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向西三里地,是前河村,又三里,是后河村。民国十八年,镇上来了一男一女两口子,一口河南话,穷愁却不潦倒,眉宇间隐隐透着豪气。男人名叫韩兆莲,浑身滚圆,茄子颜色;头如大南瓜,短刀眉,泼牛眼,蒜头鼻子;大冬天敞着怀,乳房如母牛,肚子像锅底,前胸至肚脐旋着密匝匝的黑毛;腿肚子如两个大蔓菁,大蔓菁上爬满蚯蚓,蚯蚓上衔满蝌蚪;也许身上有什么异味,招蚊蝇,手里老拿株阳芫子,肚皮后背一前一后不停扑打;不怒而威,说话有金石之音,笑起来仰头挺肚子,浑身颤抖,声音似癞蛤蟆叫春。女人不知道姓名,撅着圆滚滚颤巍巍的屁股,大人小孩背地里都喊她大屁股;短帽盖,粗手大脚,脊背像案板,挺着七八个月份的大肚子;说话破锣声,笑起来老鸭下河湾,“嘎嘎嘎”;走起路来肩膀、乳房、屁股一齐扭动,两条大胳膊一前一后摆达,似一堵移动的墙。刚开始,白天两口子为人打“基”(土坯)、扛石头、担水、垒墙、挖水沟,晚上住老爷庙。两个月后,早饭前后,有女人在老爷庙杀猪般嚎叫,众人跑去一看,只见大屁股满头大汗,搬着石供桌,憋住气,闭着眼,猝然,“哗啦”一声,溅出一盆血水,响起“哇哇”哭声,产下一颗血糊拉差的黑石头蛋子。这就是韩喜盛。骡马店栓虎的女人心肠软,拿了剪刀,迈进庙门,剪短脐带,脱下自己夹袄,包裹了孩子,抱回家去。从此,老韩一家三口住进骡马店,男人在隔壁邵记杀坊学杀猪,女人叼空帮忙收拾下水。孩子未满月,杀坊掌柜光棍汉安徽老邵与人口角,一怒之下,捅了杀猪刀子,惹下了人命官司,在监狱捎话将门户钥匙和杀猪刀子交给韩兆莲。韩兆莲探监时磕头认老邵做了干爹。老邵被判死刑枪毙后,韩兆莲打了柏木棺材,穿戴齐整,吹吹打打抬埋了他干爹,在镇上有了自家门户,仍挂“乔记杀坊”招牌,站住了脚跟。
这韩兆莲凶神恶煞一般,自称在少林寺做过几年俗家弟子,系为搭救秦香莲母子而“杀庙”成仁的韩琦之后,一拳头能砸烂一摞瓦片五页青砖,一屁股可以撅起碌碡,右脚一跺,地就陷出个深窝子。不过,粗中有细,心肠却热,重义轻利,爱抱打不平,还真有点像韩琦,民间流传有许多传奇故事。老韩虽是独门生意,可看利轻,一口价,斤秤又足,肉拾掇得也干净,从来不愁卖。杀坊后院有个大猪圈,喂头公猪,两头母猪,下的小猪崽成群结队,吱吱孧孧,等着长大后挨刀子。可是自家喂的猪不够杀,平素里,老韩经常进附近村子买猪。他有个谁都知道的规矩,上门后,要求主家先喂猪,喂到猪躺下,四蹄朝天,然后才过斤秤,点钞票。临了,抓猪前后腿,一抡,扛上肩膀,踉踉跄跄,走人。我们那里人忌杀生,杀猪宰羊请他人,每个村子基本有固定人选,杀猪挣猪尾巴。割猪尾巴可以切猪屁股,带盖,带盖可大可小,因人而异。请老韩最划算,只割尾巴不带盖,还不带走,是红白喜事到时候还来行门户,上礼钱,许多人都知道。没钱想吃肉,能赊账,不打条子,什么时候有了再给,从来不要账。谁家过事,只要说一声,白条猪会扛你家案板上。谁家有难处,缺钱给钱,缺粮给粮,受了气给你出气,不含糊。是外地人,腾房睡,管饭吃,还为你想办法找活什,谋生路,镇上好几户河南安徽人都是他收留的,有着过命交情。