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狗头山神奇的传说我早有耳闻,但总没机会亲眼目睹其风采。为此,我心存遗憾。狗头山,顾名思义就是形似狗头的山,我脑海中无数次在遐想。终于有一次,我单位组织县上文学爱好者去狗头山采风,我的夙愿得以实现。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我们一行十一人驱车赶往狗头山,汽车在畅通无阻的柏油马路上疾驶,望着车窗外飞速闪过的一排排树木,擦肩而过的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山峁,还有被我们惊动了的栖息在花草树丛中的野山鸡、野山雀不时飞起……此刻,我感觉昔日光秃秃的黄山不见了踪影,它被“绿装”替代、覆盖。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鸟语花香,心情格外舒畅。有人说:“旅游是一种休闲”我此刻确有这种感受。“哧!”一声急刹车打断了我的思绪。“下车,再步行2里多路就到了。”同行的人提醒我。我背起相机疾步下车,想用镜头留住这里的一切。走在崎岖的山路间,新鲜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路边的野果随处可见,那红彤彤的酸枣令人垂涎欲滴、熟透了的杜梨更加诱人……
期盼已久的狗头山终于映入眼帘。
站在山脚下仰望,真高!狗头山巍峨地矗立在群山之间,它似群山之首,俯瞰四周依它而立的臣民。真险!四周悬崖突兀、峭壁嶙峋,野草与树木把它的躯体包裹得严严实实,似乎连一条通往山顶的小径也不留给来访者。于是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踩着浑身露珠的小草,抓着树枝在陡峭的山坡上向山顶攀爬。“看!石崖上那棵树!”不知谁在喘息着喊。极目远眺,半山腰突兀的峭壁上傲立着一棵翠柏,秋风掠过,柏叶在轻轻摆动,酷似向我们招手。一种念头油然而生:奇!石崖上也长树?难道他们不需要土壤的呵护?望着脚下密密麻麻、葱葱郁郁的柏树林,我为之一叹:在夹缝中求生,难!
爬上山顶,我感觉天有多高人有多高,瓦蓝的天空似乎也伸手可及,环视四周群山尽收眼底。一堆堆碎石瓦片,一孔孔破旧、残缺的窑洞,都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它们是历史兴衰的记载者。据说这里曾有娘娘庙、孔庙、老爷庙、天神庙、马王庙、牛王庙等诸多庙宇,是儒、道、佛三教盛行之地。当年僧侣常住香火旺盛,十里八乡虔诚的人们都来祭拜,有求平安的、求儿女的、求福免灾的……这里曾是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山顶中央有一个直径约2米左右的蓄水石井,深数米,看着石井内壁人工挖掘时留下的痕迹,可以想象那个落后的年代,人工凿井的艰难程度。在狗头山东部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用石块堆砌而成6米多高的石塔,四周是悬崖峭壁,让人望而生畏,据说这塔也是福的征兆,它保佑着四周乡邻,使他们安居乐业、人口兴旺。在半山腰路边石崖上有个石洞,就是人们所说的蜜蜡洞,与我们随行的村中长者说自己曾品尝过洞中的蜂蜜,他说蜂蜜只可吃不可取,如若取走必将殃及家人,招来祸端。对于蜜蜡洞神话般的传说老者讲得神乎奇神。他还告诉我们有一对用来镇灾避邪的石狮子。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遗址前,我们见到了雌狮,她双目圆睁,酷似铜铃,脚踩幼崽,时刻在保护着自己的儿女。古老而精湛的石雕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雄狮至今下落不明,有人说被掩埋在土里,有人说被文物贩子盗走……它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只愿一对石狮早日团聚。
狗头山地势险要,曾被一伙土匪霸占,赶走僧侣,安营扎寨。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祸害四乡百姓,真是民不聊生。无奈之下,乡民的一把火点燃了这片净土。虽然赶走了土匪却也焚毁了历史的一页。
狗头山的兴衰,历史可见、村中长者可见,愿袅袅炊烟早日重现狗头山。
夕阳西下,在一片白茫茫的 “红箭”的挥手道别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