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也说微信“同学群”

作者:论之 录入:论之 来源:原创  时间:2019-9-16 10:04:57 点击:

       几年前,老同学把我拉入了微信同学群,时隔几十年,能在微信群里再次“相聚”,真的很亲切,又能“看”到了昔日的老同学们,心里是实实在在的高兴,虽然有些名字变得已经非常陌生,但在点拨和回忆下,记忆的闸门会慢慢打开。
       可是,自从入群到现在,这份留在心底的永恒,有一种象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一样,非常凌乱地飞离你的视线,甚至连心里最起码的记忆里的温馨,也被摧残的不留痕迹。于时,我便绝决地删除退出了某个层次的同学群。
      事实上,和老同学交流的内容,最初无非是“现在哪里、什么职业”、“几个孩子了”、“目前生活状态”、“学生时代的窘事”等等,剩下的内容,无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骂街的,发无聊图文的,开不入流玩笑的,抱怨或挤怼的,满嘴跑火车的,喧嚷和嘈杂与其他微信群并无二样,这便是初始建群时的热闹和亲切;草上露水经历不了多长时间的太阳照射,没多久便发了溲,变了味道。
       说真的,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心态,实在难以忍受,只好免打扰或视而不见。食之无味的鸡肋同学群不见风景,甚至连一丁点回望的力气都殆尽了。“三观”以及与“三观”相联系的某些人性元素,与我最初的构想,渐行渐远……
       现象之一:沉寂。刚刚建群时,里面的气氛非常轻松友善,一段时间后,就归于了沉寂;你不说话,我更想沉默,满屏的鸦雀无声。对望空白,除了当初的那点记忆外,大家似乎都很难再找到共同的话题。
     现象之二:装。一个人无论混得有多牛,官做的有多大,钱挣的再盆满钵满,与其他同学并没有多少瓜葛;官是组织给的,钱是你自己挣的,都不要在老同学面前炫耀装酷,这是一个秘而不宣的道理;但往往是这样的:耍酷装大,高冷前卫;群里晒照,无非是自己豪车,豪宅,吃大餐的内容;群里说话,偶尔还来几句蹩脚的外国话或"三句半”式的顺口溜;外出旅游,别人十年前就去过的地方,也喋喋不休时刻忘不了晒到微信群,生怕同学不知道你在那里!对于那些动辄就“炫富”,自以为是,且自私冷漠的老同学,除了厌恶和发冷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词汇形容。作为同窗,你果真生活的风调雨顺,丰满圆润当值祝福祝愿,但孰金孰絮,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装,大可不必。
       现象之三:高谈阔论。明星问题,信仰问题,养老问题,世界观问题等等,都成了彼此争论的内容,有人甚至底线尽失,口无遮掩动起“粗”来,一句话伤害一大群人。我想如果是面对面,都有可能会打的头破血流。这也许就是现实的同学微信群。离开校门,经过几十年的岁月雕琢,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个背着压力负重前行的年纪,已经和当初的懵懂少男少女判若两人了,每个同学的现在,已被生活的刀片割裂的面目全非。学生时代默默无闻的,也许如今在同学群里喜欢高谈阔论;学生时代活泼开朗的,也许如今在群里静默无声。此刻,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故乡》里的一句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和闰土之间已经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虽然很多的共性成为我们同学微信群结合的枢纽,但更多的是:我们生活的圈子已经没有了多少交集。学生时代那种单纯无邪的时光,是非常值得追忆的,但此刻的我,已经素然寡味了。我想,大概其他同学也有如此的感受吧。个别爱刷存在感的,经常发一些好像很哲理、貌似很有前瞻性的文章,其实自己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很可笑,反正我是"呵呵"地苦笑了。
      现象之四:打广告搞推销、拉票点赞。“买份商业险吧,总不能光顾着赚钱亏待了自己”、“麻烦看看我的淘宝店吧,老同学一律进价供应”,诸如此类的消息让人目不暇接,情谊场变成了利禄之地,还有,帮助投票、帮忙点赞、帮忙关注、帮忙转发,帮忙砍价、帮忙捐款、更有平常不联系,见面不说话的,却在群里发帖请吃"孙子满月酒"、"外孙周岁席"的;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如芒在背,浑身刺痒。难道同学群真的就像阑尾,有它可以,没它也罢吗?同学自从毕业各奔东西,因此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存在,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话不投机的情况越来越多,曾经积累的美好印象烟消云散。不予置理的就需要忍,正如我写了,说了,就可能会伤和气,会有人对号入座,结局便是同学做不成,反倒反目成仇,情谊不复。这比道德绑架更可怕。
       现象之五:僵尸号。一直不说话见红包就抢,而且是秒杀!抢了红包连“谢谢”都不说一句。一直隐藏在群里,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他本人。而且是这些人无论抢了别人多少红包,自己却从来不会发出一个红包,还美其名曰“光会抢,不会发”。所以慢慢的同学群里红包发少了,再后来说话的人也没了,偶尔散见一些无聊的链接或无病呻吟的感慨。
       现象之六:耍小聪明,爱挑拨离间。一些同学,上学时,就有这毛病,这是品行问题。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至老”,骨子里的操守和端行不会变到哪里去;爱耍小聪明,擅挑拨离间,好趾高气扬是你的本性。不乏有些同学就喜欢煽风点火,凌驾同学之上,拿别人的“外号”或短处取悦自己糟糕的心态,同学间的调侃和玩笑变成他嘲笑的把柄,及尽其能事攻击别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弄的同学间本来纯洁的无意的笑谈变成了无聊尴尬的场面。诸如种种,不胜枚举……
       辩证的来说,微信群本身是个好工具,但能做到用好、用对,让每个人舒心,恋挂,现实中很少有人做得到。我们还是少些玄虚,少些眦睚,少些怒怨,少些杂念,少些自我,便是最好的。我非常赞同秦皇岛抚宁作协省江站长的点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学群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微信群也是公共场合,格局、心态、品味、雅量、规则、底线、道德无处不在。  

作者:论之 录入:论之 来源:原创
  • 上一篇:锁在柜子里的中秋
  • 下一篇:离人殇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