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陈蔡论道

作者:千年明月 录入:千年明月 来源:原创  时间:2017-5-18 10:40:56 点击:

    鲁庄公三至六年(公元前492年--489年),孔子周游进入陈国(大约今河南安徽界),当时东南的吴国意欲攻打陈国,陈国自知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向西南的楚国求援。陈国处在大国的缓冲带上,陈楚是唇齿关系,于是楚国出兵,驻扎在城父(今天安徽省亳州市城区城父镇)。
    楚国人听说孔子进入陈国,想聘请孔子,这个消息传入陈国大夫耳中,陈国大夫们平日里施政不力,兴许还有不少劣迹被孔子掌握,害怕孔子进入楚国后走漏消息,从而对陈国掌权者构成威胁,就想了一个自认为高明又很不地道的办法,让征发来的服役者把孔子和包括颜回、子贡、子路在内的弟子们围困在郊外的旷野上。
   这一段在《论语》中有简短的记载,仅30余字,“在陈绝粮,莫能兴。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太史公以修正史为务,《史记》中说孔子及其从者突围不能,跟随他的弟子们因为断粮,饿到站也站不起来。
    这是孔子十四年周游列国最为困窘尴尬之秋,如节令中的寒冬,穷厄至极。而每到这样的处境,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往往因此动摇,会质疑自我行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孔子呢,面对这样的处境,他一面讲学,一面又是诵诗,又是唱歌弹琴,和平时并没有多少改变。
    下面体质弱的弟子已经站不起来了,好勇直率的子路于是首先发难,“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显然这里话外有音:君子和小人有时也没啥区别,你唱歌弹琴能当馍馍吃吗?我饿肚子你不也饥肠辘辘吗?子路的话,口气很重,语带讽刺,盛怒之下,甚至有些忘了为人徒之礼。孔子知道来者不善,于是回答道:君子遇到困窘,能坚持节操不动摇,而小人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违背道义超出底线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并对身边的子贡说,我虽博闻强记,但有一种原则贯彻其中的。可以知道这条原则就是不违仁,不违礼。君子不因外物变化而喜怒形于色,而穷极思变。孔子的话听起来有些愚腐不知变通,而这正是常人所不能理解处。此时孔子的言行倒是具有古典哲学意味,因为我们见惯了有米便是爹的世风。欲望像一条没有堤坝的河流,只要有机会就会溃堤。仁义在物质面前几乎斯文扫地。《论语》中有孔子两句话可以印证当时孔子的话不是随便说说,也能看得出他对学说立场的巩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意思是不讲仁义的人是不能够长期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期处在安乐中。
    孔子带着一拨弟子们出来,自然希望顺利且能有所收获。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分析处于困境的原因了。而闹得最凶的是子路,因为子路小孔子九岁,却一直是孔子的马前卒,像唐僧取经路上的孙大圣,所以孔子有问题先召子路前来来开导他:《诗》中不是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让他去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这显然是投石问路,探出子路反应强烈的原因?子路是个直性子,他回答说,大概是德和智谋还不够吧,所以大家不信任我们,也不放我们前行。太史公《史记》就是这样说的: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智邪?人之不我行也。连用两个“意者”,即“恐怕”、“大概”之类推测的词,可知子路对自己的回答也是无法自信,但都把问题揽在我的一方,盛怒之气稍弱,对当前的困厄也表现出一筹莫展。孔子下面的回答当下推翻了子路臆测:有这样的话吗?仲有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就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能早行无阻,哪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退出后,子贡进来见孔子。子贡和子路的题目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子贡在弟子中属于能言善辩者,他心思缜密,自然他的话婉曲很多: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下你的要求呢?子贡的话有两层意思,前一层自然是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当前的身不由己根本原因还是学说不被世人接受。它是后一层的铺垫,那么后一层就有问题了,既然不被接受就给自己个台阶下,然后让别人接受。子贡是个商人,能妥协能变通,薄利多销嘛,把货物从贵族价格降到平民价格不就得了嘛,总不能把他堆在库房里滞销啊?子贡的话似乎有道理,不想这次轮到孔子大不满意啦,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好的手艺,但他的所作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研修自己的学说,就像网一样,先勾出自己的大致头绪,然后再一次梳理,但不一定被世人接受,现在你不去研究自己的学说,反而降格来苟合取容别人,你的志向也太不远大了。的确孔子的学说在世人眼里为高山流水,虽然曲高和寡些,可他绝不因为别人不了解不欣赏就甩卖,如果这样,他的周游列国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或者像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小货郎。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他和子贡身上:有一天,子贡得到一块美玉,不知如何处理,就问孔子,孔子毫不迟疑的回答,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这两者表面相似,实则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是寓言,以美玉比方自己的学说,卖掉它就是找到一个接受自己学说的人,并没有降价处理的意思。现在,子贡的话牵涉到价值观改变这一上纲上线的问题,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那他自然就不能让步了。
    其实这一段很值得我们去回味,孔子的带有文学色彩的劝诫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对子贡的谆谆教导。子贡是他的得意门生,并且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十分信任,但子贡说到的事没办法商量,他宁可餐风露宿,宁可受困于物质,也不愿意背叛尊贵的理想,不得不说是最大可贵处,这和唐僧过了女儿国最是接近,虽然一个是取经,一个是布道,但殊途同归,两个人都经受住了考验。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颜回,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孔子死后他配享祭祀,明代的嘉靖追认他为复圣。面对于两个师兄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之色,一个人不研究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经下大力气研究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人接受又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欣慰的地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假使你有许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颜回的回答正好符合了孔子“君子固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滥觞和初心,深得孔子的赞赏。相形之下,子路子贡的自我怀疑与变易都不能支持他实现人生的目标。
    孔子有松柏之姿以当岁寒,这是后来者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的。发生在2500年前的这场不大的论道,它看似是论人格,论操守,论弘毅精神,实则辐射的是担当,是泰山崩于前而不改颜色的进取,彰显的是一个仁者的使命必达的气魄。

   补:孔子“厄于陈蔡”,后来演绎了不少版本:《孔子家语》、《庄子》、《吕氏春秋》。如此,陈蔡成了一个谈论人生的道场,一个问天,问人的地域和文化意义上的道场。

作者:千年明月 录入:千年明月 来源:原创
  • 上一篇:五月槐花情
  • 下一篇:网络与网名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