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河的笑声
文/兰芳
初夏时节,天气暖和,我们县文联、作协组织文友出去采风,文友们顶着烈日,一起向焦点老师的故里—碾子河行进。路过罗皮的鸵鸟养殖基地,吸引着人的眼球,焦点老师笑着说:“碾子河的风景更迷人!”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一看究竟,一路上绿树环绕,车辆穿行而过,满山槐花飘香,几只鸟儿掠过头顶,不停地鸣叫着,好像迎接远方的客人,车上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汽笛声不断地响起,转过一道道湾,走过一条条梁,下过一道道坡,沿着小土路走过,一股股黄土扬起,身上落满灰尘。望着不远处生长着几颗老槐树的小村庄,几孔旧窑洞藏在绿树林,似乎看不清了面目,一座破烂不堪的旧庙出现了,到了——到了——,后边的人大声喊着……,难道这就是盼望已久的碾子河?
两座青山夹着一条小窄沟,河岸边坐落着一座破庙,焦点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这座庙,它建起百年之余,也叫“龙王庙”,过去遭遇干旱,老百姓经常在这里求雨。原来每年到四月初八前唱戏,可热闹了。此刻,我眼前似乎出现一幅以前唱戏的场景图。
河岸边又是热闹的交易市场,一群群牛马吃着青草,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生意人说说笑笑,手指藏在衣襟底下比划着,生怕人知道小秘密;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笑声传来。庙会前的戏台下围满了好多人,精彩的戏剧在上演,锣鼓响起,音乐响起,戏台下传来爽朗的笑声,碾子河蓝格盈盈的天,碧绿的小溪流淌着,好像撞着石碾子都要转动起来了。要是遇上一幕好戏,人们不管烈日当头的暴晒,好戏把人们看的入神,有的老爷爷蹲下看、一会两腿酸软,直不起腰,嗷嗷直叫;有的老奶奶拿个板凳早早占着位置,连饭也顾不上吃;有些人连个板凳也没有,累了,干脆在地上放一块凹凸不平的石头垫着,盘腿一坐,屁股浑身泥土,穿着老腰子裤,也不怕裤裆扯烂,还眯着眼睛,一只手拿起旱烟袋点上一锅烟,一边看戏,一边悠闲地抽,不冒烟了,都顾不上续烟。好戏!好戏!又是一场《三滴血》,看得人如痴如醉。
谁家的媳妇抱着娃娃看戏入迷了,娃娃嘴里吃着奶,奶水溢出来,油脂渗透了自己新买的衣服,全然不顾,还一个劲地脚尖翘起,探头探脑看着笑着,听着乐呵!娃娃们傻傻地抢座土台子上,你追我跑,挤一挤,钻空溜达溜达,听不懂,看不懂戏,心不在焉,傻傻地看着笑,嘴里吃着根冰棍,那叫个“爽”啊!孩子们看着看着,就想多瞅后台美女戏子,老板大喊:“滚出去!”一脚踢来,吓得一群淘气的娃娃们,跑的跑,滚的滚,连滚带爬跳下了戏台。
正好,没结婚的二溜子,光顾汉,正是瞅媳妇的好日子,来个熟人媒婆婆,躲在一边唧唧咕咕,听不见说啥,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好运连连。远处几个人,正忙着在庙前烧香跪拜,唠唠叨叨,泪眼连连,长跪不起,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一边算卦的老先生也忙活起来,带着一副磨损的老花镜,吱吱呜呜、指指点点、一边说一边用笔比划,听老人们说那是骗人的把戏,旁边的人听着笑着。戏场上好看的场景不少,各种杂货小卖叫着,那个挑着担子的大汉子,不停地喊:“剃刀磨剪子了!快来,看一看,瞧一瞧!”,还有的货郎,挑着孩子们的好玩具,压不倒的小娃娃塑料玩具,拨浪鼓摇一摇,叫卖着。孩子们笑了,真是看不完,听不够,一幅碾子河的清明上河图出现了。