镇东三十里,有坐狗头山,山上有一窝土匪,五十几号人马,两把王八盒子,三十七条汉阳造。土匪头子抽大烟,黄干黑瘦,蛇蝎心肠,外号“烟布袋”。这伙强盗,抢粮抢钱抢女人,绑票勒索,将大便拉进人家锅里瓮里被窝里,烧男人阴毛,割生殖器,镢把枪头玉米杆,变着戏法糟践女人,来去不定,无恶不作,老百姓既恨又怕,东藏西躲,三天两头“跑贼”。县保安团多次去“剿”,可狗头山四面峭壁,居高临下,奈何不得,还死了几个弟兄。这样下去不中,老不中。一天,听说土匪又下山了,老韩两口子没挪窝,想看看马王爷是否三只眼?土匪二掌柜“大金牙”下了马,别了枪,淫笑着,捏大屁股的大屁股。大屁股也笑,柔柔捉了身后手指头,忽然,反身一扭,“咯嘣”,两根手指头断了,“大金牙”蜷在地上直叫娘。大屁股顺势一屁股坐下去,“咯嚓”,又断了三根肋骨。其他五六个土匪“咔嚓”拉了枪栓,眼睛喷火,一齐围上来。老韩纵身一跃,跳进了包围圈,闪转腾挪,振臂飞腿,虎虎生风,三下五除二,就夺了土匪枪械,人摞人,好一顿暴揍,差点弄出人命来。当日,一夜无事。第二天,老韩给土匪留了字条子,说明去向,带了老婆孩子和干粮水壶,提了枪,走了。果然,“烟布袋”麾着大队人马找上门来,砸了肉案,放火烧了杀坊。尔后,来到后河村,先向河对岸半石崖上的“跑贼窝”“乒乒乓乓”打枪,后抱来柴禾玉米杆烟熏火燎。那“跑贼窝”为青石堆砌,离地十来丈高,易守难攻,老韩一家毫发未损,土匪却暴露无遗,被老韩撂倒三人。对峙第三天,“烟布袋”当胸吃了老韩的枪子儿,一命呜呼。群龙无首,余匪抬着老大尸首,挤鼻抹泪,上了狗头山。土匪就是土匪。不到一个月,一天深夜,“大金牙”派三名心腹潜入镇子,敲老韩的门,隔窗户说话,有大事商量。老韩拽开门,躲了暗处。土匪一只脚踏进门,“咣”的一声,杀猪刀子飞了过来,扎在门板上。三名土匪“噗通”跪地,身体直筛糠,磕头如捣蒜,打头的说二掌柜与弟兄们敬佩韩爷是条汉子,想与他拜把子,永修盟好,如不嫌弃,求他一起上山,做老大,干大事。知道情由后,老韩朗声大笑,痛快答应了,当晚与土匪称兄道弟,好一顿酒肉,第二天就上了狗头山。第五天,老韩用计收了众土匪手里的家伙,制造内讧,杀了“大金牙”,余匪每人发了三块大洋,打发回家。下山时,老韩一把火烧了匪窝,回了镇上,继续开他的杀坊。
河南的盗贼,山东的响马。这话绝对不是说着玩的。韩喜盛四五岁时,每天鸡叫第三遍,就被他爹韩兆莲拎着耳朵练童子功,八九岁开始使枪弄棒,十二三岁学杀猪宰羊,十六七岁已经五大三粗,一个人能撂倒一头壮牛,形貌、脾性、气质、做派,完全他爹的坚强版。与他爹不同的是,这小子有样怪毛病,猪开膛前,先捅破肚脐眼,贴上嘴巴,猛吸猪肚子里的粘水儿;大卸八块后,必留了猪尿泡并猪鞭,煮五六成熟,撒盐搁辣椒,下酒喝。一年四季剃光头,坦胸露肚光膀子,三九天下河湾洗澡,三伏天睡凉水岸还浑身冒汗,大口喘气。一顿饭吃七八块窝头或十来个馒头,两大碗红烧肉。渴了就喝酒。一瓶不解渴,两瓶才滋润,三瓶脸微红,浑身胀气,骨关节嘎嘣响,一拳头能捶破磨盘。有一次杀牛,崴了脚,脚跟朝前,脚尖向后,遂单腿跳,至门前,脚伸门旮旯,手抓门板楞,身子猛旋,“咯嘣”一声,脚复位了。好管闲事,爱打架。