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罗子山现象

作者:李世心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18 17:52:07 点击:

罗子山现象

(配图来自网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罗子山不高,更没有神仙,却赫赫有名,不同凡响。其实,罗子山称其为山有点勉强,最贴切的叫法应该是“峁”,就像罗子山人自己称呼的那样,叫“罗儿山峁峁上”。

   罗子山地处横山山脉末尾,早已被黄河、延河剥蚀得七零八落,别说与其主峰相比,就是与该山脉的任何一座山头比较,都是干瘪苍老的小老头一个,实在没什么好张扬的。然而,就其久远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典型的人文、人物的非凡事功来讲,罗子山又的确堪称为山,一座人文之山,一座精神之山。而且,宛如传统历史大剧的压轴戏一般,其提袍甩袖、唱念做打的功夫,堪称整个横山山脉中的“四梁八柱”之一,红遍大陕北,名噪晋鲁豫。

   譬如,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却是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母地,著名的瓜果之乡。特别是因了民国时期建在罗子山上的宜川县第二高级小学,这里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即刮起了红色革命风暴,锻造出包括省委书记、大军区中将和全国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文艺家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缔造出埋头苦干、敢为天下先的典型人文精神,留下了始终不忘根本、世代重视教育、积极成就事功、极力反哺故土等优良人文传统。建国以来,县级领导班子里、县级机关和各乡镇的一把手以及全县最好的教师、医生大多是罗子山一带的人。本世纪初,210国道延安段沿线的五个县,全部由罗子山或延长籍干部主政。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区位、自然条件最差的罗子山镇,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在全县领跑,率先实现绝对脱贫。目前,人口大量向城镇流转,县城的酒店、超市、专卖店、电商、快递、物流、小吃摊点和公交、出租、网约车等等个体私营商户,罗子山人占了八成以上,其中不乏身价过亿的豪商巨贾,成为与时俱进的一代新型农民。


   无论什么年代,罗子山人为什么总是英英武武、叱咤风云,充当时代的弄潮儿?有社会学家经过深入研究,谓之“罗子山现象”。那么,“罗子山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怀揣着好奇心,我们出发了。

   从县城到罗子山,只有一条通往黄河边的延马公路。公路延河段左上方悬崖壁立,凝固着剧烈爆破的痕迹;右下方是漂浮着苹果袋、饮料桶、香烟头、柴草沫之类的黄色延河。颠簸行走八十华里,沿着“塌鼻子”一样的山峁七折八回、盘旋而上,忽然天高地阔、烈日当头,屋舍俨然、清风徐来,平展展的大地上酥梨、苹果、桃杏等千树万树一碧透顶,其间点缀着成千上的牛皮纸袋儿,一望无际,煞是壮观。

   陪同的张副县长说,这就是有名的佛光塬。然后,又垂下车窗玻璃说,如果是阳春三月,这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正的冰清玉洁、佛光普照,美得人牙疼;如果到了深秋季节,黄澄澄的酥梨、粉嘟嘟的苹果挂满枝头,整整一千六百亩摇钱树啊,美得人眼睛仁仁、心肺尖尖都动弹。佛祖保佑,今年千万千万不敢再下冰雹了。说着,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嘴里念念有词。
   同行者的眼睛仁仁、心肺尖尖也动弹了。
   看得出来,这个打理一方民生的人,更多的是以佛之心性、从经济的视角憧憬着眼前的十里美景。仔细打量张副县长,方正规则的小平头,寸发白多黑少;前额短促,二目炯炯,国字型的脸膛上泛着桃红色的斑块;脖颈像犍牛一样又粗又壮,显现出深刻的皱褶;衬衣显然扣错了纽扣,裤子挽在半腿把子上,脚穿糊满泥巴的旅游鞋。有这样的父母官,老百姓该是多大的造化、多大的福分啊。
   汽车在山脊上起伏盘旋,约摸又爬行三四十华里,镇政府驻地到了。这里也可以说是山峁的顶峰,因为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就是悬崖百丈的黄河中游大峡谷,就是龙蛇逶迤之上凌空飞架的马头关黄河公路大桥,可以通达晋西、华北和东南沿海的中国经济最前沿。不过,这个大名鼎鼎的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叫作镇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称其为村反倒更名符其实些。
   镇子南北不到三里地,东西不足千米。西边山窝窝里是一字排开的土窑洞或者土木结构瓦房,一座两层建筑分外扎眼,镇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大都驻扎在这里;政府机关外面的马路就是街道,也是原来方圆五十里赶集上会的所在。山顶上,公路占去了一大半。公路东边是万丈深渊,西边的建筑见缝插针、七扭八裂。汽车一开过来,鸡飞狗跳,激起的粉尘裹挟着树叶、鸡毛、纸屑、驴粪面儿之类的东西,直往路边的小店铺、小吃摊和路人的身体上扑洒。
   抬腿走进一家“婆姨汉饭馆”,汉子正叼着香烟,坐在油光锃亮的木饸饹床子上;婆姨挺着大奶子撅着大屁股提着大铜壶抱着大老碗倒下热气腾腾的面汤,端上葱头蒜脑、香菜沫、黄瓜丝和飘着红油花韭菜叶的老咸菜口碟儿。几位或光头或赤膊或黄牙的农民,正大口大口吃着筷子粗细的饸饹,头上、脖颈、前胸无不汗涔涔的。看见我们走进门,立即站起身来,又是打招呼又是让座又是递香烟。然后,像众多患者围拢着医生那样,争先恐后向县长掏心窝子:有的说去年秋季打酸枣挣了一万多,有的说自己今年雇了多少人套了多少苹果袋,还有的讨教今年上什么牌子的有机肥好……县长也的确像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望闻问切、有问必答,对症下药、挥洒自如。集体问诊正热闹,镇上的书记镇长提着塑料袋、抱着白酒啤酒汇报工作来了。县长脸上倏的晴间多云,批评道,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行不行?有点钱花在老百姓身上好不好?书记镇长红着脸刚退出去,几位老干部模样的人乐呵呵地走进来了,热烈的气氛再度恢复,走向高潮。

