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拜谒中山陵

作者:论之 录入:论之 来源:原创  时间:2019-7-10 16:43:54 点击:


——苏浙景点游逸之十


       紫金肃穆,苍松翠柏,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929年葬于中山陵。中山陵风景区,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山陵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南北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墓地空中俯瞰呈“警钟”形图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中山陵包括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陵墓入口广场有高大的花岗岩牌坊,牌坊的顶部,覆有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等图案。在牌坊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因此,这座牌坊又称博爱坊。“博爱”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更是先生毕生的追求。孙中山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爱人类、爱和平、爱国家、爱民族。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而"博爱"两个字的由来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有着一段渊源。青年的于右任因倡言革命以诗讥讽时政,惹恼了慈禧,清政府遂下令通缉这位"西北奇才"。于右任不得不背井离乡,化名逃亡。求学、办学、办报。两年后,于右任以考察报务的名义赴日本。幸识知遇并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了孙先生的亲密战友。1912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不久,于右任也辞去要职。在先生辞职之前,于右任特地去看望了他的这位亲密战友。孙先生情深义重,亲笔为“髯翁”题赠了一幅"博爱"中堂,表露了这两位“辛亥老人”真挚的革命友谊。

距离博爱坊不远处的中山陵半月形广场的南面,是一尊紫铜宝鼎,此鼎是由原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鼎的腹部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孝经鼎为青铜铸造,造型别具一格。

       走过博爱坊,往北就是近几百米长的墓道,墓道两侧石象路上相向排列、姿态各异的12对石兽,苍松和翠柏葱茏掩映。从博爱坊到顶峰祭堂共392级石阶,一说象征着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民;一说其中的3代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92代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

       沿墓道登高拾阶而上到达陵门,陵门用花岗岩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的图案花纹,均雕刻得十分精致。陵门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大,两边小。阳面三扇门都有梅花空格仿紫铜双扉,北面三扇门,无门扉。正门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

       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重檐歇山顶,同样覆蓝色琉璃瓦,亭内在龟趺上立高9米、宽5米的石碑,碑的正面自右向左竖刻三行24个颜体镏金大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台湾省十八年六月一日”;碑额阴刻国民党党徽,碑帽为云纹,碑座为海浪,寓意深远,象征厚重。

       出碑亭,继续向上攀登直到祭堂。每过一段长长的台阶后都会有一方平台。设计上的视觉手法,使你自下而上看时,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自上而下看时,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在第五个平台上有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四个篆体大字,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一侧的鼎腹上有两个洞被游客揣摩的油光透亮,那是1937年12月日军炮轰紫金山时留下的痕迹。

       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三扇拱形大门,上刻花纹,每扇门有对开的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中门顶上嵌有“天地正气”竖额。祭堂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墙全部采用花岗岩砌成,四周有堡垒式建筑物,祭堂屋顶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檐下有石质斗拱和铜质椽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侧有华表两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祭堂中央是由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孙中山坐像,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深邃目光,凝视前方。坐像底座四周有六幅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为《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堂内主料是黑色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凝重哀悼的气氛。祭堂与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上面饰以门钉和铺首衔环,门额上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只有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见到,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天穹状,上有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圆圹,圹口用大理石栏杆围护,圹内置大理石石棺一具,棺面上仰卧着由捷克雕塑家高琪雕刻的白色大理石孙中山全身仰卧像,先生身穿中山装,双手放于胸前,安详而眠,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的长方形墓穴里。我默默地沿卧像绕行一周,心里向中山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理弥留时耳提面命,要为中华民族雪耻图强。今天拜谒中山陵,更不由地想起先生生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教诲。

站在祭堂外的高处平台上,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远望俏美榔榆南京,我仿佛又置身到那段历史车轮曾经碾过的硝烟岁月,虎门云烟,零丁洋的惊天响雷,看见黄花岗不屈的流血牺牲,听到辛亥革命时武昌子夜的枪声……

       中山先生,在忧患屈辱的封建专制年代,勇敢地从翠亨村深沉的暮色中走出来,下南洋、赴日本、远涉檀香山,把救国救民的民主思想引进了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希冀通过民主共和的方式,让中国走上美好富强的道路。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殚精竭虑,立下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总理,您好好安息吧。


作者:论之 录入:论之 来源:原创
  • 上一篇:八两煤油的故事
  • 下一篇:朦胧牛首烟岚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