塌了,泥石流冷不丁地从那高高的山坡上冲下,带着隆隆的吼声,击打着路面,然后又重重地冲进延河,沉静了多少年的延河水再次波涛滚滚起来,淹没了路边那一排排安静的窑洞……
我是延长的儿女,亲眼见证了这场暴雨,也亲身体验了延长人民万众一心防汛救灾的艰难历程。作为一名普通的防汛工作者,这些文字,都是在几个礼拜没有放假的办公室、在农村一线防汛期间停电的窑洞里、清晨的硷畔上用笔记录下来的。在这些文字里,有恐惧、有无奈、有气愤、有伤心,也有发生在老百姓之间点点滴滴感人的事迹。但,无论用怎样的艰难走过这个七月,我们最终跨过了这个坎,战胜了这场灾难!今天,我把它整理出来,让延长人民记住这个黑色的七月,记住我们风雨同舟、共同抵抗灾难的感人情景,也记住我们延长人面对灾难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雨,还在下
炎炎夏日,雨,本应该给人带来欣喜,带来凉爽,但这场没有边际的雨,却让人们皱起了眉头,眼看着窑洞渗到了半窑面,院子里水流成河,到处是窟窿,老百姓焦急在心,爬在窗户上瞅瞅,天一点也没有转晴的迹象,只看到满世界的雨!灾,这个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词,突然间近在咫尺了,那些只有在新闻里看到的画面在我们眼前一幕幕上演。
窑塌了,路毁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倾泻而下,延河水暴涨了,灾难也随之发生了!黑家堡路段的一位乘客被高崖上冲下来的石块当场结束了生命;“轰隆”一声巨响,惊恐的人们爬在窗户上,哪里又塌了!警报车、救护车的声音不绝于耳,听的人心惊胆战!家里打来电话说,村里有房塌了,塌进去四个人,全村人正在帮忙挖土找人!一会儿,电话又响起:“人挖出来一个了,可已经不行了,浑身是泥,辨不清模样……”中午,四个人全挖出来了,两死两伤,死者中有一位是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被劈头下来的楼板打中……120救护车过不了已经被水漫过的桥,救护人员只能从另一条路翻山进村接应,村里人抬着伤者送上山,深一脚,浅一脚地把两位伤者送进了县医院。村民们的手划破了,衣服全湿了,鞋全是泥,心也在流血。120的救援人员,白大褂已没有了模样,雨水、汗水加着泥水在脸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一桩桩因为“雨”而出现的事故,让人毛骨悚然,也感叹生命的脆弱。
老百姓总说,上班的,就是看报喝茶的。而此时,这些在公家岗位上挣口饭吃的人们却再也没有闲心“看报喝茶”,老百姓只要管好自己的小家,甚至还有好多部门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而全县的各个单位却在坚守岗位,展开了大规模的防汛救灾工作。路断了,电、水隔三差五的停,工人们在抢修;坐办公室的人员天天汇报灾情,填表、写汇报材料、接电话、打电话,头昏脑涨,其他的工作一律让步,天天防灾救灾,电话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迎接救灾的使命。常常看到一些文章鼓吹某某领导怎样为大家牺牲自我,大家一看总把他当做宣传单位的作秀,而在这个大雨瓢泼的关键时刻,当你看到好多的领导干部,好多平时看起来很闲的上班族冒着暴雨下乡查看灾情,指挥救灾,也许你该为这一切感动。查看,看似简单,一路的安全,却寄着家人的担心;指挥,看似容易,他却决策着一项产业的成败,一大片群众的安危。此时此刻,家,在牵挂中;而工作却在紧张地进行中!
(写于2013年7月22日办公室)
下乡驻村
7月24日,雨,依旧没日没夜地下着。我和小田被安排到了交口镇碾义沟村驻村防汛,我们从机关走上了农村防汛一线!主要任务是配合政府干部动员撤离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群众。
这里听不到警报车、救护车,还有电话铃响彻楼道的声音,听不到来自各方灾情的声音,反倒让人感受到片刻的安宁!碾义沟,这是一个安静到让人窒息的村庄。电路受到灾情影响,全村停电,只能听到偶尔的鸡叫声,最后,又在一片蛙声中渐渐拉开夜的序幕。窑洞、蜡烛、门前炕,我们便成了坐在农家炕头上的下乡干部,有种当年插队知青的感觉,唯一能排解无聊的只有手中还残存一点点电量的手机,不敢挂QQ,在给家人报平安后,悄然入睡!