镇上和邻近村子扛碾轱辘上磨盘抬杆拉绳这些力气活儿都叫他,随叫随到,分文不取。有年夏天,大太阳烤得狗伸舌头猪吐白沫鸡张嘴巴,镇西砖瓦厂的河南小刘“噗通”跳进粮站月,溅起一丈来高水柱,泛出簸箕大小水花,半天不出来。睡在河岸边的喜盛一个猛子扎下去,不到一袋烟功夫冒出了水面,扛小刘,放岸上,倒栽葱,捶胸背。一个时辰后,小刘长出一口气,睁开了眼。镇上有户人家兄弟不和,为了分家产大打出手,气得老爹捶胸顿足,大声嚎啕。喜盛三拳两腿,兄弟俩都趴下了,哥哥少了两颗门牙,弟弟胳膊脱臼。要不是他老爹死拽着求情,兄弟俩少不了折胳膊断腿。以前,镇上逢集遇会,宜川阁楼原上一帮地痞流氓经常来搅和,吃拿卡要,欺负商户。自打韩喜盛出道,打了两个回合,制服了。打完架,一伙人皮青脸肿,说说笑笑,走进饭馆,拈香结拜,喝酒吃肉,喜盛被众混混百般抬举,做了老大。对面山上北赤街立集市后,搅了山下生意,镇上商户叫苦不迭,鼓动喜盛出头。喜盛二话不说,爬上山头,闯进饭馆,灌了两瓶“烧刀子”,开始耍浑撒泼,伤害无辜,割了一只耳朵,断了两条胳膊,折了一条腿,砸了十来个生意摊子,被人告到宜川县公署。若不是他爹韩兆莲托人使银两送酒肉,县令大人绝饶不了他。
我们那地方人认死理,穷讲究,不与外地人结亲事。喜盛过了二十岁后,浑身燥热,器官骚动,泼牛一般,开始想女人了。他爹娘央求好多媒人提亲,他自己也经常在那些黄花大姑娘甚至绿叶小寡妇面前显摆,献殷勤,可是邪了门,一提婚配之事,一准黄,没一个肯上道,就是讨不上媳妇。他爹娘着急上火,他自己先是生气,后来慢慢也死了心。此事先搁这儿,话分两头说。
公社雇了个做饭的,俗名社银,人黑瘦,长马脸,镶银牙,穿戴讲究,戴手表,挎收音机,经常在街头显摆。媳妇大高个,皮肤白净,大花眼,大奶子,翘屁股,有几分姿色,都喊她“花眼”。据说,这“花眼”做姑娘时曾与一位小木匠有一腿,坏了名声,高不成低不就,嫁不出去,快三十岁时嫁了大她十三岁的社银,住在公社隔壁一孔泥坯窑洞里,经常吃药敛水,愁眉苦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日,喜盛扛枪在北赤山上搂草打兔子,忽然看见“花眼”将绳子搭在杜梨树杈上,挽好活络套子,伸进头,一蹬脚下的树桩子,上吊了。喜盛大骇,飞跑过去,抱起“花眼”身子,解开绳扣,救了下来,问怎么回事?“花眼”大恸,一下扑进喜盛怀里,泪飞如雨,埋怨喜盛不该救她。原来,那社银阳物瘦小,根部开个铜钱大小窟窿眼儿,不男不女,是个“阴阳人”,根本行不了男女之事,活受罪,生不如死。“花眼”一席话,说得喜盛血脉偾张,裆物赳赳。二人干柴烈火,情不自禁,颠鸾倒凤,云天雾地,好一场大战,直至筋疲力尽,日落西山,方才悄然下山。自打野合之后,“花眼”隔三岔五来杀坊买肉,弄巫山云雨,与喜盛唱“西厢记”,身体清爽了,脸上也有了笑模样,两个月后开始嗜酸物儿,呕吐,身体疲软,显然肚子里有货了。喜盛大喜,一蹦三尺高,老韩家有后了。可是,一连七八日,不见“花眼”踪影,喜盛坐不住了,乘晚来社银家听墙根,隐隐听见女人啜泣之声。心头一紧,纵身越墙,湿破窗户,但见油灯下,社银骑在“花眼”肚子上,一边左右开弓搧耳刮子,一边上来下去蹲屁股。