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抬磨

作者:侯耀强 录入:侯耀强 来源:原创  时间:2016-3-25 15:09:58 点击:

抬    磨
 
(侯耀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在我的家乡农村家家都用的是石磨,而打石磨必须请石匠在距村子很远的山沟里挑最好的石头,先用錾头圆两个磨坯子和磨盘,然后,主家在村里叫上十来个年轻人抬回来,再在院子子进行加工,掏磨眼、“铺”磨齿,最少得半个多月才能打成一副石磨。
     抬磨是一件既费力又危险的活路,由于要经过的路全是在沟渠和石碣上的小路,崎岖难行,人空走都得小心,而要把几百斤重的石磨抬回来,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磨坯子打成后,主家要选个黄道吉日,在头天晚上就把人“问”好,除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以外,再叫几个婆姨女子帮忙做饭,必要时还得往半路上送饭、送水以保证“后勤供应”。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有的扛着磨杆、有的拿着绳子来到山沟里,等都到齐后,先由几个有经验的人用两根粗杆子将石磨夹紧,绑牢,然后在杆子的四头再绑四根“小杆子”,绳子的长度要系一致,以免抬磨时用力不匀、轻重不一而出现意外。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每根小杆子上两个人上肩,总共需要8个人,并且最前面两个人就像“方向盘”一样,要选力气最大、身体最好、比较灵活的人打头,其他人有的拉人,有的护着大杆,一律各就各位,都不能闲着,这时,有人开头喊 “一”大伙随声应和“二……三……起!”重重的石磨就被抬离地面,大家憋足劲儿、踩着乱石、奋力前行,谁滑倒了,旁边的人赶紧扶住杆子放在自已肩上,谁实在撑不住了,立即就地换人,有人鞋子陷进泥潭中,就拔出光脚继续走,有人一脚踩进水沟里,脏水溅了一身,裤子湿到了大腿上,仍然不敢停步,大伙在这个时候非常齐心,无论是遇到沟水、淤泥还是柴草乱石都要抬着石磨保持平衡,稳稳前行,丝毫马虎不得,因为稍一疏忽,就会动下乱子,后果不堪设想。到了上陡坡时,先休息一会儿,然后,高个子在后,矮个子走前,别的人也一齐上阵,拉的拉,推的推,七手八脚齐用力,喊声四起震山谷“上……啊!”“不能退……啊!”“快拉人……啊!”“看好路……啊!”“宁可挣死牛啊!,不能退了车啊!”那种场面真让人联想到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情景。
     过了“难关”到了比较平缓的路面上,有人提出“歇一会吧!”,这时,太阳也冒出一杆子高了,人们也都累得筋疲力尽,主人连忙发烟递水,老年一点的人把松了的绳子紧一紧,等大伙都休息好后再起身。就这样,赶早饭前就能把两扇石磨抬回院里,主家要给大家准备一顿最好的饭菜和烟酒,一时间,农家小院里热闹非凡,划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众人酒足饭饱之后,各自回家。
     我们村里人打石磨一般都是在井沟里,距村子还算近一些,可是圆磨盘却要到距村子十多里路的“马莲沟”和“迭村沟”才有,因为磨盘的表面一定要光滑,并且面积较大,这种石料很缺,中间还要掏一个圆眼,弄不好就会断裂,瞎忙一场。
     记得在70年代中期,还是农业社的时候,我的爷爷给队里放羊,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迭村沟”圆了三个磨盘,但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一个,父亲就和我大爸商量,两家合伙问上两班人马,把磨盘抬回来,可是,从我村到迭村沟的路有一段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杂草丛生,又窄又陡,中间还要上几个半人高的石圪塄,我们背上一梱柴往上走时都要爬行才能过去,要把又大又圆的磨盘从这条路上抬上来,并非易事啊!当天晚上,弟兄俩合计来合计去,最后决定把全村的50多名青壮年劳力全部用上,分成四组,利用一天时间把两个磨盘抬回来。
      抬磨盘和抬石磨方法基本一样,只是磨盘大而薄,夹不住,但中间有个圆眼,用一根结实的粗棍子穿过去,然后再系上两根大杆子、大杆子的四头系四根小杆、小杆上有8个人上肩、其余的人都护在两旁准备换班。我们那次抬磨盘虽然用的人较多,可是到了上一处比较狭窄的石头路时,就只得挑了四个力气最大的人上肩,抬了足有100多米才到了宽处,正在大家准备放松一下时,突然“卡嚓”一声,中间的小杆子坏了,眼看着磨盘就要倒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有两个人用肩膀死死地顶住上面的一根大杆,其他人赶紧一齐上手,这才稳住了磨盘,“好险啊!”众人都惊出一身冷汗,要不是这两个年轻人眼疾手快,如果把人压在下面,就会有生命危险哪!
     休息了一会儿,换上小杆又起身了,越往上走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走,再加上刚下过一场小雨,石碣上的柴草又湿又滑,人们抬着磨盘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滑地向上攀登,最前面的两个人旁边有四个“护卫”不离开半步,紧紧地抓住杆子,互相扶住,吆喝鼓劲之声不绝于耳,在山沟里久久地回荡;后面的每根杆子上最少有两个人甚至几个人上肩,你跌倒了他顶住,他跌倒了你顶住,人人都是竭尽全力、高度紧张,全神贯注,挥汗如雨,鞋子丢了顾不上穿、裤子挂破了顾不上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磨盘尽快抬上山……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磨盘抬上了地畔,这时,早饭已送来了,人们又累又饿,立即团团围坐在一起,又说又笑地吃完饭,有几个小青年还趁机玩起了摔跤“比赛”大家又来了兴致,纷纷站起来把他们围在中间看热闹,最有趣的是一个“小个子”的“大胖子”摔跤时,大胖子自以为身强力壮,根本没有把小不点放在眼里,可没想到,对方凭着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的优势,刚刚交锋三个回合就使了一个拌脚,就把他摔了个“嘴啃泥”,这时,人们的欢呼声、笑闹声响成了一片。
     那一次,我们两家的磨盘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抬了回来,大伙还帮忙把我家新打的石磨安上,一直用到村里有了磨粉机才闲置下来。
      抬磨盘和石磨虽然是个出力活,但年轻人都是有求必应,困为这是展示自已力气和能耐大小的好机会,并且人人都会争先恐后,用尽力气,没有一个耍奸溜滑的,有的人抬一次磨,浑身疼痛好几天,但从不叫苦喊累;相反,如果谁家抬磨问人时漏掉一个年轻人,他就会觉得心里老是不舒服,认为主家小瞧了自已,过后还要问个明白,这就是老百姓助人为乐的性格使然,朴实无华的精神所在。
     往事如烟,一去不返,但不知为什么,每当闲暇之余,回忆起乡亲们抬磨时的情景,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常常在我的面前晃动,他们那种坚忍不拔、争强好胜的人格魅力让我终生难忘。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心中的那一团团火热的激情,曾经燃烧得我热血沸腾,给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回避、永向前;面对成绩和失意,胜不骄、败不馁,踏踏实实走下去,披荆斩刺攀高峰。
 

作者:侯耀强 录入:侯耀强 来源:原创
  • 上一篇:耕地岁月
  • 下一篇:爷爷不想走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