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陕北的枣葛针

作者:王德荣 录入:王德荣 来源:原创  时间:2017-3-1 10:24:21 点击:

陕北的枣葛针                      

 朋友,当您置身于黄土高原,行走在陕北大地,随处都可见到一种被称作树,而其实不是树的灌木,它就是酸枣树。它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刺,因此,陕北人俗称它为枣葛针。

 好多人提起枣葛针,都会对它望而生畏,不敢靠近。诗人歌颂腊梅,画家描绘松竹,然而,对于陕北的枣葛针,却很少有人赞颂。但处身于大山之中的我,却要大声地赞美它。

 陕北的枣葛针,一般生长在向阳的崖畔或地塄处,不择土壤,耐寒、耐旱、耐瘠薄、生命力极强。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在过去陕北牛耕驴驮的农事岁月中,还真少不了它。由于它质地坚硬,耐磨性强,勤劳的老农们都会用一双布满老茧的粗糙的大手,把它的枝条编织成一种叫“耱”的农具。庄户人家谁能编制出一幅好“耱”,就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也足以说明这家的主人苦水好,是个过光景的好男人,最起码不是懒汉二流子。陕北的年馑,几乎是十年九旱,遇上地里土壤墒情不好时,翻过的土地,起伏不定,土疙瘩遍地林立,这时,用枣葛针编织的“耱”就派上了用场。黄牛拉着踩在耱上面的老农,奋力向前。老农们则吼着高昂的信天游,挥舞着长鞭,大大小小的土疙瘩都无法逃脱它的魔掌,在它的脚底下顿时粉身碎骨,化为粉末,翻过的土地就会平展展地呈现在面前。歇息时,老农们则坐在耱旁边,把嘴里噙着的老旱烟锅,不时地在被黄土撑的鼓鼓的老布鞋低上噔噔噔地磕上几下,心里美滋滋地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陕北的枣葛针,除了在农事方面派上用场外,它还是过去我们陕北农村人做饭常用的柴禾。由于材质好,火焰硬,耐烧,家家户户门前的硷畔上或多或少都堆着几捆双道腰的枣葛针柴。有了这几捆硬柴,天阴下雨,婆姨女子们心里就踏实,不再为做饭熬煎了。冬天的陕北,天寒地冻,过去农人们在漫长冬季里主要任务,就是到山里砍柴。那些年,陕北还没有退耕还林,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口基本都居住在农村,做饭取暖全靠从大山里砍回来的柴禾,所以,拾柴是一项苦力很重的活儿,也是陕北人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枣葛针尽管浑身长满了坚硬的刺,但对于陕北的拾柴人来说,对它也似乎并不惧怕。为了能拾到一捆好硬柴,有时手被扎得稀巴烂,应急时,只好在伤口处撒一些干黄土面面来止血。也许庄稼人皮实,过不了几天,伤口处就会留下规则不一的干疴痂。尽管这是不科学卫生的,但在那个年代,为了生活,有时也是实属无耐,但拾柴人的心情总是乐呵呵的。由于枣葛针耐烧,不易熄灭,它还是陕北正月十五晚上,孩子们玩打火炉,跳火炉的主要燃料。它一旦燃烧起来,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炸响声,火苗窜得老高,顿时,火光照得满院通明,调皮的顽童如同出笼的小鸟似的,叽叽喳喳,兴奋无比,在它的头上反复地跳来跳去,显得非常勇敢,直至火光偃旗息鼓,方可罢休。

 陕北的枣葛针,它嫩绿的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是陕北羊群的美味佳肴。它的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它的果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入药,具有安神、镇静、养肝、补气血等功效,是一种非常优质的中药材。尤其是深秋时节,叶子被霜杀过后,它的果实酸甜可口,羡得人不由流出涎水。给隆冬的陕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过去农村人光景都不富裕的年月里,到了酸枣采摘的时节,大人们就会扛起长杆,拿上筐子,领着孩子到自家的脑畔上或山里的崖畔处,去采摘圆圆红红的酸枣,即使不小心被尖刺划破皮肤,也似乎感觉不到痛。如遇上门收购的小商小贩不说价钱贵贱,就用它换回日用的针头线脑,或赶集上会到乡镇集市换回零花钱以补贴家用或为孩子凑点学费。就是这极不起眼的红红的小酸枣,有时在大山里劳作,饥饿难耐时,没有什么好的食物充饥时,首先就会想到崖畔上的酸枣树,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它一定会在那里静候你。吃在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好多时候就囫囵吞枣全部咽进了肚里,也习以为常。为儿时生活在大山中受苦受累的我们,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

 陕北的枣葛针,对春的呼唤,总是迟迟缓缓。不与杨柳争绿,不与百花争艳,默默生长在崖畔,招不来人们的点赞。尽管出身卑微贫寒,但从未乞求怜悯。不管天有多旱,总是奉献甘甜。人们尽管将它连根刨断,但从未申诉喊冤,因为它的根在延绵。啊!陕北的枣葛针,你不就是背洼洼盛开的山丹丹花儿吗,你不就是吼着信天游,喝着大碗酒,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笑得依旧灿烂我的父老乡亲吗?


 



作者:王德荣 录入:王德荣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