等戏看完了,一窝蜂地跑进旁边的小卖铺,抢个小板凳坐着,碗筷乱碰,响声不断,穿着布褂的老板,头上扎个羊肚子毛巾,手一扬又大喊:“油条,猪肉大烩菜,上等的油条,软而不腻,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油嘴滑舌的广告词,引来了好多人。各种水果特产,农家妇女蹲着守着红红的一篮子枣,还有一框框红苹果,黄橙橙的梨子,她们也在叫喊着,天气好热,水果稀有,现在能卖个高价,买颗水果能解解饥渴。一碗碗荞面凉粉,可是求之不得,赶紧拌一小碗,油泼辣子一拌,放点香油,小菜,吃下肚子,凉爽啊!味道很美,这就是家乡地道的小吃。实在饥渴了,没钱,有的人跑下河边,双手撩起一窝窝井水,喝上一口口清水,清凉好甜,感觉浑身舒服,碾子河的河畔,热闹的庙会场景,一阵阵笑声不断传来。
微风吹来,突然一惊,才觉得一切都是过去的美景了。看着被风雨洗礼的旧庙,只剩下露骨的零碎的木头在摇摇欲坠,在烈日下站立,几根破损的脊梁依旧还在,石头瓦片掉了许多,堆满杂草小院。感觉一阵阵忧伤,怀旧、内疚、激动、依恋、说不出的复杂心情。听随从的村民说:“日子好了,曾经繁华的小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迁移在焦村新村的广场了。”我们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
沿着小路,走进杂草堆满的古宅小院,看着几孔塌落的旧窑洞,焦点老师站在石阶上,满怀激情地讲述着辗子河的精彩故事,他一边大声说,龙王庙给我们带来吉祥,平安,它就住在人们的心里了。一边比划着,指着身后的一座房子,这就是我们村原来的“三味书屋,”我老爷与爷爷就是当年的教书先生,培养出好多优秀人才,为国家贡献力量。他讲得津津有味,大家听得入神,他又说:“原来古宅住着两个兄弟,传说兄弟两个飞龙飞虎,家里贫穷,受人欺负,母亲守寡,搬住庙里,后来两人一个去了山西发展,一个去了焦家岭落脚,他们两个人成了了不起的焦村人,我们都是他们的后代”。说着说着,他越来越起劲,回忆起童年的故事,激情四射,高兴地一脚踢飞一块石子,石阶不稳,差点摔倒。在场人开怀大笑,太阳晒得人无处可钻。他讲得满头大汗,汗水顺着耳边流着几道道,全然不顾,看着他身穿灰色大衣,肩上挂个长带皮包,风姿卓卓,像一个演讲者,又像是一个指挥官,一边挥手一边讲,激动地样子。
是啊!焦点是网名,他原名叫焦文昌,也是辗子河走出的一位有才之人,有着家乡人憨厚老实的性子,倔强的性格,待人接物、举止言谈、大度非凡,一个酷爱文学、热爱家乡的文人。他把家乡的一山一水,对故乡亲人的赞美、情感、思念、文化底蕴都融入他的精品之作里,用自己半辈子的心血铸成的两本有价值的书籍—《家丑外扬》》和《焦点货栈》,其实,这就是对故乡亲人的一份厚礼!看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个个家乡的故事,在场的人都笑了,笑声好像惊动了碾子河老槐树的叶子,随风摇摆,发出莎莎声,好像也在笑,远处窑洞里走出来两位老人面带着笑容……。
快点回家喝点水,老大娘热情地伸出手,拉着我们的双手,你们从哪来?好久都没有见人了!坐在炕头,看着炕上长着一株株青青的红薯苗,端来一杯杯水解渴,大娘的热情款待感动着我们。全村住着三家人,不到十口人,走过石碾子,大家依依不舍,不停地要留影,老大爷和老大娘,他的儿子牵来一头毛驴,还带着一些小麦,老石碾又吱吱呜呜地转起来。老大爷焦立珊风趣地说:“我活了七十岁,就记得石碾转着就没停过,不知压过多少担谷米呢!”,也许碾子河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缘故,石碾的故事很多,功劳不小,它祖祖辈辈都在忙碌,来过碾子河的人,都会记住它的故事。
