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景点游逸之七
苏州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古城内,近依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靠近简洁明快的南大门,白墙黛瓦、几何造型,现代气息与古建筑结合在一起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网上实名预约好,入口处像堆叠的魔方,干净对称。走进馆内,来到中央大厅,透过窗户,映入眼帘的是园林式花园、池塘、小桥、假山、竹林、亭台交相辉映,让人不得不佩服贝聿铭的构思精妙,创作奇特。
贝老,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贝聿铭是苏州人,也是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者,生前常常称苏州博物馆新馆为“我的小女儿”。历时半个世纪,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数不尽道不完。
有人这样评价贝老: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他用了100年的时间,倾其一生,只为向世人呈现,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博物馆既突出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又融合了简洁大气的城市肌理,表达出了精巧秀逸、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大师的设计给人的体验是自我对美的极致追求,而且馆中路线也是极简明确。神秘中我们探幽最美的体验吧——
博物馆坐北朝南,主要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和其它基本服务功能。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紫藤园的南北两侧安排有专业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等服务设施。通过西部主展区首层莲花池的悬挑楼梯进入地下展厅。地下展厅设有特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和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展厅。
进入中央大厅,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花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中央大厅和其它展厅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左行步入展厅,如诗的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等章回式观瞻厅格便映入我们的眼帘。
吴地遗珍苏州,吴地中心,2500年前吴大都的建立,迈开了苏州城市文明的步伐。文物便是历史的见证。
——晨光熹微
苏州,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集中分布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绵延不绝数千年,成熟的稻作农业,先进的制陶、治玉工艺,尤其是发达的“玉礼器”体系,史前陶器始终是中国文明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争伯春秋
吴国的青铜兵器享誉海内,精美的玉器及青铜礼器制作为世人咏叹,真山吴王墓、严山窖藏出土的吴国王室玉器,虎丘“千墩坟”东周墓出土蟠螭三足提梁盉,提梁为夔龙形。扳手为蟠螭交相衔接状。圆腹,中部满饰云雷纹,其上下饰三角云雷纹。兽面流,流身饰回纹,下承三蹄形足。。
——锦绣江南
西汉时,拥有盐、铜之饶、三江五湖之利的苏州,已是“江东一都会”。西晋后桑蚕业、丝织业、冶炼业、制瓷业等迅速崛起。青瓷的生产,堪称佳作代表。
——都会流韵
元末张士诚母曹氏墓及明晚期王锡爵墓出土文物,其冠服、首饰、佩饰、刺绣、明器家具、生活用具等随葬品,既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又折射了江东当时的社会盛况。
吴塔国宝——展示了标志性佛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佛教文物,分南北两个展室展出。
——宝藏虎丘
昨夜星辰,烁烁生辉。秘色瓷莲花碗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精品,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文物之一。莲花碗于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莲花碗由盏托和碗组成,高度为13.5厘米,整只碗颜色介于瓷色和青玉之间,看上去非常通透质感,碗身饰有浅浮雕大瓣莲花图案,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古朴优雅、清新脱俗,沁人心脾的玲珑与清秀让人流连忘返。真珠舍利宝幢距今已1千年左右,宝幢主体用楠木构成,高122.6厘米,分为须弥座、须弥山海、幢殿、刹四部分。真珠舍利宝幢共用珍珠达3万多颗,其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可称巧夺天工,举世罕见。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诸多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精美绝世。塔上17尊木雕像更是令人折服,每尊佛像仅高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护法八天的嗔怒神情,祖师大德的静穆庄严,均雕得出神入化。
