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往事》之五
记忆中,延河上有两座有名的石拱桥。一座是延安宝塔山下的东关大桥,另一座便是延长县张家滩镇东的通赤大桥。通赤大桥长一百多米,桥面宽十余米,建有三大过水桥洞,一个河畔马路通行洞,还有桥墩两侧大小十八个排洪洞,比起当年延安有名的东关大桥有过而无不及。从山西大宁县过马头关黄河大桥,一路向西进入张家滩地界,首先映入眼帘便是通赤大桥。它像一条灰色的巨龙横跨延河两岸,高大雄伟的石拱大桥彰显着一股古朴典雅的原石建筑之风。张家滩一带的石材自古以来就很有名气,石质坚硬,石色青艳。通赤大桥用清一色块石修建,没有半截钢筋,完美地继承发扬了老祖先赵州桥的建筑遗风。毋庸置疑,通赤大桥自然也就成了代表张家滩镇形象的地标性建筑。
既然这座巨大石拱桥建在张家滩镇的延河上,为什么不叫张家滩大桥,亦或延河大桥?其实说起通赤大桥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延长县张家滩镇延河以南,以前有三个乡镇:雷赤,赵家河,南河沟。当时通往这三个乡镇的公路,必须要路过张家滩过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夏天,一位南塬的老首长回老家来探亲,路过张家滩时,恰逢延河发洪水。滚滚的延河水,平日水流并不是很大,河槽上只有一个低矮的过水桥。一旦到了汛期发大水,巨大的洪水就会淹没了过水桥,这位老首长在张家滩竟被洪水困了整整一天一夜。
其实,说起张家滩南去过河的交通不便,现在南塬那座保留完整的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皇庆寺,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当年盘龙山庙宇群,无论从历史年代悠久,庙宇规模名气,还是山水的秀美奇峻,都不是小小皇庆寺可以比拟的。然而,就是因为盘龙山地处大路口遭到了摧毁浩劫,河对岸的皇庆寺由于交通不便,反而侥幸地留存了下来。
言归正传,南塬这位老首长回去以后,心里就产生了要为老家人民修建一座大桥的想法。经过他在省里的多方奔走协调,终于筹措到了七十万建桥资金。在当时干部每月才挣几十元工资的情况下,这笔建桥资金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大桥一开始设计施工,就模仿了延安东关大桥规模的最高设计。当地的政府群众更是欢天喜地的积极支持、踊跃参与。群众自愿出民工,学生义务打石子,延河两岸,红旗招展,干的真叫一个热火朝天。
那年我正在张家滩小学上四年级,正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大桥的位置离学校仅有两百米。每天下午放学,我都会和几个小伙伴自带小铁锤,义务到工地路边帮忙打石子,支援大桥的建设。
听说关于大桥起初起名,也有好几种方案,最后打电话请示了老首长,一锤定音,就叫“通赤大桥”。一层意思是通往雷赤镇的大桥,另一层更深的含义便是通往红(赤)色天下。四个斗大的石刻大字“通赤大桥”,就这样产生了。桥名由当时任延安地委副书记的高兴海题词,因为他曾经做过延长县委书记,而且还在张家滩二里半一带亲自负责过农田水利工作,也算是当地的父母官代表。
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艳阳高照,正是我们小学生欢庆六一儿童节,也是通赤大桥建好通车的好日子。我清楚地记得,新建成的大桥桥头,用翠绿的柏叶、艳丽的鲜花扎成了一个巨大的彩门,桥洞上方“通赤大桥”四个大字被用鲜红的油漆涂得泽泽生辉。我们小学生们统一白衫蓝裤白球鞋,涂上漂亮的红脸蛋,在宽阔的大桥上载歌载舞扭秧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我们平生第一次见识了许多不认识的小轿车,缓缓从桥面通过……
通赤大桥修成后,从此再也不怕延河发洪水,我们小孩子还会专门跑到桥上,观看曾经汹猛嚣张的洪流,乖乖地从巨大的桥洞里通过。平时,我们最喜欢爬到桥腿的小排洪洞里去玩,夏天到桥下的延河里嬉水,晚上跟着大孩子到桥洞下“练功夫”。直到后来桥洞下暂时停放了一次出车祸的尸体,我们才再也不敢到桥下去玩。
其实,当时国家整个的国力还十分落后,各级财政都非常紧张。乡镇主干道都无力修建,乡村道路更是无暇顾及。张家滩延河沿岸一带,对岸还有很多村庄无桥过河,深受着洪水之害。就在张家滩镇西对岸,有着薛家河,鹿角沟等村庄,平时卖菜过河只是用木头石板搭建的临时小桥。简易小桥一遇到洪水便被冲走,甚至还经常发生洪水冲走人畜的惨剧,如果绕行通赤大桥,不仅要多走几公里,还得翻越几座崎岖难行的大山梁。
张家滩居委会老主任宋世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受到了通赤大桥全民建设的启发,他便灵机一动,开始了积极的四处奔走筹款。周围各村的百姓都积极的响应,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出工出力,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筹建成了镇西延河上薛家河过水桥,大大方便了对岸村民的出行。小桥建成的那一天,我们小学生再次敲锣打鼓,身着盛装闹了一次大秧歌。
张家滩镇离休老干部史文选,为了表扬宋世德的功德,亲自撰写了一道碑文,并将周围各村捐款出力的人名单,一同篆刻在石碑上。这座民间自发建设的功德碑,原来就矗立在张家滩镇西入口处,后来在小城镇建设中才被拆迁。
通赤大桥建成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交通枢纽作用。虽然现在的公路网已经四通八达,但它仍然是张家滩通往延河以南的主干道。只不过历经了近四十年的风雨沧桑,桥上以前篆刻着鲜红的通赤大桥四个大字,现在油漆已经完全脱落,需要走近了大桥下才能够看见。古朴雄伟的通赤大桥,多年来一直是张家滩镇的标志,也是居民们下午休闲遛弯的好去处。
后来,由于延马公路的改道修建,河岸上那个通行公路的桥洞被堵塞。小城镇建设兴修桥头公园时,将当年题词者高兴海的姓名、修建年月等石刻题字完全遮堵了。
浮云吹做雪,世味煮成茶。
站在通赤大桥上,抬头云卷云舒,俯首延河水滚滚东流。无论谁,一时有多么风光,最后都难逃世态炎凉。那些长留在民间百姓记忆中的传说,唯有确确实实为人民干过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