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菁菁校园 >> 内容

复得返自然

作者:枫溪 录入:枫溪 来源:原创  时间:2025/7/22 1:36:13 点击:

—采风集

   曾有幸接受崔玉学叔叔的邀请,参加史小溪前辈的讲坛。史小溪前辈作为非常厉害的西北散文作家,他说:“一位好的作家,一定得走访山河,阅尽祖国大好河山。被禁锢被居安一隅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东西。”我当时点了点头,觉得他说的太对了。

前辈所讲的东西里有他所见过的塞外风雪,江南烟雨。我却只见过延安灿人的初阳,延长淳朴的民情...当然,我也在脑海里构思过好多好多天空之外的宇宙星海,也想象着醉人的扶风亲吻脸颊时的惬意柔情。可我明确知道,在我还没有经济独立的前提之下,外面的世界与我而言就只是“薛定谔的猫”。

躯体虽然出不去,但可以让意识超脱物外。于是每天都会去细读各位老师阅尽万物后所写的文章,好借他人之眼观万物生息。正巧就看到主席发的“寻梦黄河边”春季采风活动。

黄河?没意思,好像谁没见过似的。

“错过就是一生一世的错过。”刘山林老师说道。

错过,就是一生一世的错过?啧,有这么...这么壮观的吗?那我还真高低得尝尝咸淡!

熟练的拿起手机,熟练的给朱蓉老师发消息:“寻梦黄河边你去吗?你去我就去!”

“我去你就去?嗯...那,哎,啊,那那那...那去吧。是不是要报名?”朱老师回道。

“嗯,你先报我再报”我俩高高兴兴报完名就开始言谈古今,从秦始皇聊到未来科技,我给她讲嵇康阮籍,她给我讲好文的必备......一下子干到早晨的4点。“不能说了,不能说了,再说明天就爬不起来了。”

 正式去采风的那一天,朱蓉老师刚到6:30分就给我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快起床别迟到,早上有点冷穿个外套……

我们的三辆车,就和那要接新娘子的车一样整齐划一,平稳的在路上行驶着。

第一站:娘娘庙!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真是对我们这代00后的真实写照。我非常完美的在车上又要睡着了,一个哈欠还没打完车突然间来了个急刹,生生的把我的瞌睡打没了。我有点懵,一下车,瞬间就有一种回光返照的感觉,阳光均匀的洒在这块地面上,给人一种很通透,直接灵魂的观感。

“呦,苜蓿,这里的苜蓿还不少呢,快谁拿塑料袋着?”不知道是哪个老师喊的。

我跟着史主席进了祠堂,入目的便是各位目光柔慈的娘娘。主席和几位老师进堂后虔诚跪拜以示敬意。

“唉,有没有管学业的?让我也拜拜。”我俏皮道。头低了下一看,发现了娘娘身旁放着的签盒。“你摇一摇,它只能掉出一根签,看那根签是什么?”杨凤君老师说道。樊老师也凑了过来一起看。

“第五十三签:大吉 积善仙缘”我嘴都咧到耳朵后面了,赶紧跑出去,让朱蓉老师也来根签。“我不抽,我不抽,哎呀,我不想抽......”她嘴上这么说着手上已经开始行动了,不过签盒里边的签是真听她的话,只有一根签冒头直直的掉了下去。别的就好像受到了什么样的召唤紧紧拥在一起,怕会分离。

“第三十七签:大吉 佳音可待”我打趣的说道“朱老师这是又要添好事儿了呀!”朱老师眼睛还是直勾勾的盯着脚底的苜蓿,随口说了一句“哪里还盼得着什么好事?只要不是坏事就行。”

第二站:尚罗

“什么玩意?商洛,诶我从延安坐火车到商洛得六个多小时呢,咱不是去宜川吗?怎么就跑到商洛那边去?”我听到车里老师们的交谈后发出灵魂质问。

高东峰老师笑了笑说“是‘尚罗’高尚的尚,星罗棋布的罗。而非彼商洛”。我不禁感叹,古人真有智慧,这起名字也是一绝。

一下车就听见有老师说“这老树快成精了”,我也抬眼望去,800多年的树龄。那时候的历史还在南宋时期。看着他身上的树皮波折,真是时间留下的光辉印记。我小心翼翼的触摸,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走,我给你拍照片走”刘山林老师说。千寻万找找到一个最佳拍摄地,给我拍完给他拍,杨老师看见也跟着拍,刘静怡老师和朱老师也跟着一起来拍。那时候我发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木制装饰品的围栏,一棵高挑的树,就算树旁边有着歪七扭八的杂草,大树冠挡住的太阳,也可以迸发出无限的精彩,而摄影者通过镜头来捕捉到了那时的美好,也将这一刻的美好变得永存。

