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乞讨人

作者:秦朵朵 录入:秦朵朵 来源:原创  时间:2020-11-16 14:46:05 点击:

      我们村的人一直把远方的外来人员称为外面人,可能和过去交通不便利,信息不是很发达有关。和外界联系少,以及受地域和语言文化的影响,村人最信任熟悉的就是本村知根知底的人,因为大家相互了解。一提到外面人来村里了,大家最初的判断标准就是听口音辨别,通过交流后,就知道多留心留意。

      最早来我们村的外面人,有挑着扁担卖衣物的,收头发的,卖面粉的吆喝的,穿着长袍马褂,一副道士装扮穿行于各家各户,一张黄色的纸条,据说是保平安。可能大多数人图个吉利也就给他一点小钱。来村里最多的就是乞讨人。他们来村里就是为寻口吃的。 童年的记忆中家里时常会有乞讨人来我家要食物。平日父母出山时,都会给我们安顿好备用食物,若来了乞讨的,施舍给他们点粮食。不过那时候给乞讨者粮食都是从门缝口递送出去的,毕竟是陌生人,得适当保持距离,安全第一。

      记忆中,小时候,村里频繁有来乞讨要饭的,大多数年长者多,也有年轻的。来了都会去到各家各户门上要吃的东西。小时候我是最怕这一类人群,由于他们长像怪异,脾气很古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见心里就打颤。通常来我家,都是姐姐给递送施舍粮食。只要给点,他们一般都接受,高兴的拿着东西就缓缓走向另外一家继续乞讨。

      我们村有旧时破旧的土窑洞,有些乞讨者偶尔会留宿,他们没有任何挑剔,在他们心里觉得可能有个安身角落,已经很知足了。零星的记忆中,一位乞讨老人很凶煞,他刚来村里没去每家每户索要东西,只是寻个休息地方就好,可村里调皮的男孩子会很好奇,他们三五结伴去干扰乞讨老人的休息。这时候,老人就会发怒,一生吼叫把他们吓得飞快跑回各家。

      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面有谁家办酒席,这些乞讨者消息很灵通,他们必定会来光顾,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佳的讨要时机。由于乞讨者形象不是很好,很多人是有抵触情绪的。一般情况下主人为了息事宁人,担心乞讨者会带来麻烦,所以不光让他吃饱喝足,还可以得到主人施舍的很多食物,足够他十天半个月的生存。

      时常会听到大人们的口头禅:别穿戴的和刘秀兰似的。刘秀兰可能是乞讨者里面最特殊的一位,虽未见其人,却早已耳闻她的故事。她身穿奇装异服,在那个年代,估计多数人是欣赏不了她的衣着打扮,因此成了当时人们的嘲笑热点。不过她能被大家记住名字,也许是她乞讨生涯走过了多处地方,踏遍了十里八乡,也许是为了生存下去,坚持自己风格独特的一面。乞讨解决了她的生存问题,还能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娱乐笑点。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近些年,村里边的乞讨之人很少见了。在城市里面偶尔会遇到,但现在的乞讨人已不同往日,他们如若听闻哪里办酒席,就会去要人民币。给的不多的时候也会嫌弃少,想方设法给主人制造麻烦。在这种情况下,逼得事主家只能妥协,满足乞讨人的要求。

      人间需要真情和温暖,弱者是需要被同情的,可现在的乞讨者已变了模样。甚至一部分人为了换取怜悯之心,故意伪装自己,去等嗟来之食。虽说人之初,性本善。可我们往往会被蒙蔽了双眼,缺乏判断力,好多事情都模模糊糊了。 一个人即便外包装再好,都会有过期的时候。不过我坚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如今,我们身边很少再看到乞讨的人了,他们早已脱离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也许过往的生活窘迫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常言道:只要人勤快,蚂蚁搬动山。人不可能穷一辈子。

作者:秦朵朵 录入:秦朵朵 来源:原创
  • 上一篇:秋天的孙家河
  • 下一篇:晒太阳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