一早,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雨一如既往地不大不小地又下起来了,淅沥沥……淅沥沥……像不紧不慢的变奏曲,又像在雨水里受尽苦难和伤痛人们的一声声哀怨,如泣如诉。那线条般的雨滴,在这个坑坑洼洼的土院里溅起朵朵水花,犹如老天爷的眼泪,寄托着被这场雨夺走生命人们的眷恋与不舍,滴滴答……滴滴答……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郁郁葱葱,但又被雨雾笼罩的朦朦胧胧;对面的山坳里升起袅袅炊烟,拖着沉甸甸的身躯,努力向上升起,淡淡的、蓝蓝的,又在半空中渐渐散去。手机没有了信号,彻底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站在硷畔上,双手握着手机,呈祈祷状:“神啊!赐我点信号吧!”然后睁开眼看看,依旧是“无服务”。这发狂的寂静,是这般让人煎熬!
远处传来“粗姑姑”凄凉的叫声,雨依旧滴答滴答下个不停,偶尔“轰隆”一声,让人心惊胆战!几日的雨水冲刷,已让这一把把黄土不堪重负,携带着湿漉漉的忧伤,重重地从山坡上滑下,摔在了山坳里、大路旁、河道里,损毁了电线、阻断了交通、浑浊了河水……同事打来电话说,他们也在查灾的路上,头顶偶尔就会有石头落下,让人毛骨悚然!而我们驻扎在这个村,白天,在泥泞的道路上,徒步挨家挨户检查窑洞,动员撤离,上山下洼,塌得不成样子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有踏空的可能;而平路上又是一汪又一汪的积水,深一脚,浅一脚,一脚踏下去,鞋就出不来了,几天下来,一双运动鞋就掘开了口子,雨水带着淤泥渗进鞋里,冰凉冰凉。同事们开玩笑说:“你的一双鞋在防汛救灾中光荣牺牲了!”看着群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收拾他们一辈子的家当,无奈地看着已经裂缝的窑洞,拴好牲口,锁好门窗,跟随政府干部一起走进帐篷,真让人心酸!由于目前帐篷紧缺,没法全部入住,晚上,我们睡在石头砌成的窑洞里,望着被水渗透的白色窑顶,想着不知道哪一块石头会在我们睡梦中掉下,心里担惊受怕。与家人也失去了联系,只能祈祷家人和救灾的同事们一切平安!
而最让人着急的,是部分抱有侥幸心理的群众不能理解我们的撤离安排,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救灾设备暂时紧缺而不能及时完善,我们只能让一部分受灾严重的群众先住进条件相对简陋的帐篷,可群众不能完全支持,听,在前面的一个院子里,就有一小伙放大嗓门高谈阔论:“政府也要讲道理了嘛,八十岁的老人一晚上往明坐了,谁能受的了了?谁敢给我锁门,保证书给我写哈!保证我妈没事,我再让他锁门……”这分明是给政府干部说话了啊,小马是新来的工作人员,还没见过这等不讲理的,气得脸通红,可一个政府的老干部说:“政府挨骂是常有的事,习惯了,没什么好气的!”
听着抱怨声,我们四个驻村干部和村主任来到这个小伙所在的院里,只见这家的院子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塌方。因为靠近大路,硷畔上的土已经塌得把路埋了一半了,窑洞侧面也塌了,一棵洋槐树的树根都快露完了,窑面的裂缝也能伸进小指。政府干部说:“你看你这窑都裂成什么了,还不搬,就不怕危险,还在这骂骂咧咧的,怨政府的什么了?”那小伙说:“我家的窑面都裂了二十几年了,咋都不咋,今儿就能塌了?”政府干部苦口婆心怎么给他说明危险性和撤离政策,可他根本不听。最后,那个小伙的哥哥为了缓和矛盾,就说在自己家门口搭个帐篷将就一下,我们只能这样走了。
在起初的撤离工作中,只是撤离有安全隐患的群众,而且帐篷内也没有找到床板,只能先保证入住,群众都不愿意住帐篷,总认为自己家的窑洞很牢固,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我们的撤离工作也很被动,只能根据受灾情况,鼓励撤离,或者自己在院里搭建帐篷。
(部分内容写于2013年7月24日延长县碾义沟村)
集体食宿
下乡驻村的第四天,由于交口镇有窑洞倒塌而导致三人死亡,相关的一系列干部也受到了严重处分。县上下令:所有群众撤出窑洞,搭帐篷,集体食宿,下乡干部集体管理,如再有人员伤亡事件,政府包村干部就地处理!一方面,不断出现的灾情与死亡人数的增加让人恐慌;另一方面,上级政府的命令也让包村干部们压力山大。一不小心,也许这辈子就over了!