   就在那个小饭馆里,男主人手起刀落,切开了红沙瓤大西瓜。张副县长首先来了段简单朴素的开场白,一场关于“罗子山现象”的文化研讨会开始了。               

   罗子山的历史文化很少诉诸笔墨典籍,大部分存留在普通老百姓的脑海里,鲜活在具有典型古希腊神话色彩的众多民间传说之中。这里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披荆斩棘、大禹治水等史前文化遗迹,潜藏着黄河马头关、古渡甸、西渠、阎王砭、火焰山、天尽头和延河乾坤湾等旅游资源。石佛、佛光、利壁、觅太、芙蓉、道山坪等地名,明显打着宗教文化的烙印。而呼延、王满、桐居、加官、官道、兰街、益枝、桃枝、埝坡、寨石、鲁儿、克苏等等超凡脱俗的村名,则是汉匈战争、明代移民、康乾盛世、回民造反、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尘埃。仅以这些地名为坐标,即可大体勾勒出罗子山的历史轮廓。

   关于这次别开生面的“罗子山现象”文化研讨会,有许多精彩场面,选择几个镜头以飨读者。
   之一:戴瓜皮帽的冯姓老头自报家门:据明代家谱记载,本族祖上是周文王姬发的传人,秦朝右丞相冯去疾的后裔,因而世代秉行周礼,重视文化教育,注重家教门风,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不仅光宗耀祖,连罗子山都跟着沾光,有脸面。
   之二:孙姓汉子显然有些不服气,反呛道:知道三十六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为什么姓孙吗?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最崇拜我们的老祖先兵圣孙武。你们姓冯的那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论起真本事,我们老孙家的后人,哼,比你姓冯的一点也不差!
   之三:快别吹了,外些些的,都成猴子的孝子贤孙了,还显摆呢。你们姓孙的有本事,怎么被我们姓呼的“铁弗骑兵”杀得屁滚尿流,四处“跑贼”呢?
   之四:哄堂大笑之后,一老头说:我们罗子山李家,是唐朝第一大将卫国公李靖的后人,历代重视教育,砸锅卖铁也要拱娃念书,出了不少教育家、校长。要说做官,官直做到省委书记这一级,能怎么样?顶什么?要我说,教育才是立身之本、立家之本、立国之本。罗子山之所以条件最差、发展最好,背后的最大推手是文化教育,是人才。
   之五:一位曾做过县人大副主任的老干部不住点头,附和道:老李这话才说到点子上了,说到根子上了。毛主席老人家早就说过,政策是党的策略和生命。“罗子山现象”,表面是“人文现象”“时代现象”,实质是“政策现象”“文化现象”。
   之六:说得好!张副县长带头鼓掌,然后道出这样一副联语作了总结:背靠长城,俗融匈羌蒙满;面向黄河,风承周秦汉唐。
   在与乡亲们握手道别的时候,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端着一碗金黄的山杏飞过来了,在每个客人面前只重复两个字:“你吃、你吃。”张副县长一把将小女孩抱起来,在小脸蛋上亲了又亲。我急忙举起相机,以高高的罗子山头为背景,记录下了这一内涵丰富深刻的时代瞬间。
   这幅照片一直悬挂在我书房的墙头上,但是为照片起个什么名字却犯难了,至今还没有想好。



 



作者:李世心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 上一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下一篇:踏雪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