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故乡巨变

作者:侯耀强 录入:侯耀强 来源:原创  时间:2016-3-25 15:30:09 点击:

故乡巨变
 
侯耀强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大地飘香,笔者迎着习习凉风回到了阔别己久的家乡--陕西延长县南河沟乡南湾村,看到在改革开放30年来,这里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那种“坡陡路窄,晴通雨阻”的道路加宽了,一条标准的二级柏油公路直通村外,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昔日那种“驴驮人担,吃水艰难”的历史改变了,家家户户院里有了旱井,光滑如镜的水场成了农家小院一道亮丽的风景;昔日那种“破村烂窑,黑灯瞎火”的现象不见了,一排排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石面土窑,院里干净,屋里亮堂。每当夜幕降临,电灯一亮,全村通明,家家欢声笑语,户户歌声阵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几位老人高兴地说:“真想不到啊!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还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如今的世事真好!”
    老家位于狗头山下,延河岸畔,全村共有48户215口人,土地面积3300亩。前些年,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种什么庄稼都不会高产,尽管乡亲们常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辛勤劳作,但全村依然笼罩在贫穷和凄凉之中,是远近闻名的“八难村”:行路难、吃水难,种地难,通电难,上学难,通讯难,烧柴难,致富难。过去人们对这里的评价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往外嫁,全村光棍多”。尽管如此,乡亲们依然在这片贫穷的土地上顽强不屈地和大自然抗争着,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梦想都时时刻刻萦绕在几辈人的心头。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鼓荡着乡亲们前进的脚步,给人们以力量,给人以振奋,村民们
 
 
    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以退耕还林和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精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埋头苦干,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逐步跨上了时代的列车,过上了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干活轻了 腰包鼓了
 
    回到村里,我走访了几个退耕还林大户,和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今年68岁的侯善星说:“退耕前,一家人挣死累活地在几十亩山坡陡洼上受苦,到了农忙季节,没明没黑地干活,碰到天旱年景,连投资都收不回来,有时候,籽种都贴进去了,生活难以维持,如今可好了,只要在退耕地里栽上树,管理好,达到验收标准,政府就会及时兑现粮钱,不仅还清了饥荒,银行还有存款呢!”村长侯光文接着说:“以前种地又要喂牲畜,还得耕锄碾打,样样都要过手,即麻烦又苦重,现在不用了,只要有一把好老镢,经常把退耕地里的杂草锄干净,保证树苗成活质量就可以得到一大笔收入,劳动强度减小了,收益上去了,农民生活胜过城里人。”说着,他欣慰地笑了。
    短短一天的耳闻目睹,我真正感受到了农民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改善,看到了西部大开发给家乡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道路宽了  电灯亮了
 
    群峦叠障,大山阻隔,是制约山里人脱贫致富的“瓶颈”。以前,南湾村通往外面的一条羊肠小道,又窄又陡,中间要翻两个腰险。记得小时候,我们拉着毛驴过腰险时,首先要脱下外衣蒙住驴眼,一个人拽住缰绳在前面拉,另一个人在驴屁股上狠狠抽打,才能勉强战战兢兢地走过去。有一次,村里的两个小孩拉着驴过腰险时,由于蒙住眼睛的毛驴不敢走,一直往后退,最后,聪明的孩子实在拽不住就放了缰绳,毛驴掉下去了,两个孩子一路哭喊着,跑回来叫了几十号人,在土崖上修了一条便道,才把大难不死的毛驴拉上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在这一条路上,浸透着几代人的辛酸与渴望。
    近几年,乡亲们在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联合邻村群众对这条道路多次进行改造、加宽、整修,使出村的10华里公路质量达到了二级公路标准,今年,乡上又将这条路改造为柏油路,汽车、三轮、摩托车畅通无阻,彻底改写了山区群众“出门难”的历史。
    如今,驱车行驶在故乡那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隔窗望见公路上一辆辆往返奔驰的摩托车,三轮车,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甜蜜感,幸福感。
    村里人以前照明全凭煤油灯,买一斤煤油要跑二十多里路往回提,记得奶奶为了省油,常常是吃过晚饭后坐在前炕上摸黑剥玉米,母亲纳鞋底凑在如豆的煤油灯下,熬坏了眼睛,忆起往事,令人心酸。没有电,不仅生活不方便,而且严重地困扰着全村经济的发展。
    1998年,南河沟党委、政府多次奔波和县电业局联系,多方筹资15万元,并在全村群众的配合下,经过短短几个月努力就为村里解决了通电问题,从此,结束了乡亲们祖祖辈辈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手机响了  信息灵了
 
    在农户家里,笔者看到了大部分人家墙壁上或门框上挂着手机,清脆悦耳的铃声不时响起,有出门在外的子女打来的,还有谈生意、过事情的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个电话打过来啥事情都能知晓,老乡笑着说:“这个洋玩意儿倒是方便,只要一说话就得掏钱,每月光话费就得百八十块;不过现在生活好转了,经济宽裕了,花这点钱还能用得起”。由此可见,手机成了农家的新时尚和不可多得的通讯工具。
    村里有个农民经纪人,家里安装了一部无线电话,买回一部手机,小小的电话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全国各地上百个客户的号码,这一带的人们生产的梨果、花椒、核桃等农副产品卖不出去都来找他,只要和外地的客商订好货都能卖上好价钱,每年成交额在20万元以上,既方便了乡亲,又拉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他说,干经纪人这一行,要诚实守信,头脑灵活,既不能让客户失望,又不能让乡亲们吃亏,他就是靠着干经纪人每年仅信息中介费一项就可收入上万元,真是人在家中坐,朋友遍天下,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使他变成了这一带人人羡慕的“红人”。
 
院子净了  吃水近了
 
    步入农户大门,家家院子里有一个水泥铺成的长方形水场,这是陕西省实施“甘露工程”,为解决贫困山区农民人畜饮水困难的一大举措,也是政府关心百姓疾苦,情系山区群众的民心工程。
    村民侯正经的院子最大,水场达100平方米,旱井深6米,蓄水量居全村之首,除了供应全家人日常用水以外,还可以用来接济邻居。他对笔者说:“以前下沟驮水,赶上毛驴最少得一个多钟头,有时候地里回来累得要命,还得顶着烈日驮水饮驴,碰到雨雪天气就要往上担水,实在不方便。自政府在农村实施‘甘露工程’以来,国家统一投资给我们购回水泥、白灰、打水器等物品,村民只需投工就在自家院里打旱井,修水场就行了,并且这么大的水场,雨天可以接水,晴天能晒粮食,还美化了庭院环境,真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政府为咱想得真周到!”
    “甘露工程”的全面实施方便了家乡群众用水,这种天然雨水干净卫生无污染,只要经常打扫水场,定期清洗旱井,下雨及时接水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彻底改变了故乡农村“吃水难”的现状,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在短短两天的采访中,我深深感到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沐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和风细雨之中,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开拓着致富的道路,他们跨上了新时期的快车道,确实富起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都在不断地和时代接轨,向着文明富裕的方向前进。
    故乡在发展、故乡在前进,故乡犹如那奔腾不息的延河,永远是常流不息,滚滚向前,永远跳动着生命的活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绿树成荫、山川秀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侯耀强 录入:侯耀强 来源:原创
  • 上一篇:爷爷不想走
  • 下一篇:磨面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