接到命令,天已快黑了。在村干部的配合下,我们穿起了雨鞋,碾义沟的三个自然村33户人家71口人,逐户排查撤离。通讯不畅通,只能翻山越岭靠脚来完成。村支书确实是一个能一声吼到底的人,很冷静地安排着全村的工作,他组织一部分人搭建帐篷,我们便分组挨家挨户召集群众。为了防止群众再次返回家中造成事故,我们用单位送来的锁,挨户锁门。男人们安顿牲口,女人们拉扯孩子,收拾生活用品,在政府干部的再三催促下,拿着手电,聚集到安置点上。三个行政村总共4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就一个帐篷,只能暂时在每个安置点周围选择一院相对安全的窑洞,让老人、小孩、女人们住在窑洞里,男人们就拿着凳子坐在帐篷里。还好,那个晚上,老天还算开眼,一晚上只下了一会儿雨。就这样,睡的睡,坐的坐,其他的几个安置点,也在帐篷里支了几块门板将就,一夜就这样度过了。
早上,天刚蒙蒙亮,大概是四点多钟。听到外面有人说话,原来是还有人没有睡,我们起身,看到村支书和村里的几位长辈还蹲在硷畔上。村支书头枕在胳膊上,看起来困极了,其他的几位长辈抽着旱烟,身边是一地的烟灰。村支书家住满了村里的老老少少,自己却在院里蹲了整整一夜,我们几个都起来把中间的窑洞空开,赶快让他们进去休息一会,今天还有好多工作要他们去完成呢!这大概是好多年以来我起的最早的一次了吧,天刚微微亮,没有曙光,也没有雨,我们就这样安静地坐在农村的院落里,只为了给困了一晚上的人们腾个睡觉的地儿!
天渐渐亮了,女人们陆续都起床了,本来也就穿着衣服,一群人挤在一起,一骨碌爬起来,在外面的雨水盆里抹一把脸,就开始做饭了。村主任的媳妇——毛娃,是调菜的,锅台上放着一个大盆子,正在拣菜呢!她是这个村里出了名的红火人,会说四六段子,她的留海总是剪到发根处,毛咋咋的,层次不齐,短到不能再短,两面还留两撮儿,这个造型,让人一看都记忆深刻。她一边当当当切菜,一边和婆姨们开着玩笑,句句离不开“说儿话”,那种农村野性的黄色笑话;村支书他三妈是揉面的,案板就放在炕角上,只见她嘴里叼根烟,手里麻利地揉着起得虚烫烫的馍馍面,眼看烟灰就要落到面里了,赶快拿上在脚丫子上磕一下,继续叼在嘴里,一翘一翘地说着话;村支书媳妇是烧火的,蓬乱的头发随便挽个疙瘩,坐在柴垛仡佬里,一把一把地给灶火里塞着豆杆杆,不一会儿,锅里的小米稀饭就热气腾腾了;外面的婆姨们扫院的扫院,抱柴的抱柴,把碗放在个筐子里,提到石板支起的饭桌跟前。男人们抽烟的,收拾帐篷的,喂牲口的,也有的挽起裤腿,爬上脑畔看水渠了;孩子们满院跑,有的还学着电视里练武功了,引得一院人哈哈大笑,娃奶奶亲得抱起乖孙孙口口夸赞:“额娃可能行了,还会练武功了!”接着就是“噌噌”亲两口!高喉咙大嗓门的白头发老汉儿走进窑里,手里拿着个烟锅儿在炕栏上磕了两下,一朝天往炕上一睡,用延川话对正在调菜的毛娃说:“毛娃,快给刷刷(叔叔之意)泼上两颗鸡蛋!”还没等毛娃开口,村支书他三妈一把拿下嘴里的烟,对答上了:“刷刷——刷刷——锅刷刷,锅刷净了,茅子仡佬还么刷净,咋可刷给两哈!”毛娃也紧接着发话了:“还想吃鸡蛋了,你老婆的腿格拉里有两颗蛋了,咋吃可!”两句对答的那老汉哑口无言,只能嘿嘿一笑说:“这些婆姨家,这还儿的能行了?!”然后灰溜溜地起身到外面去了!
谈笑风生里、对答对骂里,不到一会功夫,饭也就做熟了。一盆子馍馍,半盆子生菜,一大盆小米稀饭。一人拿筷子夹上一筷子菜往馍馍里一夹,裤腿一抹,就圪蹴(蹲之意)在当院里、硷畔上吃起来了,就像农村过事情了,整个院子乱哄哄、热闹闹的!吃完了舀上一碗米汤一喝,嘴一抹,饱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放牛的、下地的,也有的看着天不下雨了,就去自家窑背上揭塑料布去了。政府干部又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敢到窑跟前可啊!走路小心点……”也有人问干部们要钥匙了,干部们为难的不给,也就没事了,自己走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个不下雨,光景还能过,可天闷得难受,天气预报说,下午又是雷阵雨,还得做好防范啊!
