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旅游是在陌生的旅途中发现惊喜和邂逅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反思自己的活法。”在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发现,心旷神怡,离尘绝俗,生活的改观,人生的超越,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创造一种新的状态,在平凡中升华,塑造品格,体现旅游价值。
又是一个双休日,我和妻子自驾继续辐射外延拓展走进了云丘山风景区。
相传这里是伏羲、女娲繁育华夏子孙之地。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称。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运城市的稷山县,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乡宁,春秋晋鄂侯居此,古称鄂邑。北魏时,先后称昌平和平昌。五代后唐同光元年改昌宁县为乡宁县,县名沿用至今。稷山县位于运城市正北端,古属冀州,自北魏设县至今。华夏农业始祖后稷曾在此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稷山县名由此而来。乡宁也好,稷山也罢,它们均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等珍稀物种的天堂。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629米。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4A级旅游风景区。素有"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和文化”。是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和中和文化非遗传承地。
出发上陵侯、京昆高速,在稷山县下高速,沿233省道个把小时后便抵达云丘山风景区。检票口入园,听导游介绍,其实云丘山风景区有两大景,一景是前山,一景是后山;我们初来乍到,便选择沿后山景区线路在中和广场乘中巴始发:五龙宫、伏羲岭、塔尔坡古村、神仙峪等十几个景点一路看过。
神话中和广场
中和广场长79米,宽63米,面积近五千平方米,上古时期,中和广场所在的地方是伏羲女娲滚磨盘交汇之处,也是伏羲观天测时的一个点。相传,伏羲在东面的马首山,女娲在西边的神龙岭,兄妹俩各自滚动一扇磨盘,居然在山底合在了一起。两人遂认为天意让他们结合繁育万民。中和广场北端立有伏羲女娲图腾柱,柱高9.95米,寓意九五至尊,最大直径2.4米,寓意二十四个节气,重81吨,寓意九九归一。图腾柱上刻有巨型石雕,是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交尾雕塑,它代表人类初期的性崇拜、也告诉了人类繁衍的渊源。伏羲在东,手持矩尺,女娲在西,手持圆规,规代表圆,矩代表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手中的矩和规也寓含着天圆地方和社会秩序。周围的石雕是十二生肖像,既代表十二属相,也代表十二时辰。现在每年二月十五在中和广场的伏羲女娲图腾柱下举行盛大的民间祭天活动,正是对华夏民族的先祖纪念仪式。
广场右侧便是伏羲岭,海拔1363米。从中和广场向东仰望,对面的山岭,轮廓像一个背依大山、仰面观天的男子形象,人们便称其为伏羲岭。
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中和广场的左上方山崖之上。传说,北方主神真武大帝潜心修道,在他得道成仙时,有五条祥龙把他捧起上天。五龙宫的创建就以此典故而命名。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约六百多年,是由全真教龙门派和华山派道士主持修建而成。
五龙宫因山势分为五层,入山门是灵官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主殿一层为真武殿,供奉着真武大帝,是北方的平安神。二层为财神殿和关帝殿,供奉的是文武财神。三层为五龙捧圣殿。四层为吕祖殿,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拜吕祖保佑健康长寿。五层为三清殿,供奉道教中最高的神。宫内现存石碑40余块。碑文记载:顺治十二年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在吉州做官时,曾为修建五龙宫捐资二两纹银。现在,每年中和节期间朝山拜顶达数十余万人。
走近八宝宫
八宝宫始建于清初,五层叠地式建筑,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殿堂。由华山派二十三世和龙门派二十四世合资所建,因建时五龙宫向八宝宫分配八个元宝,遂得名“八宝宫”。又因其地处五龙宫北面,晚于五龙宫而建,亦俗称“后宫”。八宝宫创建者道士高本质,乃全真教华山派第十五代传人,清初到此传道建宫,至民国传仁、义、礼、智、信、嘉、祥、宗八代。
走近八宝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宝宫门口的一块碑和一座碑楼。碑楼始建于民国年间,是为华山派二十三世法号为永亮子的王真人所立。碑楼四面立柱上悬挂有清末举人焦卓然书写的对联,焦卓然山西新绛人,因学识渊博,文笔隽秀而称著一方。抗日战争期间,焦卓然在八宝宫内国民小学任教。教学同时,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他亲自撰写了一部爱国主义教材《中华国难教育读本》。焦卓然的得意门生甚多,著名书法家姚奠中先生,就是他的学生。
