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拦羊饭

作者:焦文栋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2-13 11:48:57 点击:

   小时候,曾跟上大人拦过羊,偶尔也曾顶替过三五次。如何拦好羊,咱是个门外汉。但对歇响午吃的拦羊饭,记忆倒是挺深刻的。

   拦羊人一般是到老晌午了,才把羊吆下山。羊急的要喝水,就乖乖地下山,跑到早就习惯的石崖下滴水哨的地方歇息了。

   拦羊人把羊群赶在石崖下等羊安稳了,就开始给自己做饭。不拿案板不拿刀,不用杆杖不用瓢,吃的好也喝的饱。先把干粮布袋里的干面倒在锅里,把面和的比压饸饹的面软一些,放在干粮布袋里叫省一省,然后给锅里盛足水,架在三块石头支起的锅架上,用从山里捡到的干柴开始烧水,待水烧开了,面也省好了。把省好的面边拉边拽成薄片片、宽条条,像裤腰带一样,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的拦羊面、驴襻胸面,再一片一片地揪到锅里,煎上两煎,把锅从火上端下来,放在平滩处,折上两根柴把把当筷子,架锅就吃开了。唯一的调料就是从不知谁家地里摘的几个辣子,蘸上从家里带的盐。待吃完了,汤也不烫了,端起锅把面汤也喝个尽光。

   有时早上干活多了,或因送饭等原因放羊迟了,什么也没来得及拿,歇晌午前,只好从别人家自留地里掰几穗玉米棒子,再揣几颗洋芋、红薯。歇下了,用镢挖一条一拃宽、一拃来深、一尺多长的土壕,放入干柴点火,把玉米穗子留三五层苞皮,担在火槽上烤。烧一烧,把玉米穗子翻一翻,玉米苞皮烧的差不多了就能吃了。然后再用湿土捏几块土疙瘩架在火槽上成拱形,加火,待湿土圪塔烧红了,把洋芋和红薯往火里一撂,把烧红的土圪塔塌下去,上面石再盖一层土,把火封好,抽上一锅旱烟的功夫,土圪塔下的洋芋和红薯就熟了,一股诱人的香味渐渐飘出来。把烧熟的洋芋从火里掏出来稍微一磕打,挤捏,皮就爆开,洋芋瓤蓬松沙散,羡的那些在山野里拾柴、挖药材流鼻涕的小子们直咽涎水,羊倌就把那些没吃完的分给那些嘎小子吃。碎娃娃吃东西不像大人家利利洒洒,糊的嘴上脸上鼻子上全是黑墨圪渣。拦羊人讨一半次便宜,乡人不计较,如果经常在人家地里偷偷摸摸,就有人骂娘了。

   有的羊倌为了省事,从家里起身时抓上一把米,把老婆烧好的馍坨子或者烫团子背上,歇响午了,就熬上一锅稀米汤,把烧馍馍(烫团子)掰一块,在热米汤里泡一泡,也不凉了,也不硬了。因烧馍馍里垫有油盐葱草花,在热米汤里泡一泡特香。烧馍馍吃完了,米汤也就不烫了,端起锅一咕噜下去,腰圆肚涨:“啊,美扎了!”

   较为复杂的是,今天如果准备在山里吃一顿和锅面,从家里走时,就要带点盐、花椒面等调料。那时的农村,家户一年也出不了几碗油,拦羊人去山里就不可能带油了。到歇息时,来到老地方,先在锅里把面和好,把火点着,还是从谁家地里摘上一颗小南瓜,拔上两根葱,摸上两颗洋芋,洗净以后,用小镢或拦羊锨切成小块,水烧开以后连同调料直接下锅,待菜八成熟了,就把面给掐进去,两三煎后,有面有菜,稀的稠的一锅和面就熟了,把茹圪针杆杆皮一刮,石头上磨一磨就是一双好筷子。须臾片刻,锅里的美食就全进了肚里。

   过去的拦羊人因当时的生产特点,大清早得下地干活。农业社时,到饭时,还得给大集体作业的社员送饭。如果出山的人多了,二三十人的吃的、喝的,足足有二百多斤,一个人一次是送不到。担上百十斤的担子,上山下洼,怕把开水倒了,还不能歇歇,真够呛!等地里的人都吃完了,拦羊人才可以担上空家什回家吃饭。赶吃了喝了就不早了,农民常约摸的“放羊前后”也就是上午十一点左右了,又吆上羊“嘚儿朗当去了”。每天拦羊回来,大都到傍晚时分,总要捎带一把柴草,有时羊群后面竟然跟着一只狼偷袭羊群,羊群哗的一下乱叫着跑乱了,拦羊人急的又是呐喊,又是拿起镢头扬打。遇阴雨天气,没有雨衣,浑身淋个湿透。遇到羊的产羔期,刚出生在野地的小羊不会走,羊水不干,衣包未脱,就得抱着回来。待给羊羔配好了奶,羊圈好,圈门子横棍插好,就不早了,还没吃完晚饭,有的人就已进入梦乡。

   拦羊人可真辛苦啊!风里来雨里去,风吹日晒,没吃过一顿好饭,没有一顿能按时。


作者:焦文栋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 上一篇:第一次进城
  • 下一篇:故乡的小河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