尚落虽然只是个小村庄,但五脏俱全,我朝着大部队奔去,正好看见别的老师从“崔家祠堂”台阶上下来。光站在院子里就有一种肃穆的感觉,木制的牌匾仿佛在讲述着着他的庄严肃穆,左右两边的墙上标注着族谱。可真是崔氏门中多才俊,才情卓越映千年。

我突然间想起来,崔玉学叔叔不是也姓崔?“不是,这是尚罗村,我是尚罗村人,但迁到东至村已五代人了。”崔玉学叔叔看见我发的消息后回道。

第三站:阁楼

肚子已经开始不争气的咕咕乱叫。也到了我们吃饭的地点,饭店的门面古色古香,手撕包菜特别好吃。“多吃点多吃点,下顿饭可得回到延长才能吃得上。”朱老师一遍遍的在我耳边叮嘱道。吃完饭后便去了东阁楼塔。

第四站:观景台

正值暮春,虽没有仲夏时的山清水秀生意盎然,但也有着另一番风景,你可以看见未来长成遮蔽光秃山貌的“野草”正在努力的突破山神的禁锢,它昂首挺胸对着世界呐喊自己的理想抱负。路边的蒲公英正在对天空扬起自己黄灿灿的笑脸,贪婪的接受着光合作用,用以提高自身的生命能量。我跑在了一棵樱花树下,风一吹,花瓣飘飘洒洒的落在了我的头上,也为我添了分浪漫优雅。

观景台正对着十八弯,崎岖沟壑的山脉更加点缀着这十八出弯的曲折生动。你很难想象工人农民们是如何在这险要道路上走出这一弯一弯的路。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而言,它是我们的观赏对象,它的价值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去看它一眼。可对于那些工人,那些农民而言,那是他们用血汗一条条砸出来的道路。“其实故乡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工人们施工的时候只是看中了政府给的那笔工程费吗?我想并不尽然,就比如斯那定珠,11岁的时候,铁花进了眼睛里才有机会第一次出山,结果还因为时间耽搁太久致使左眼近乎失明。他攒了好多年的钱为家乡修建“天路”却被所有人嘲笑,觉得他是个疯子。为着一条路从百万富翁,成了百万“负”翁……却也正是他们这群“愚公”们的坚持,才迎来了我们这些个人的春天和属于每一个人的无尽夏。

我拿起手机拍照。我想着,拍照打卡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身份的显贵,和所谓阅历资谈也都毫无关联。打卡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有兴趣来到这个地方来一起感叹“人比天高”的含义,去一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

第五站:石堡寨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攀山越岭是我的菜。每一个从山林里长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爬到这个沟下了那个川。“不是,咱真下川呀?”我跟着刘山林老师走到了一条路的尽头。

“看,对面是山西。”刘老师突然间指向远方。我也是到那个时候才抬起了我那尊贵的头颅。“毛主席当年独立湘江头感慨万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会我也是感触到了”我不禁感叹道。难怪文人骚客都喜欢登高远眺,在壮丽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一切抑郁顿挫都只是一小片的乌云,微不足道。

刘山林老师和樊老师在前面带路,我看见朱蓉老师正在向我奔来,就稍带休息了一下。结果一个转眼,前面两个人都飞了。我俩沿着这羊肠小路,头顶着恶毒的太阳“人呢人呢?人都哪去了?大部队去哪儿了?”我将头转过去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一路上,酸枣树的针尖强拉硬拽着我的衣服,一遍遍上演着“强制爱”。路途崎岖不平特别难行,好不容易爬上这座小山的脊背,本想着应该会平坦一些,结果“乌蒙山连着山外山”陕西的山连着陕北的山……

再往上走还有之前的人修建的窑洞。“这是以前人为了躲土匪建的”朱老师说“那些人应该还挺有钱。”

