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网络)
这几天,儿子不好好吃饭,估计是宅家不活动的缘故。除了买菜我一个人出去外,几乎不让孩子们出去,所以,疫情虽猖獗,我们一家人都好好的。
早晨,我去早市买菜,有几家农村来卖猪肉的,每个肉摊都围着不少人,听见说什么大腿肉包饺子好,五花肉做丸子好云云。我站得远远的,心想那也买点农村猪肉,给孩子们做些饺子、包子吃。等一波一波人走开了,我才过去,选了两斤多的一块猪腿肉,又买了萝卜、白菜,芹菜等,回到家就忙活起来了。
饺子一直是中国人舌尖上的传统美食,宴请贵客朋友,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平时很少吃饺子,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亲戚时,才能吃上一顿饺子。那时能吃上一顿饺子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儿,感觉特别香。记忆中,一家人围小桌而坐,姐姐擀饺子皮、妈妈包饺子,一个个元宝似的饺子整齐地摆放在方盖上,玲珑可爱,我便也抢着要包,却怎么也包不好,看着自己包的饺子奇丑无比,惹得大家一阵大笑,只好停手,去剥葱捣蒜,燃柴烧火,等着下饺子。饺子上来了,给邻居家送上一盘,邻居也把他家的好饭送过来,大家围桌而坐吃着饺子,有说有笑,那热闹、热气腾腾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儿时,不知是穷还是猪都是自家养的喂粮食的缘故,或更是那其乐融融的场景,大肉馅的饺子吃起来特香,不像现在的速成猪圈养着喂饲料,肉吃着和农村散养的差别很大。
八岁那年,我们从老家的小山沟搬到乡镇附近的川道村。那是一个公路、河流,田野都较为宽阔、平坦的村子,条件好,院子底下的田地里种着一大片的花生,花生成熟时,就有人来收购,省时省力多了点经济收入,生活大有改善,离父亲工作的县城也近了些,父亲时不时带回或捎回些猪肘、羊腿等为我们改善伙食,吃饺子已不再是奢侈的事儿了。
上高中时,一家人随父亲搬到县城,母亲周末得空也给我们包饺子吃,虽没儿时那样馋人,却也是浓淡相宜的家常美味。在我的心里,饺子就是家的味道,就是那浓浓的亲情与厚重的爱!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五年了,曾为我们做各种美食而忙碌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
逝者如斯,飘逝于山川河流间,唯有真情常伴左右。如今我也为人母,在给孩子们做饺子时,也如母亲当年一样,每一道工序都精心制作,唯恐忽略了哪个细节,影响了饺子的味道。今天的大肉,没用绞肉机,而是一刀一刀地慢慢剁,把那些肥腻多余的都剔除掉了,只留瘦肉和一点精致的肥肉,肉馅剁得细碎。把焯过水的胡萝卜、白萝卜、芹菜和白菜(少许)也剁得精碎。待一切准备好,在肉馅里放上红葱末,生姜、花椒面、大料、盐、鸡精等佐料,再烧一勺橄榄油,用新花椒粒烧炝过,浇在肉馅上,饺子馅鲜而不柴,此时一阵清香已扑鼻而来,顷刻间整个小厨房溢满香气……
饺子要做到色香味俱全,每道工序都需用心制做。饺子面尽量提前一小时揉好,醒得时间越长,饺子面就越柔软、劲道。面挤子尽量小而一致,这样包出的饺子精巧别致,给人一种视觉美。煮饺子煮到软硬适中即可,再配上精致的蘸料和红红的柿子汁、辣椒酱,美味的家常饺子入口喷香,即刻在舌尖上氤氲出温馨幸福的味道,让人久久难忘。
今天做饺子花去我一下午的时间,做得细致,味道比以往更好,儿子吃了一碟子,女儿也吃了不少,直夸妈妈的手艺好。晚上又蒸了一锅小包子,刚出锅的包子香气四溢,孩子他爸一连吃了两个,说:“真不错!还想再吃一个。”
姐姐去了西安没在家,就给姐夫送去一盘饺子,也是吃得舒心可口。
这一天虽累,但看着大家吃得开心,比起辛苦,我更快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