另一座是龟蛇碑,正面刻有“镇宅除邪”四个篆体大字,中心是“龟蛇”两个草书大字,造型逼真生动,足以展现其精湛的雕刻技术。据碑后文字记载,真武大帝在云丘北顶修炼成仙之时,龟蛇二将曾在此显灵,其二位乃保护祖师之神将,跟随祖师保佑人们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故得人们虔诚敬奉。
八宝宫门口两座石狮子,高约2米,于清朝乾隆年间雕刻。石狮多以一对,一雌一雄,雄的脚下踏着一只绣球,雌的脚下踏着一只小狮子。俗话说:“摸摸狮子头好事不断头,摸摸狮子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狮子嘴夫妻不吵嘴。”进入八宝宫,乃其正殿——三祖殿。三祖殿是一座歇山顶的建筑,匾额由山西省著名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亲笔书写。三祖殿内供奉着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分别为道教、儒教,佛教创始人。云丘山在三教合一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药王庙位于三祖殿右侧,内供奉三位神医。中间一位孙思邈,左为华佗,右是张仲景。
救苦天尊殿位于三祖殿左侧,内供奉救苦天尊,即哪吒之师傅太乙真人,两名童子伴于身侧。传说中的他,“千处有求千处应”,这也是封为“寻生救苦天尊”的缘由。
圣母宫,循三祖殿左侧而上第二层即是,俗称“娘娘庙”,民间数量最多的庙宇之一。内供奉后土娘娘、碧霞元君、顺天圣母。后土娘娘于中间,主宰着大地山川,俗称“地母”,‘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中的后土即指这位后土娘娘。左侧碧霞元君,亦称“泰山娘娘”,东岳大帝之女儿,百姓称其为“送子娘娘”,婚后不育的妇女进香求娃,云丘山民间俗称“摸娃娃”,也叫做求娃。后边一位为顺天圣母,古代助产之神。
神龙岭的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云丘山神龙岭的最高峰,海拔1629米。东望马首山伏羲岭,西连逶迤群山,南襟河东大平原,北倚吕梁山脉,层峦叠嶂。登玉皇顶、仰穹窿垂垂,眺云山茫茫,俯瞰神龙腾跃,壮志情怀剧增,让人百感丛生。
玉皇顶建筑是一座重檐十字歇山顶的阁楼,始建于宋元时期,建筑为三叠式,一层为道士居所,二层为星斗殿和无梁殿,三层为玉皇阁,长6.4米,宽6.32米,高15米。
玉皇阁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日月神。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圣尊之主,三界万神的最高神,拥有最大的神权,统领天、地、人三界,管理万物的兴衰,人的吉凶祸福。星斗殿内供奉的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玉皇顶院内长有一株野生翅果油树,是世界独有的山西特产,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玉皇顶周围分布有矮牡丹,它是牡丹的祖先,也是世界保护的濒危植物。
“神使羊差”祖师顶
祖师顶位于神龙岭上,是云丘山第二高峰,海拔1330米。相传真武大帝见祖师顶前有汾河湾,后有笔架山,群山环绕,风水绝佳,遂将此地选作修炼道场。真武四十二岁时功德圆满,白日升天,玉帝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遂称祖师,人们奉祖师爷为平安之神。为纪念祖师爷的功德修建了祖师殿。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朝拜祖师,祈求平安。
祖师顶的建筑始建于宋元时期,其建筑分为三叠,一层为道士住所,二层为自然的城堡沙石团城,顶层是祖师殿,下半部分是宋元八卦攒顶的无梁殿,上半部分为重檐十字歇山顶式建筑。相传古时山顶建殿时,运输建材没有道路,夜深人静时,羊儿成群结队驮运砖瓦,这就叫“神使羊差”。
天门篇
三天门是仙界之门,门前九十九个台阶,门内供奉的是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他们分管着风、雨、雷、电。风伯就是风神,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躯,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头像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在祁山修炼。雨师也叫做雨神,他的信仰与风伯一样,历史也十分久远,秦汉时也已经列入国家祀典。传说雷公能够分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主持正义,会用雷殛惩罚有罪的人。
云丘山一带每逢旱情,村民代表就会到三天门祈雨,他们坦胸赤背,头戴带叶柳枝编成的柳圈,带羊头或猪头,敲锣打鼓,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在三天门前,跪拜祈雨,高唱祈雨歌:“天干了,火烧了,五谷青苗旱干了,神仙老爷爷快下海雨救万民……”
在三天门处可遥望蜡台。蜡台位于祖师顶前方的山顶之上,传说祖师当年修道,每逢夜深人静时,石柱就大放光芒,照耀着祖师爷读经悟道,久而久之,石柱就化成了燃尽蜡烛的蜡台。祖师爷得道成仙后,每逢天下发生吉祥大事,蜡台夜晚就会重现光芒,人们就称它为蜡台夜光。登山之时,见到蜡台就预示着前途光明愿望实现。
