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在黄土地上长大,一路求学、参军,直至现在又回到家乡工作。多少年风风雨雨,多少次离别与归来,使我对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我一直想:生于斯,葬于斯,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此生无憾矣。
近来下乡工作,使我对家乡的人和事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审视,不由得伏案提笔。
夜深人静,我开始回忆儿时的家乡。儿时的家乡,山路曲曲折折,到镇里赶集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遇到雨雪天气,山路更是泥泞不堪,出行很是不便。儿时的家乡,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点的都是煤油灯,记忆犹新的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给我和妹妹纳千层鞋底。儿时的家乡,石砖窑洞不多,平房更是少见,乡亲们都蜗居在土窑洞里,遇上阴天,窑洞里的光线很暗很暗。儿时的家乡,乡亲们大都在村里,外出务工的很少,秋收时节,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儿时的家乡,乡亲们的日子大都过的拮据,像我一样的孩子去镇里上学,一周四斤饭票两块零花钱,大部分家庭都承受不起。儿时的家乡,没有什么耕种机械,最多见的就是牛和驴,一到耕种时节,山里到处都能听到父辈们的吆喝声。儿时的家乡,村里的孩子都没有玩具,玩的最多的就是”滚铁环“和”扇宝“。儿时的家乡,红白喜事操办得都很简单,能有几声唢呐就感觉很像样。儿时的家乡,很少有汽车出现,偶尔来一辆汽车,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像看”怪物“一样围着汽车打转。儿时的家乡,孩子们都盼着过大年,因为,过年时节会走亲戚,还能吃上好吃的。儿时的家乡,乡亲们大都有自己的一群羊,因为羊群就是大半的光景。是啊,儿时的家乡就是这样,贫穷,落后。
可是啊,儿时的家乡充满欢乐和友爱。儿时的家乡,张家有难,李家会非常关心;李家有事,张家会主动去帮忙;邻里之间很和睦,很少争争吵吵,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共同在这片黄土地上活着与老去。
看今朝的家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去了旧颜换新颜。今朝的家乡,一条条柏油路连接着十里八村,汽车来来往往,不用说去镇上赶集,就是上县城也很方便。今朝的家乡,一排排平房整齐划一,家家户户的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改善。今朝的家乡,每当夜晚来临,更是灯火通明。今朝的家乡,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都出去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今朝的家乡,牛和驴渐渐退出耕种舞台,家家户户都有了农用机械。今朝的家乡,村里的孩子也有了玩具,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今朝的家乡,红白喜事都操办得很丰盛,几声唢呐再也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今朝的家乡,过年过节如同往常,走亲戚的人也越来越少。今朝的家乡,羊群圈养,养羊大户支起村里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啊,今朝的家乡,告别了贫穷与落后,越来越富裕。
可是啊,今朝的家乡少了欢乐和友爱。今朝的家乡,村里人”一心只顾钱袋子,两耳不闻乡亲事“,张家有难,李家袖手旁观;李家出事,张家冷眼嘲讽;邻里之间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吵的脸红脖子粗。今朝的家乡,一些儿女为抚养老人,吵得喋喋不休。今朝的家乡,村里人为贫困户、低保户的评定你争我夺。
忆儿时,看今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儿时的家乡固然贫穷,村里人却贫穷得不失尊严、不失良心。今朝的家乡固然富裕,村里人却富裕得失去了尊严与良心。
各级政府大力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今,面对家乡的”变化“,结合当下的工作,我个人觉得,扶贫重在”扶智“,重在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我们的日子过得有多么富裕,我们乡里乡亲之间的感情都不能淡,我们都不能失去做人的尊严与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