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需要我帮您推荐适合您的洗面奶吗?”护肤品店的工作人员问道。
“哈,不用。我让Kimi给我推荐就行。”我礼貌地回复。
付完钱,出了店门,又打开了Deepseek去再次测评一下这款洗面奶的优缺点。“啧,早知道就不买了。Deepseek说这款洗面奶挺拉夸的。”
怀着一肚子的不满意,手中的洗面奶就好像是被判定的罪物,它是那样的垃圾那样的不可存在。“讨厌的Kimi,查的一点都不完美!”却未曾发现,自己好像成了一个骷髅人,思想仅存在于人工AI的推荐之下。
买手机?让AI测评一下。
吃什么?让AI推荐一下。
这玩意儿是什么?让AI解读一下
……
如今,社会在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见却似乎越来越退步。刚开始时一有问题问百度,越来越到后来,问豆包呀,问Kimi呀,问Deepseek 呀!可你若是想问为什么不问人自己?
“人不知道呀!AI那么好用,干嘛还要自己费心费力的翻资料?直接一问AI什么玩意儿都能给你解决!”好友说道。
我无力反驳,我也打心底的认为AI确实是个好用的东西。课堂上老师讲不懂的题,让AI给我逐步分析,暗恋对象跟我说了一句话,赶忙让AI给我解读。AI怎么讲我就怎么做。可我不禁在想,如果什么东西都靠AI研究,人类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又该如何发展呢?
“你说,有一天AI会代替得了文学吗?”老师问我。
我摸了摸脑袋,回答道:“AI只会在现成的题材库里模仿,想要真正的去创新,应该很难。”
老师叹了口气,说“现在好多学生写文章都靠AI,让他们去积累名句,他们每句都是什么麦克阿瑟,我都没听过这个人。甚至有学生在卷子上还写“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算法。”什么玩意嘛,都是些!”
这让我也不禁感慨:我们似乎将自己关入了“信息茧房”。上至七八十,下至五六岁。无一不是抱着智能手机,我们明明都在刷着抖音快手,可和同龄人相处时,我却像是个与世隔绝的老人。老妇人的视频里无一不是家长里短,婆媳关系。少年人的手机里无一不是帅哥美女明星游戏……可当手机里所推送的内容不符合同年龄人的圈子,你会发现,不知从何起,你突然间就不合群了。
“很正常,大数据推送”我那学大数据的好朋友两手一摊很无所谓的向我说道。“你喜欢看什么?大数据就会给你推什么。”
“然后我会越来越没有自知力,呆在AI给我创造的“桃花源”它给我什么我就会听什么,还把这奉为真理,对吗?”身体渐冷一脸难耐的看向好友。
“当然,凡事有好有坏。AI之所以被无限推广发展至今,肯定是有其道理,让AI做什么事情都只需要一个指令,用最低的成本去完成一件事情,去取悦自己,去知晓真理。方便快捷没有人会不喜欢。”好友一脸严肃的回复我。
我从不否认AI的好处。事实上,AI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医疗邻域,AI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率·;在教育领域,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环保领域,AI可以监测污染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都极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我也害怕我所看到的会混入AI想让我看见的东西。消灭一个国家少不了对他们实行文化入侵,知识的力量无穷无尽。一般而言,富人的孩子从小就有经商思维,穷人的孩子一辈子都在想着怎么打工挣钱。当年日本想要团灭我们,对我们的认知方面下了好些功夫。若是当时他们成功了,那我们现在跟那些黑奴有什么区别!
据《自然》杂志报道, AI在文学创作中确存在局限性。尽管它可以生成看似合理的内容,但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信息茧房现象正在加剧社会分裂,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
如果非得分个对错,我想,错的应该是人自己。世间事变化万千,因果循环。AI是一把好刀,重点应该是,这把好刀的刀柄是有什么人在握。过度依赖不可取,因噎废食也不行。它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不能让AI成为我们的“思想主宰”,应该让他成为我么们的“智慧助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回家的公交上,旁边的小孩拽妈妈的袖子:“为什么大家都在对着手机点头?”
我关掉了屏幕,黑亮的玻璃映出了我的倒影。
倒影没点头,它在等我先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