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生都有武侠情结,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就喜欢看一些打斗类的动画片,五岁的时候家里买回了村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窑背上栽一根自制的“天线”杆子,凑合着收来两个台,每到下午六点多点的时间开始播放动画片,比如《魔神坛斗士》,《恐龙特辑克赛号》,《天宫战记》等都是我的最爱,放学一回到家里搁下书包就开电视看动画。由于信号不稳定,屏幕上总是布满了雪花一样的斑斑点点,模模糊糊只能看见人物的轮廓,更糟糕的是画面还或上或下不停地翻飞跳跃,我只有用力睁大双眼放大电视音量听里面的声音凭空想象。待到把节目看完时,感觉头晕眼花的很不舒服,得静静地呆一阵子才能缓过来。
后来因为村里有人偷电不慎把变压器给烧坏了,上面没有人肯管这种“闲事”,村里就有三年多时间都没有电。莫说是看电视了,就连我写作业都只能重新启用搁置了不知多少年的马灯照明。没电也导致了山下的水泵抽不了水,日常的生活用水都出现了困境,全村人只能用水桶到山下去挑水。而电视似乎一下子彻底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距村里五里之外的村子是大队部的所在地,后来改称行政村,不仅有水有电视,还买了一个类似于大锅模样的卫星电视接收器,几乎每户人家都看上了卫星电视,能收到好几套电视节目,让我们村里的大人小孩羡慕不已。有一年刚放暑假不久,西藏卫视每天中午开始播放两集《射雕英雄传》,我们村的孩子每天都成群结队往返十余里去邻村看。看完回来的路上还兴致勃勃地讲里面精彩的故事片段,竞相猜测后面的情节如何向下发展,路途上一点都不觉得累。即使被突然降临的瓢泼大雨淋成了落汤鸡也依旧跟打了鸡血似的欢蹦乱跳。当年《射雕英雄传》的魅力不仅仅是吸引了我们这些向往武侠世界的小孩子,就连出山种地的人,修缮窑洞的人,亦或是在灶台上忙活的主妇,一到播出时间就全都不顾一切地扑到了电视机跟前,在场院里铡草的人们则干脆把电视机搬到了场院中间,一边铡草一边看《射雕》。
就在奔波着追《射雕》的过程中,我无意中见邻村一位同学手里有一套《霍元甲》的连环画,心就止不住痒痒起来,缠着人家说了几大筐的好话才勉强借来让我看两天。结果我看完一遍又看一遍,反反复复看的没完没了,直到人家伸手问我要时才不舍地还给人家。看着同学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套精彩的武侠故事书,一定看个够!尽管我很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宽裕,根本没闲钱让我买这类“闲书”的。
我中学的第一篇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我开始认真对待写文章,从立意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都细细斟酌起来,同时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最早读的是古典名著和贾平凹等名家作品,由于当年条件限制,没有接触到真正的武侠小说。我用节省出来的零钱买了许多古典的战争小说和水浒别传之类的书,谈不上多经典但也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同班的校长儿子向我一本接一本的借,却从来不还。我等不及就问他要,他说丢了就不理我了。当时我并不明白他是故意不还我的书,心里还总可惜自己的书都白买了。
九八年央视播出的大型连续剧《水浒传》着实让我们疯狂了一阵子,晚自习的时候偷偷跑到后勤老师家里或者是街上去看。当时我正值初三,学校看的很紧,晚自习时校长和老师轮番上阵盯着学生,可还是刹不住学生们看《水浒传》的热情,班里经常空出一大片的座位来。校长气的咬牙跺脚:“谁要是再看电视让我逮住,揍你个半死然后开除滚蛋!这帮不知轻重的混账东西,马上毕业考试了还看什么破电视剧,升学率上不去不说,连前途也不顾了?”管归管,骂归骂,逃课看电视始终没有杜绝,很多老师胳肢窝里夹着教课书走路也在大声唱着“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县城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各色商贩云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大街小巷,人们摩肩接踵地穿梭在街道上尽情地闲逛。我和家人乘着村里的一台手扶拖拉机也来赶交流会,父亲给了我十块钱,让我自己去逛,买点吃的或者玩的。那时候的十块钱对一个孩子来说相当于一笔巨款了,我装着钱在街上逛了大半天也没有买东西,最后在书店里买了一套叫做《奇情仙缘武林劫》的小说,花了九块五毛钱。我捧着书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就看起来,直到和家人会合回家的时候才起来。父亲看我把钱都买了这种闲书,狠狠的骂了我一顿,发誓再也不给我零用钱了。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一句话也不敢说,悄悄地回家了。后来很多人问我借这套书,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找不到了。
正式读武侠小说始于高一。县城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陈列的都是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我一发不可收拾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很多次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把钱省下来用来租书看。同桌丹跟我志趣相投,我们看完各自租的书就又互相交换看,只是为了赶还书的时间难免走马观花,粗略地看个大概就匆匆忙忙把书还了。要是超过了还书的时间,又会被多计一天的租书费。除了看小说,九十年代遍地开花的录像厅也是接触武侠更便捷直观的方式,而那个年代也正是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很多经典的武侠作品都被演绎的入木三分,一次次把我们带入那个刀光剑影的侠客世界,至今仍然光彩夺目。我特别喜欢电影版的《笑傲江湖》,那沧海一声笑的洒脱深深激荡着我向往武侠世界的心灵。直到今时今日,笑傲江湖的音乐一直是我的手机铃声,从来没有换过。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武侠小说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趋势,穿越玄幻等新的武侠形式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其中不乏一些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但绝大多数却是为博点击率语不惊人死不休,光是书名就充满了或香艳或恐怖或惊奇的成分,这类小说光是名字就让我心生厌烦,绝不去看。不是情节不曲折,也不是悬念不吸引人,而是感觉这些小说里总是缺少了点什么。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形式之一,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该有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问题的忧虑,以及人们对时代勇于担当的责任。我尤为钦佩萧峰对慕容博大义凛然解释何为精忠报国的精髓:一是保家卫国,二是改善民生,令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绝不会为一己私欲,妄动干戈,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这样的精神贯彻小说始终,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久久不能释怀。不需要多少搜肠刮肚的奇思妙想,小说也会血肉丰满,不会让人有缺少东西的感觉。“武侠”二字中,要做到“武”相对容易得多,只要具备一定的天赋和机遇外加自己的努力不难做到,可要做到“侠”就没那么容易了,不只是打倒蒋门神这种恶棍,也不是带兵出征杀敌那么简单,“侠”的精义恐怕连武侠大师金庸也无法准确的解释出来。《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对“侠”最深刻的理解吧。网络中流行的许多小说正是缺少了这类灵魂的东西,即便能博得眼球赚取点击率,也最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消散在浩瀚奔腾的文山墨海中。
武侠是成人童话,同样具备文学自身迷人的魅力,读武侠能挖掘深刻的人性,汲取侠客们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领略大爱无疆的侠义精神,如同我们挚爱的李小龙电影一样,催人奋进,自强不息!
2016年6月2日于柴寸坪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