一道道山,一条条沟,深卧在青山绿水的碾子河,被几座青山包围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经过门前,缓缓流淌向南而去,经过龙王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土窑洞依然如故,老大娘的门前院子里几只鸡——咕咕叫——,小白狗旺旺叫,几头肥猪在猪圈里发出哼哼声,羊儿咩咩叫,寂静的小山村一点没变,眼前出现的景象,吸引了城里人。大家惊讶地喊:“碾子河,原生态的小山村,保存得如此完美,真不简单!”。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个个躺窝在杂草堆满的院子里的石磨,破烂不堪的大门上,还挂着一把生锈的铁锁子完好无损,一个个石槽斜卧着,土墙壁倒了,一切都是过去了。主人已去,一些用过的废旧杂物,又勾起了游子们童年的回忆。焦点的三弟又讲述他小时候的故事,坐在老槐树下乘凉,闲谈,稀奇古怪的传说,原来有这样多迷人的故事,宜人的优美的山村风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依依不舍离开碾子河,焦点在亲戚家用农家最丰盛的佳肴招待各位文友,一起谈笑说唱,站在炕上高歌一曲,笑声不断。我们怀着激情参观了焦村的村貌,在新的龙王庙会前,看着市场的热闹场面,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新设施,好多外卖小摊,村民们围着看戏,挤得水泄不通。还有几个迁移来的碾子河老人们,还坐在戏台前看着。队部里会议室里传来热闹的笑声,我们文友与村干部交流座谈,文联常主席的热情洋溢的讲话、作协赵老师的主持,焦点把准备的礼物送给老人们手中。还有几个村民唱起了一曲曲民间的道情,谈论村里的大事小事,讲起道情的唱法、剧情、来历、传说,八十八岁老头笑不拢嘴,又不由地唱起来:原汁原味的音质,响亮的纯美的歌喉,又传遍了新村,碾子河是焦村的自然村,歌声经过一片片茂盛的果园,在山下碾子河的上空盘旋回荡……
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村里现代化党教室,干净整齐、书柜文件摆放,一个个奖状框悬挂在墙上,村书记笑着介绍村里的好人好事。在党的好政策下,他们村苹果收益不错,家家户户脱贫致富;一排排崭新的窑洞,平房、宽阔的马路,通往延长的新柏油路,他们把碾子河的大部分村民搬迁新居,他们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当要离开碾子河的老乡们,采风文友与村民们合影留念,握着焦明亮等老乡的手,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怀揣着对碾子河的依恋,对新村的人们美好生活的祝福,一种说不出情怀,又在心底涌起,思绪万千,满含感染。
依旧的碾子河啊!山青水秀,优美的风景,新鲜的空气,好似人间美丽的森林公园。如今号召各地创建森林城市,环保也很重要,农村与城市结合起来,才能有一个好的新环境。你有说不尽的好处,我才恍然大悟,一年一度的龙王庙会也没有停过,龙王庙会搬迁到新村仍然热闹非凡,带给人们的吉祥。一曲曲民间道情,从来没有失传过,八十岁老艺人一直在唱,几个村里小伙子没事就学习,他们就是村里文化传承人。一种对他们的敬仰、留恋之情油然而生,祖祖辈辈的爱家敬业的崇高精神印刻在人们心里,连游览的客人,耳闻目睹村里的动人故事,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
返回的路上,望着一片片茂盛的高标准苹果园示范园,忙碌的人们正在疏果子。绕过一道道翠绿的山,转过路边,一朵朵鲜红的花儿随风摇摆,车上传来阿宝的一曲《父老乡亲》的歌曲,听着心里好暖。眼前总是回放着碾子河及新村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耳畔不停地回荡着碾子河爽朗的笑声,好似翻过一座座青山,越过一道道河流,越传越远……
201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