政府想出来的这个搭帐篷集体食宿倒是好管理,可村民们还是时不时地跑回家看自家的窑洞、牲口和院子,山上一家、沟里一家的,路都冲得不成样子了,老弱病残的,这样一散,还是让人担心啊!可毕竟一窑家当,一辈子的心血,也不能不让管啊!钻在深沟里的农民也乐观,不分男女老少开玩笑、说笑话,倒也让这无聊而危险的生活少了几分紧张,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活一天乐一天!一天红火热闹,偷着往回跑,只是急坏了下乡干部和村支书!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得给帐篷里安床板了,前一晚上就那样将就着过了,可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时间长了,人还是受不的!政府和帮扶部门又送来了面、油和方便面,各个单位时不时的也有领导来查看灾情,在这个时候,农民就是被保护的主体。灾难来了,人们还是齐心,集体生活,像是回到了农业社大锅饭时代,干部、农民一起防汛救灾,与这陕北多少年不遇的大雨灾害抗战到底!
(写于2013年7月27日延长县碾义沟村)
雨过了
7月结束了,雨也过去了,隐藏了一个月的太阳终于露出了温暖的脸庞,那是我们看到的新一轮阳光,耀眼而明亮。延长人民也终于如释重负,担心、纠结、矛盾、恐慌、难过都渐渐过去。亲戚朋友报一声平安,也开始回家收拾自己的家当。
窑洞,这个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产物,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的窑洞,在此刻却显得如此卑微。揭去脑畔那厚厚的塑料布,湿漉漉的窑背泥草混杂;窑顶上也都被渗的花花点点,慢慢的就发了霉点;窑沿下滴下了一排深深的水窝儿,硷畔上冲出一道深深的沟;坡洼上的路早已没了样子,只能重新拿起铁锨把一个个窟窿添得瓷瓷实实;窑塌了的人家一边哭鼻抹泪,一边在那泥土堆里挖一窑的家当;放在院里的水瓮也砸成了几块,玉米架也散了架子,懒懒散散地倒在一边;村支书家院子里的帐篷也该撤了,板凳、床板堆了一院;伤了人口的家户,也都给亲人下土安葬,全村人无一不伤心难过,怨这老天不长眼,带去了本该鲜活的生命……
郑庄镇是我们全县灾情最严重的乡镇,雨过后,我们下乡查看灾情。满河槽的淤泥、残枝败叶、石头瓦块,把那本来整洁的河道堵塞的不成样子;公路边三孔窑洞的院子一片狼藉,被泥浆了的衣服、铺盖挂在栽倒的树杈上。门窗桌凳乱扔在院子里,中间的那孔窑洞大红喜字还贴在墙上,地上却是满地的淤泥,洪水留下的印记有一人多高,可想而知,当时的洪水有多么疯狂。郑庄的街道被洗了个净光,好再群众撤离的早,电脑冲走了,车飘走了,却无一人伤亡,这多亏了政府的大力度撤离工作,才让郑庄人民在如此大灾难面前,保证了人身安全;镇子上两个窑洞门前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人在家就在,重建新家园”,红色的条幅,写满了郑庄人民重建新家园的决心!
再后来,见到最多的文件,听到最多的词汇,那就是“灾后重建”了!各个单位的干部天天下乡,催促帮扶村的重建工作,各种补贴政策也陆续出台,一排排平房建起来了!我们家里的窑洞也裂了缝,公公婆婆也在忙着盖新房,可我们儿女们都守在工作岗位上,家里帮不上忙,砖涨价了,工人都抢手了,工资也飙升了,不管怎样,一座座新房都盖起来了。家里盖了三间房,政府补贴了三万元,还给每家每户拉了煤,向人民兑现了“不让一户受灾群众在帐篷里过冬”的庄重承诺。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便感慨地说:“共产党比儿都可靠!”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很脆弱,但,人类的力量依然是伟大的。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中,延长人民是乐观的,是勇敢的。泥石流从山头滚滚而下,也没有阻挡下乡干部查灾救灾的使命;窑裂了,路塌了,也没有难倒百姓生活的勇气;电路断了,水路毁了,也没有影响政府灾后重建的步伐。
在这场灾难中,我没有看到轰轰烈烈的救灾场面,但我却看到了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看到了他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奈与脆弱,也看到了他们的英勇和乐观。我们度过了2013!度过了这个黑色的七月!秋天,依然像往年一样姗姗而来。延长,我们可爱的家园,又迎来了新的太阳,老百姓们又开始在他们新建的家园里唠开了家常……
(作者:一诺,整理于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