——塔放瑞光
瑞光塔建于瑞光寺内,初名“普济禅院”,三国东吴吴主孙权建佛寺,后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寺中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并赐额为“瑞光禅寺”,相传塔上常常放五色祥光,故而改名为“瑞光塔”。现存的瑞光塔为砖砌塔身,是北宋初期的遗物。有以硬黄纸墨写《佛说相轮陀罗尼》一百零五卷、《佛说天地八阳经》、碧纸金书《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等卷;雕版印刷的《法华经》、《大隋求陀罗尼经咒》等卷书;黑漆嵌螺甸经箱;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及喇嘛小木塔和琥珀龟钮方章等。
吴中风雅——有雕镂神工、文房雅事、闲情偶寄、迎神纳财、锦绣浮生等多个小展。通过书斋陈设、文案用具、穿衣戴帽、古玩字画、斗虫听鸟之器具、迎神纳财的习俗等展示,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古代文人的生活,文人气质呼之欲出。小而美,小而精,真正突出了自身文化和地域特色。
——雕镂神工
明清良工大都集于江南地区,这里是竹木材章的原产地,紫檀、沉香、花梨以及象牙、犀角等舶来品的集散地,也是鬻奇售巧的消费区,更是闲赏文化的主流区。
——闲情偶寄
除了以赏鉴名物、焚香弹琴、品泉瀹茗、文酒玉馔来涤烦消俗,用助清欢之外,斗虫听鸟、博奕樗蒲,甚至声色为乐,也是明清文人偶尔释放闲情,以物寄性的玩法,居然也可以玩得精致优雅,不沾染些须市井俗氛。蟋蟀罐最好是苏州陆墓所出,而其极品,则推宣德御窑所制。蝈蝈匏器亦复踵事增华,雕磨莹润,以明苏州府巢鸣盛为能事;范匏则是康熙间太监梁九公发明。鸟笼则要细木巧作;鱼缸则须名窑御器。焚香、啜茶,是明代文人的标志性癖好,宣德炉、阳羡壶,再加上林林总总,不胜枚举的附属专业器具,似乎穷奢极侈,但论材质,无非铜锡、砂土,取其适用雅致而已。清代,焚香之好已为鼻烟取代,遂又精于器,至乾隆朝,鼻烟壶之丰富多彩,是集古今工艺之大成者,而同、光年间苏州俏色玉雕鼻烟壶的出现,令人不禁有风雅轮回之想。
——锦绣浮生
宋元以来,苏州织造局除特供上用、官用还兼任宫廷多余物质的营销,苏州民间大量存在的机户,更是杼轴冠天下,苏绣也因为藉了露香园顾绣的精华,便成了锦绣的一种符号和时尚。
——书斋长物
出身于苏州风雅世家的文震亨在《长物志》十二卷中专设一卷论述室内陈设,美化功用,擘划雅俗,其“随方置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家居设计美学倾向,便是后世所谓“明式家具”风格形成的文化因素和气质的由来。
——攻玉巧技
明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在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出自这里,帝后的用玉也在这里琢治。道光年间的徐鸿、朱宏晋及清末的宋、卫二家就是攻玉巧技之能手。文房雅事,注重闲赏,讲究品味,追求格调,变清赏为实用,更是雅驯得另类而高致;迎神纳财,集红木小件、泥塑、玉石雕刻、刺绣等多种苏州传统工艺于一体,是苏州巧匠良工的集中体现。
——宋画斋
贝聿铭建筑师有感于斯,特辟宋式书斋以标揭宋代江南文人文化之内涵。墨戏堂宋斋三间六椽,阔二丈四尺,深一丈八尺,宋式江南民间厅堂建筑韵味十足;门窗则拟宋之两明格子门;墙体以编竹夹泥抹灰;屋面草顶,地面以陶缸为点式龙骨空铺地砖。家具摆设皆本自宋画中所见,庭院以赏石为主景,辅以石灯、石桌,间植芳卉为衬,简约雅致。
——陶冶之珍
明永乐、宣德、万历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乃至清康、雍、乾三代的彩绘、色釉瓷;无不绝伦精美,经典魅力。
吴门书画中的明清书画,苏州自是绕不开去的一个文人道统的“月旦”之地,单以画家论,正德至嘉靖年间,即有876人。苏州博物馆自1960年成立以来,积四十余年力搜集、庋藏传世书画,其质其量可观一流。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贝老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时光回到2019年5月16日,我正在腹稿苏浙景点游逸之《走进乌镇》篇章时,微信公众号突然推发了一则消息: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我震惊于噩耗,深感遗憾。次日,苏州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缅怀文章称,“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百年建筑设计人生的心血凝结,是留给苏州人民最为珍贵的礼物,更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感恩贝老为苏博付出的全部心力,感恩贝老为观众带来的艺术惊叹,感恩贝老为每一位苏博人激发的骄傲和努力。”贝聿铭先生离去了,但凝聚他生命之光的苏州博物馆将永远绽放瑰丽的光彩。苏博永远是贝聿铭的“小女儿”!
(文中参考引用了馆藏资料和其它文献、网帖,一并表示感谢)