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大哥》

作者:如雪 录入:如雪 来源:原创  时间:2015-10-22 11:46:45 点击:

大哥比我大了整整13岁。在我刚有记忆的时候,大哥已经挑着木匠担子,跟着他的师傅走村串户地去做木活了。我开始上学的时候,大哥又去农村插队了。因此,对大哥的了解不是太多。前一阵,大哥将一叠他自己的文稿交给我,让我替他打印。通过阅读他质朴而流水般的心情文字,我对大哥才有了详细的了解。

大哥名叫吴广斌,19531015日生于延长县安河镇。1960年起在安河小学上学。19667月,安河147名考生参加初中考试,考上28人,大哥即是其中之一,考入张家滩中学。进校不到一个月,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1969年夏,大哥初中毕业了,但因政治运动影响,没拿到毕业证,回到了家乡安河镇。当时安河小学一进大门有三孔老旧石窑,雇了好几个泥水匠,就是泥不住。原因是石窑有硷性,与和好的泥不粘。大哥知道后,30元钱揽下了这个瓷器活。他带上我的二哥、三哥开始干活。和好泥,从窑口一直泥到窑掌。没想到,刚泥完,泥全部掉了下来。泥了几遍,都是如此。怎么回事呢?疲惫不堪的大哥坐在地上直掉眼泪,二哥和三哥也垂头丧气。没办法了,大哥去请教安河一个老泥水匠。按他的办法,哥哥们在山上砍了“蓑草”晒干,剁成寸半长,和在泥里。泥关,在石窑上钉上木橛子,然后把泥用力摔在木橛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完成了这个艰巨任务。大哥拿到了自己挣的30元钱,交给妈妈补贴家用。

30元,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1969年夏,安河医院盖手术室,16岁的大哥去给工地背石头。

每天,天蒙蒙亮,大哥从沟底把石头背到能拉架子车的路上,一直要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每天搬着沉重的石头,大哥的手被石头磨烂,鲜血淋沥,钻心地痛;肩背也被石头压烂,结痂,再压烂,再结痂。七月娇阳如火,大哥背着比自己身体还要重的石头,从沟底把石头背放在架子车上,汗珠子洒满干活的土路,汗水和着泪水不断地迷蒙他的双眼。整整干了40天,每天吃的都是高粱面团子。当时,站场的是包工头的徒弟,管伙食的是包工头的小舅子。干完活结账时,给大哥评的工值是15分,每分1角钱,一天工钱是15角,伙食每天扣13角,除去伙食每天才挣两角钱,干了40天挣8元钱。有两天雨天,没出工,也没去吃饭,还扣了26角伙食费。如此算下来,大哥背了40天石头,只挣了54角钱。妈妈用这54角钱在安河供销社扯了一块花布被面,给大哥做了一块新被子。盖着用整整四十天背石头挣的钱换来的被面,大哥的心里五味杂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69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16岁的大哥拜一位河南籍的木匠为师,开始了学艺生涯。

当学徒是非常辛苦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把推刨刃磨一遍,再伐锯,待师傅起来了,一块推、砍、锯、凿,一直干到天黑。晚饭后,还要加班给雇主干些诸如修蒸笼、小凳子或放油灯的灯柱子等零活。多数时候,睡觉都在晚上12点以后了。八个月以后,凭着聪明、勤奋、好学,大哥出师了。从此以后,大哥的手艺在安河、罗子山、郑庄一带小有名气。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大哥再次上学,渴盼用知识改变命运。在高中,除了学习,闲暇时大哥还继续做木活。此时,我们全家搬迁到郑庄镇居住,租住两孔土窑洞,一孔全家人居住,另一孔就成了大哥的木匠铺。哥哥做活的工钱,全用来补贴10口之家的拮据生活。因为我们是新近搬迁来的,村里的孩子经常欺负我们,骂我们是“黑户”。深感倍受歧视的大哥,下决心买处宅子,彻底改变漂泊的家庭命运。于是,20岁的哥哥用他做木活挣来的230元,买了三间房,使我们家第一次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

19741月大哥高中毕业时,按当时政策,知识青年都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鉴于我们家人口多(十口人,兄妹八人),生活困难(只有父亲每月43.50元的工资),公社就没有让大哥上山下乡,而是安排他到公社农机厂,当了一名木工,每月工资45元。就是这45元钱的工资,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生活压力。

随着大姐、二哥相继插队,家里生活有所好转,不想一辈子当木匠的大哥,也去农村插队。因为大哥有文化,去农村后就开始教书。期间,大哥在《山丹丹》(《延安文学》前身)发表了两篇文章。恰巧,延安知识办抽调有这方面特长的知青编写《知识青年在延安》第三集,大哥幸运地选中。之后,在延安第一招待所,大哥与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贾平凹、延安知青办的权海凡、延安文艺创作组组长杨明春、延安师范教师李天芳等,一起修改了一个月的书稿。

1976年底,大哥被招收为安康紫阳铁路局工人。当时,我的大姐、二哥还在农村插队,其他弟弟妹妹都在上学,家庭困难多。为了照顾家,大哥放弃了去铁路局工作,留在县上工作,后来按教师转正。

19773月,大哥成为了一名正式国家干部,在县文化馆上班。他一人身兼数职,会计,保管,摄影,还编辑《浪花》文学刊物,一口气干了整整三年。19803月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从事文书、宣传干事、通讯干事等工作。1985年被提拔任命为县整党办副主任,1987年调任宣传部副部长。1993615日,担任县委宣传部部长。2003年担任延长县首任文联主席。掐指算来,大哥先后当了10年副部长、10年正部长。出身贫穷的大哥,就是凭着自己的勤恳和奉献,以及过硬的文笔和出众的才华,一页页书写自己人生的精彩。

离岗后的大哥,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在家照顾八旬老母。还抽闲暇时间,收集了许多文物。亲朋好友遇上困难了,大哥都会全力以赴,倾囊相帮。

2014年,自小受尽磨难,吃不饱,穿不暖,正值安享天伦之乐年纪的大哥,或许是早年磨难、辛劳的缘故,无情的病魔袭来,大哥病倒了。病中的大哥一如既往地心态乐观,坚毅而顽强。全家人都为大哥祈祷,期盼天佑好人。相信大哥定会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本想早一点为大哥写一点文字,因担心自己笨拙的笔难以表达对大哥的敬意,就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大哥突患重疾、为大哥整理文稿时,才写下了如许文字。

千言万语汇集成一句最最诚挚的祝福:大哥,您若安好,咱家才有晴天!

 

 

作者:如雪 录入:如雪 来源:原创
  • 上一篇:怀念下驿姐夫
  • 下一篇:延河流韵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