“其实能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存活下来的人,都是一些有钱有权的人,”樊老师说“普通人想要活下去,还是太难了。”

继续向前,钻了洞就看见那些避难的人所用的石碾,沿着小坡而上还有人们用来打探敌情的碉堡。而越到碉堡旁边路就越不好走,想要越过碉堡每一步走起来都得小心翼翼。“我天爷,难怪当年蒋介石败了。我们的先辈到底是怎么想出游击战这样的战术来着,太伟大了吧。而且光说战术没用,首先一大点,身体素质就是挑战,难怪毛爷爷说‘野蛮其体魄’。果然,每一句话的出口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不禁感叹道。

我们一边拿着手机疯狂记录,一边也准备着返程。黄河水在交界线缓缓的流动着,“你看呀,咱刚刚爬上来的地方那个石头像不像那啥?像不像乌龟?就是王八!”我兴奋的指着面前承载万物的大岩石,先辈是通过它的脊背才得以为我们打出一片天地,而如今的我们,也正是因为它的脊梁才得以见过另一番景象。原来,博古通今的前提是有人愿意伏低做小;原来,铭记传承需要自然的鼎力相助。

  第六站:皇庆寺

  这个地方曾来过无数次,今日的寺庙相对于往常显得格外清冷。没有戏台上咿咿呀呀的花旦,也没有悠扬不绝的香火。

  我原本是不想进去的,刚刚才去了娘娘庙,同一天去那么多的寺庙,感觉好像不是很好。但看见史主席也进正殿求拜,也就跟着进去。“呦 ,这也有签盒,我还要摇”我看见了签盒又高兴的叫道。

  “快,这还有香呢,先烧个香,然后再摇。”史主席看见我高兴的不亦乐乎,笑着提醒我。“摇的什么签啊?我帮你找一找它的解签。”

  “主席,主席。第一签!第一签!!!”

  “好签呀,好签!”

  我又跑去文昌阁的二楼求签“上上签!”

  人真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我们害怕一直以来的顺,总觉得物极必反,嘴里一直说“一直太顺,不好”可真当这一直以来的顺境里,稍微带一点点的挫折,却开始在叫唤:“死老天不让人活了”“你看见人家那谁谁谁咋过的那顺”……惑矣!

  我以为我不是那样子的人,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发现我也还是个俗人。一天内我摇了五次签,只有这一个签不是很顺当,却还是感到心里郁闷至极。一路上都在想着为什么药王店的签给的这么差。人总是只能记得住坏的,记不住好的,一直愁眉苦脸的盼着好事什么时候来?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好事是不是就在身边?这真是对上天的不公。

  “嗯?药王殿求着个下下签。那不意思是你以后就不用吃药了,你就可以康复了。”好友给我说。

  是啊,我怎么就没有从这个角度呢?我站在了最原始的层面去思考问题,我只思考为什么是下下签,却忘记了角度的不同,看待问题也不同的道理。瞬间豁然开朗。

  路途随着我们每个人的奔走而变得平坦,路边的油菜花开的正好,人人各有其事,劳作生息发家致富。我们也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或许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像史主席在宴会上说的一样“我们本来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因爱好而识,也因爱好而聚。”我自从来此后认识了好多好多的人,也一同见识了好多好多的风景。我很喜欢《天官赐福》中的一句话“萍水相逢,聚了又散。投缘便聚,不投就散。”也很喜欢《二哈》中的一句话“我不求功成名就,但求人如当年。”景象年年依旧在,不知佳人何处寻。只愿时时长安乐,笑颜常常伴君行。

  半个月后

  “哎!半个月不见,我们冯霞小朋友看起来好开心呀,眼睛都里弥漫着笑意。”乔爷爷微笑着问我,他是我的医生,曾陪我走过无数的寒冬,陪着我去寻找光束。

我笑着给他比划着:“因为这些天我认识了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人,跟他们产生了很多很多的羁绊,还一起去了大自然,去拥抱大树,一起参观了山川寥寥,一起见证了历史的痕迹。”

乔爷爷听后,也笑着说:“我记得陶渊明好像说过一句话,好像叫什么?‘久在樊笼里’下一句怎么说来着?”

    “复得返自然”。

作者:枫溪 录入:枫溪 来源:原创
  • 上一篇:我的班主任
  • 下一篇:梨花游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