喜盛大怒,破门而入,拽了社银衣领,拉下炕来,不问皂白,先是一顿颠山拳头,后是一通儿马跳槽,直打得社银眼前冒金星儿,耳边敲铜锣儿,满嘴酱醋味儿,浑身散了架儿,只觉得天旋地转,腾云驾雾,不知道今夕是何年,刚才怎么回事儿。打完后,也不管社银死活,扶起“花眼”,扛上肩膀,鼻孔气哼哼,脚步铿锵锵,来到了爹娘面前。我靠恁娘,这事犯法啊!可咋弄啊!韩兆莲狠狠打了儿子一巴掌,大惊失色,蹲下身子,抱着脑袋,叫苦连天。别介,没啥,她肚里怀着咱老韩家的种,人咱要了,要蹲监,老娘替你去。大屁股抚摸着“花眼”的头,开腔了。你懂个屁,有恁简单?简单!门外应声回答,挑门帘进屋的是神算子张金山。叔,婶,人我送卫生所了,不大紧,没事情。人他不要了,要一百大洋,你说中不中?张金山问。哪来恁多钱啊!老韩眉头挽疙瘩。钱不是事儿,你就说中不中?神算子说。中!大屁股与儿子异口同声,欢天喜地。第三天,经过神算子张金山、驴都司李凤鸣等人斡旋,谈判,社银答应以八十八块大洋成交,李柏诗老先生亲自写了契约文书,双方签字押红。就这样,民不告官不究,一件本来见不得人的腌臜之事被神奇化解,压在了金钱的屁股底下。而且,喜上加喜,第二年,“花眼”就诞下一对龙凤胎,其中的男孩就是邵记杀坊第三代掌柜韩荣发。
小人物,大历史。邵记杀坊里的悲欢离合,折射八十年治乱兴亡,历史风云,唱大戏一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改造个体工商业,搞公私合营,乔记杀坊不久就摘了招牌,关门歇业,韩兆莲以倒腾兽皮和当地土特产为生。文化大革命,老韩以“通匪”罪名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挨批判,游大街,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到了七十年代,韩喜盛与“花眼”拜堂成亲的第二年腊月,韩兆莲病故,终年七十九岁。韩兆莲死后第三年,他老婆无疾而终,终年八十二岁。老娘走后,韩喜盛带着老婆孩子在后河村置房产落了户,做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依然忘不了老本行,有时搞点煮熟的死驴烂马肉,藏在大路拐弯抹角处,拍着大肚皮来卖,一方面解解馋,另一方面赚点油盐钱。“花眼”跟了韩喜盛,又生了两男一女,一起过了十三年,突发脑出血死掉了,活了六十三岁。进入八十年代后,韩喜盛大儿子韩茂良大兴土木,在镇子杀坊原址上箍了九孔石窑洞,砌了一座小洋楼,重新打出了“邵记杀坊”的招牌,吃香喝辣,做了“韩总”。现在,韩茂良是全县闻名的民营企业家;二儿子韩茂国从省城一所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资企业,做工程师;三儿子韩茂军当了兵,特种部队,退役后被南方一大老板高薪聘用做保镖,娶了个丰乳肥臀的乌克兰妞做老婆。韩喜盛随大儿子住在镇子上,养尊处优,头角峥嵘,像尊活着的弥勒佛……
2016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