二天门是进入仙界的第二道门,这里有四大天王把守,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执掌风调雨顺。在这里叩拜能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嘉庆年间,乡宁县令周悌朝山时题写了“众妙之门”四个字。
一天门乃道教天界之门。门两边有对联:“身心正直遇险不知惧,意志坚强克难必成功”。在一天门有块像人心的石头,人们叫它回心石。
一天门前立有两尊铸铁神像,一位托宝塔,一位持宝圈,在此把守天门,寓意积德行善之人神灵将助你进入天界,作恶多端之人将被拒在门外。登上一天门,看脚下云海茫茫,听身边民歌回荡,衣袂飘飘,神情飞扬,这就是云丘八景之一:“天门樵唱”。
云中天桥 ——玻璃桥
云丘山高空玻璃桥整体长度219米、高度195米、宽度2米,为目前山西省最长、最高的全透明高空玻璃桥。
玻璃桥悬于云丘山两座巨峰之间,两峰崖壁陡直,中间裂谷横穿。风和日丽之时,踩在玻璃桥上,脚下峡谷裂隙尽收眼底,行走其上彷如御风而行,惊险无比;云深雾重之际,于桥上悬空赏景如漫步云端,如若“云中天桥”。
三百多万年前的冰洞
云丘山冰洞群形成于第四季冰川期,是距今已有三百多万年历史。整个冰洞群由11个洞腔组成,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象。冰洞群隐藏在深山之中,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冰洞中依然寒气逼人。洞穴相互贯通,蜿蜒曲折,总长100多米,最宽处有12米,最高处有15米,洞内四壁结冰,五步一景,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分布整个空间,大大小小的冰凌晶莹剔透,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象。
云丘八景之玉莲擎盖
玉莲洞位于祖师顶下的绝壁中,数百米高的绝壁上石髓顺流而下,经年累月,滴成倒垂的天然莲花,是著名的云丘八景之玉莲擎盖。玉莲洞东西长80米,深20米,高230米。
玉莲洞碑文有记,元朝时长春真人邱处机和他的亲传弟子孙志坚、吕志忠来到这一宝地,在此修行,玉莲洞因此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的发源地。全真教龙门派的第一代“道”字辈在此传承。洞内有三清殿、丘祖殿,三清殿内的元代太极壁画图惟妙惟肖、玉莲擎盖下的和龛旁有一颗神奇的“桑榆同株”,合龛内供奉的观音老母神像旁有一联:“玉鹿高峰千仞秀,莲生半壁五云香。”
塔尔坡古村
塔尔坡古村原名榻耳坡,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因老子李耳云游天下曾下榻于此地而得名。后世道家慕名而至,见此风水宝地非常适宜清修,遂在附近山中辟谷修行,并和当地山民结邻而居,渐成村落。云丘山道教日益兴盛,全真教龙门派在塔尔坡村北山坡上的玉莲洞开宗创派建立祖庭,后又在塔尔坡山下建立五龙宫。民国21年(1932年),五龙宫道士为捐资助学以解云丘书院经费短缺之急,将道观所有的榻耳坡地产卖给当地村民。村民出于对附近三个神塔的敬畏,将村子更名为塔尔坡。
塔尔坡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古树掩映。村前的神仙峪里有从山上泉尔凹流下的清澈见底的山泉水,村后背依着高峻挺拔的云丘山主峰,玉莲洞道观雄踞古村之上的抱腹岩中。依山而建,整体呈叠地式排列,建筑多为石砌拱顶的窑洞建构。院子套院子,窑洞通窑洞,部分院落之间有暗道相通,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与私密空间,形成了迷宫般的建筑格局。
在古村可以逛古民居、石窑;看石墙、石洞,穿越千年历史,领略古人建筑理念,欣赏建筑活化石;可以学唱山村民歌,观赏最古老的“迎亲婚嫁”仪式,品尝农家饭,品味大碗茶,看皮影、武术表演;晚上还可以在塔尔坡的夜景中,感受古村的宁静,倾听大自然的乐章。
古老的中和文化
中和文化,即是以中正为精髓,以阴阳动态平衡为原则,名家也指出:“儒、道、墨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均为中和。”云丘山中和文化的内涵主要有三个元素、四个祈求。即:三个元素是:生殖崇拜是中和文化之根,天人合一是中和文化之魂,和谐发展是中和文化之光。四个祈求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神灵庇佑,国泰民安:祈求美好姻缘,如意婚配□祈求子孙绵绵,后继有人。以中和为用的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云丘山上有着如同男根的山石,如同女阴的洞窟,这里成为中国古老的生殖崇拜的圣地。每年云丘山都逢庙会,自农历二月初一起一直要延续到四月初一。在这持续两个月的庙会上将生殖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主要表现在:撮合与媾和,求子与还愿。生殖文化是中和文化古老的根脉。据《系辞传下》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直抵生命的本意和天地之道的本源。而“男女构精”的过程则是万物化生的中和写真,因此,中和文化实际就起始于生殖文化。
云丘山,任千万年时光荏苒,这里依然静净如初。就像天上的云,自在简纯、内涵丰厚;亦如山里的人,在简朴的外表下有着丰富的故事。故事不外乎《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